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投资者「vc/pe投资」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vc投资者「vc/pe投资」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vc投资者「vc/pe投资」,希望能帮助到您。
创客猫注:本文来源于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2019中国创业武林大会”上,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李磊、晨兴资本执行董事刘凯、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GGV纪源资本执行董事吴陈尧、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于光东、启明创投合伙人周凌霏围绕《创投新势力:顺势而为,Passion to win》主题展开的圆桌对话。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章苏阳担任主持人。
对于成熟投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话题,潘攀认为,第一是要在不同的投资、经济周期里面对波动,看每个时期里不同的项目;第二是要有饥饿感,对新鲜的东西会有好奇心,发现新的东西;第三是自我反省。
李磊认为,一方面心理素质得好,抗压能力得很强,而且可以皮实,脸皮得厚一点;第二对人性、利益要有深刻的洞察。
互联网思维在中国的创业里有特定的意思,并且在2016年以前也由此产生了很多互联网商业模式。于光东表示,他一直都不认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如果今天不用新技术,用互联网思维做新模式创新,他觉得成功的概率是零点零一。周凌霏也认为互联网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链,更多是一个底层,但在她看来,机会还是挺多的,有很多迭代的机会,尤其是做TO C互联网消费的团队。
说到未来的通用技术,刘凯表示,他自己的投资主题是全部all in在云化和智能化,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吴陈尧则认为往长期去看,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在VR、AR,或者是脑机接口下一代技术上面。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为何走入投资行业?
章苏阳:在座有从企业进入VC这个行业的,也有直接进入VC这个行业的,咱们干什么不好,非要干VC这个行业?我干VC这么多年,我感觉我成不了伟大的创业者,所以退而求其次,就做VC。
你们都是目前一线基金的中坚力量,是很有代表性的,为什么选择干VC或者PE这个行业?
李磊:我是完全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我学法律的,我觉得做律师太苦了,天天跟文字打交道,对着电脑写文件,我受不了。
毕业之后,我先是在麦肯锡做咨询,觉得跟人打交道非常有意思,天天出去跑,后来觉得投资也有意思,跟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打交道,逼着自己天天学东西。进入到这个行业之后,发现这个行业也挺苦的,还学习过程之中。
刘凯:我是学理工科,我自己一直做技术产品比较多。当时觉得创业也不太成功,在大公司也不太想去爬这个梯子,做投资是能够跟聪明人接触的行业。
潘攀:我是投行出身,早期做了很多制造业的保荐,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传统企业家。然后在投行工作过程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创新型的企业家,这是我入这个行业最大的一个动力,其实这个还是挺苦的。
吴陈尧:我跟大家都差不多,可能更多喜欢做一些战略的思考。因为其实如果在互联网公司里面工作,很容易成一个螺丝钉,即便是在一个比较高的级别,某种程度上感觉见树不见林。VC骨子里面都会有一些喜欢思考,好为人师的因素,喜欢跟企业家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尤其是能够对企业家有一些帮助的满足感,这应该是一个做VC很大的动力来源。
于光东:我原来在