潮玩是什么东西「潮玩定义」

互联网 2023-02-24 12:39:3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潮玩是什么东西「潮玩定义」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潮玩是什么东西「潮玩定义」,希望能帮助到您。

泡泡玛特2020年12月11日在港股上市,市值很快突破千亿港币,也把潮玩这个长期处在小众圈子里的事物带到了大众视野中。

估计有不少人就是这两年才入坑的,而且八成就是通过泡泡玛特的盲盒开始了烧钱之旅。

所以今天,我们就试着来聊一下潮玩到底是什么,它和儿童玩具有什么区别,当遇到类似“你多大了还买玩具”的质疑时,除了回他句老子高兴外,我们如何用理论说明成人买玩具的正当性。

我们就先从潮玩聊起

我个人接触潮玩还算比较早,大概是在08年左右,那会儿在一家美国的电商平台工作,公司在上海,但网站是面向欧美市场的,所以每天会看到大量的海外产品信息,也看到不少奇奇怪怪国内没太见过的东西。

有一段时间经常在玩具分类下看到一个叫dunny的东西,这东西长得像个小人但有两个长耳朵,表面纹饰也挺奇怪的,当时玩具分类里都是儿童玩具,在各种娃娃、积木、小汽车里看到这个东西总有点怪怪的,因为它显然不是给小孩玩的。

所以它到底算是个啥,是不是应该放到家居饰品或者艺术收藏分类去。出于工作需要我就开始做了些简单的调查,结果就把自己给调查到坑里去了。

简单来说,这个叫dunny的小东西是美国kidrobot公司推出的一款平台玩具,平台玩具我们后面会详细说明,dunny通常以blindbox的形式售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盲盒。

当时的售价是每个9.9美元,我在淘宝上代购的价格是75块,端盒的价格是1400,对当时收入微薄的我来说绝对是奢侈品,但有时候你对某种事物着迷时是意识不到的,不知不觉就发现饭钱都没了,谁知道盲盒其实只是潮玩的敲门砖,打开门往里看才知道这不是坑,这是个万丈深渊。

盲盒是什么

首先盲盒不等于潮玩,甚至没什么必然的关联,虽然现在不少人听到盲盒第一反应就是玩具,但它只是一种营销策略,当然泡泡玛特能有今天的成绩,这个玩法功不可没。

盲盒最早的来源应该是日本的福袋,是在明治末年也就是20世纪初由松屋百货首创,最初是年末清库存的一种手段,现在国内也很常见了。

到了六七十年代日本又从美国引进了扭蛋机,最初是用来卖糖果的,后来演变成了一个重要的玩具品类。

前些年很红的缘子小姐就是一款扭蛋玩具。就是那个以各种造型扒在杯沿的ol人偶。盲盒也许就是在扭蛋文化下自然而然地一个变种,早期盲盒玩家最熟悉的bearbrick和sonny angel都是日本公司的产品。

潮玩的缘起

但说到潮玩这个物种的起源,则不在日本,也不在美国,而是源自香港。

确切地说,是由一个人启动了潮玩的时代,这就是Michael lau 刘建文。

1970年Michael出生在香港新界的一个鸡农家庭,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鸡娃,家中有六个孩子,自然负担不起购买那些玩具,但是他会用香皂雕刻成尤达大师,用报纸制作家具模型。

高中毕业Michael就开始从事设计相关的工作,在油画工厂修图,在百货店装饰橱窗,最后找到了一份广告公司的工作。

那几年他的事业发展非常顺利,还得了不少奖项,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后他开始感觉无聊,觉得平面设计上缺乏突破的契机。

刚好在97 98年,接到了一份为杂志创作漫画的活,他为这个漫画创作了一系列人物。Michael本身就是个玩具迷,尤其喜欢GI Joe的可动人偶,刚好就萌发了把自己创作的漫画人物3d化的想法。

Michael不是第一个制作这类作品的人,但他是第一个让艺术界开始认真审视玩具的人。当时参与制作潮玩的艺术家们一般一年会制作一到两个原创玩偶,而Michael老哥一出手就看出是个狠人,他打算在99年举办个展,于是就想说那就做99个吧,人家一年做一个,他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99个形象各异的原创人物就出现在了湾仔的个人作品展上。

正是这场展览催生了潮玩这个独特的物种,也为Michael赢得了潮流玩具教父的江湖地位,这不是开玩笑,在英文媒体上对他的称呼直接就是Godfather of Designer Toys。我们所说的潮玩在英文中通常叫做designer toy或是art toy,也就是设计师玩具或艺术玩具。

这99个公仔同属于gardener系列,这批作品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是因为它太特别了。

玩具界的人在问这是玩具吗,艺术界的人在问这是艺术吗?但两边都有许多人被它所吸引。他把90年代流行的街头文化元素融合进来,这些公仔有着棱角分明的脸部轮廓,多样的发型,多彩的发色,耳环 纹身 滑板,每一个人物都个性十足。

没人见过这样的东西,如果是玩具就应该是让人玩的,你为什么年龄段设计的,目标客户的需求才是核心,但这些公仔身上却全是创作者的个人表达。

如果说是艺术品,又太儿戏了,这些有着可动关节的小人拿在手里分明就是玩具。就这样,玩具和艺术之间的墙被敲出了一丝裂缝,等待后来人继续补锤,把它彻底打碎。

其实西方艺术界一直不大瞧得上这些所谓的艺术玩具,认为它们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后来Kaws、村上隆、奈良美智这些人的作品直接杀入佳士得之类的拍卖行,和那些正统艺术品同台拍出上百万美元的价格,并且不断创造新纪录,矜持的博物馆们也开始敞开怀抱把潮玩收入馆藏,玩具作为艺术品,至少有些玩具作为艺术品的资格再没什么争议了。

奈良美智的Three Sisters

99年个展后很快Michael就开始收到日本、法国等许多地方的邀请,在世界范围传播潮玩的理念,而在香港本土则有大量的厂商和个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制作各种所谓的限量版潮玩,其实就是饥饿营销,一时间香港玩具界算是泥沙俱下,一个正在上升期的市场短短几年内就被玩坏了。

但潮玩作为一场运动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枝散叶。

走向世界

在日本,Medicom公司在2001年推出了大名鼎鼎的bearbrick。

在香港,2002年,toy2r推出了Qee。

在美国,也是2002年,kidrobot公司推出了dunny,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把我拉下水的那款产品。

这三款产品大致上都可以归类到平台玩具,平台玩具基本上相当于一个立体的画布,例如bearbrick基本形状就是那个积木熊的样子,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熊形画板,剩下的就看不同的艺术家在上面自由发挥。

有些平台玩具也会直接出售素体,也就是空白的人偶,用户可以在上面自由创作,我也试过一次,不过没有艺术细胞画出来是真不能看。

许多注重或期待开拓年轻人市场的品牌也都和这几款玩具推出过大量的联名款,例如阿迪 耐克 索尼等。

也是这三款平台玩具把盲盒正式打造成了潮玩的入门产品,之后大量爱好者都是从盲盒开始逐渐认识了潮玩,甚至成为深度收藏者,当然那时这些都还是在一个小圈子里热闹着。

从铁人兄弟到泡泡玛特

同期,在香港还有一个独立创作团体,被认为是继Michael之后最受认可的潮玩创作者,叫做铁人兄弟。

这是一个3人创作团体,3个人本来是同一家广告公司的同事,但有着共同爱好,设计和收集公仔,在看到有一条路可以结合两种爱好后,3人在2000年成立了工作室开始设计制作他们的第一套作品,brotherswork。

最初作品的形象来自建筑工人,这是第一次有人把底层工人形象带入潮玩界,他们的作品风格硬朗、细节丰富,很快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好评和一批死忠粉,但在0102年单个玩具200美元左右的售价还是限制了他们的受众面。

几年后铁人兄弟就解散了,其中一名成员独自成立了个人工作室,继续进行创作。

2006年的一天,他去参加一个国际儿童基金会的筹款活动,负责在现场给小朋友画像,每画一张,小朋友的父母就会捐赠一定金额的善款。

当天的活动有很多外籍人士参加,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特别可爱,湖绿色的眼睛,金黄色的短发,这一幅他画得特别认真,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不像其他许多孩子,女孩没有半点害羞,自信又直接的回答说:“我叫molly”

这名前铁人兄弟成员就是Kenny王信明。

又过了十年,2016年初,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和他的团队就出现在了Kenny的工作室,并成功获得了Molly在大陆地区的独家授权。

接着泡泡玛特就开始一路狂奔直到今年上市,molly作为当之无愧的头牌IP功不可没,当然也是在泡泡玛特的悉心运作下,才挖掘出了molly这款IP的潜质,毕竟此前十年molly也只是在小圈子内自得其乐。

从Michael到王宁,从艺术表达到商业化,潮玩自上世纪末发端于香港,磕磕绊绊走到今天,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已经经历了许多事情,终于从亚文化开始步入大众视野,这里面有太多事情无法在这短短的一期播客中述及。

成年人为什么买玩具

今天我们聊的主要是潮玩走向大众化商业化的线索,而大众化必然指向一个审美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减少作者的艺术表达,取消作品的冒犯性,降低审美的门槛。

商业化则意味着工业化生产,材料的选择,作品细节的取舍,一切都需要为量产降低成本进行妥协。

所以部分老玩家大概不愿承认盲盒作为潮玩的资格。

畅销小说与严肃文学,商业片和艺术片,放了菠萝的就不叫披萨,在各个领域类似这样二元对立的争论也许永远不会停歇。

但今天我们还是姑且试着讨论一下到底是哪些因素让潮玩区别于传统的儿童玩具,之后大家可以自行判断盲盒应该被放在哪一边。

在说作为商品的潮玩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商品的购买者,也就是我这种一把年纪还在给自己买玩具的成年人,我们买玩具的理由,就我所观察到的情况大概可以归入以下几类:

1. 自我补偿性消费,弥补童年求而不得的遗憾,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成年人购买儿童玩具,其实已经失去了把玩的兴趣,但是拥有本身就具备满足感;

2. 基于IP,也就是周边商品,这应该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了,无论是星战、龙珠还是王者荣耀,IP的力量无远弗届,你只管出,不买算我输;

3. 收藏/投资,万物皆可炒,潮玩的增值空间不容小觑,这块市场的潜力在国内还远未浮出水面;

4. 审美需求,优秀的潮玩作品真的会一下抓住你的注意,当然这种作品通常是有门槛的,你需要在审美及价值观层面与作者产生共鸣,也就是你看得懂作品所传达的意象并欣赏作者的表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只要钱包允许,你一定想把它收入囊中;

5. 这一点说起来可能有点矫情,但我觉得是真实存在的,就是现代社会的高节奏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一定专属于996的加班大军,而是每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都身在其中的。

它是依托网络每天无孔不入的负面信息、是由摩天大楼组成的城市景观的压迫感、是沙丁鱼罐头般的早晚交通、是全年无休的城市灯光和底噪,只有离开城市,在乡村或山中的夜晚你才会突然意识到城市有多嘈杂星光有多明亮,而玩具可以是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的一种投射,让人获得片刻的慰藉;

6. 最后一种也是各类热潮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就是随大流,因为流行大家都在买,那就试试看,相信其中也会有不少人最后会成为深度玩家;

什么是潮玩,它和传统玩具有什么区别

好,说完了购买者,我们就回到正题,潮玩与儿童玩具的区别。

首先最浅层的一点,与儿童玩具的不同,就是潮玩通常不是用来玩的,一方面潮玩一般没什么互动机制的设计,即便有可动关节,通常也就是用来摆造型或拍照。

另一方面是人过了一定的年纪,就失去了对着玩具给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小孩子拿着一堆塑料小人也可以摆出两军对垒,乐在其中。

而更本质的,让潮玩得以区别于传统玩具,成为一个独立物种的,则是它的艺术表达,它的作者性,在Michael创作gardener时,他激动于找到了一个新的表达媒介,而不是一种变现法门。原教旨主义的潮玩是纯粹的作者中心制,而以商业目的量产化潮玩则是用户中心制。

但即便是商业化了的潮玩也还是保留了作者的署名权,创作者没有被隐藏到幕后,不同的原创IP依然展现出了创作者们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而传统玩具无论是乐高、芭比娃娃,还是传统的IP周边,例如迪士尼或哈利波特,即便以盲盒的形式发售,你并不知道也不关心每款玩具的创作者是谁。

以这个标准来看,盲盒潮玩也还是有别于传统玩具的。

我们再来看那些作者性更强的潮玩作品,借用Paul Budnitz的话来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会反复出现,Juxtaposition和Appropriation,也就是并置和挪用,其中挪用也经常会以戏仿的形式出现。

我们先说并置,通常是指两种不相关,甚至经常是相反或冲突的事物被放在了一起。

例如Frank Kozik的作品labbit,标准形象就是一只满脸胡渣抽着香烟的小白兔,还有标志性的菊花,把大众印象中可爱的小白兔和其他这些元素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冲突感。

再比如日本潮玩gloomy bear,也就是俗称的暴力熊,它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男孩在路边看到一只被遗弃的粉色小熊,非常可爱,于是就带回家养,在男孩的悉心照料下小熊一天天长大,直到有一天小熊长出了尖牙和利爪,就开始了把小男孩打得头破血流的日常,一个经典的玩具造型就是粉色小熊单爪抓着男孩的头在地上拖行,男孩满头鲜血,这种意象显然不是儿童玩具可以接受的。

在文学及影视作品中也经常会采用并置的技巧,最简单直接的例如美女与野兽。

这些年在西方炙手可热的banksy,作品中也经常见到类似的表现手法,例如他的wall and piece画的就是一个在电视新闻中经常看到的蒙面暴徒丢燃烧瓶的形象,只不过他的涂鸦作品中,暴徒手中即将扔出的不是燃烧瓶而是一束鲜花。

挪用,则指对现存物品或形象的一种借用,例如杜尚现成品的概念,最有名的一个大概就是那个被他拿来展览的小便池。

而在潮玩中,挪用更多的是借用流行文化中的现存元素,然后在其上进行发挥,以表达更复杂的意象。

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Brian Donnelly也就是Kaws了,这几年Kaws和优衣库的联名款造成的抢购场面让他的名字在国内也有了相当的认知度。

他作品的一大标志就是挪用流行的卡通形象,在眼睛和手背上画叉,例如米老鼠 辛普森一家 海绵宝宝等。Kaws早年其实就是在迪士尼旗下的一家公司工作的。

再举个最近看到的新作品,藏克潮玩出品的《红色小丑》,作品借用了麦当劳叔叔的小丑形象,但做成了小孩的样子,小小的个子,却顶着巨大的王冠,小脑袋被压得垂了下来,脸上是悲伤落寞的表情,嘴角下撇,一滴眼泪从左眼流下,被小丑妆晕染成了红色,仿佛一滴血泪,身上穿着尺码过大的衣服,袖子几乎垂到地面,衣服上麦当劳的黄色M字母也像油漆融化一样扭曲浑浊。

这个作品想表达什么?是每个成年人心中都有个哭泣的小孩,还是为现在孩子们在过大的压力和期望下过早逝去的童年而感到惋惜?你会同时感受到很多不同的情绪,也许一时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但这种感受是真实的,有些悲伤,但也是愉悦的。

我们无从得知创作者的意图,但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不需要任何人告诉你这不是儿童玩具,当看到时你自然就知道。

这正是潮玩作为艺术品的一面。

儿童玩具通常是非常单纯的,只需要可爱、漂亮或是提供一种把玩的机制。

单纯的可爱当然也会被成年人所欣赏,我们基本都是向下兼容的,其实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盲盒产品的核心就是可爱,赏心悦目,并没有承载更多的内容与意义,自然有很多人买单。

但潮玩的上限显然不止于此,成年人的世界本身就是复杂且充满冲突的,我们具备欣赏复杂意象的能力,也有这样的需求。这就为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这就是第一期的浅尝,希望你能喜欢,我是雷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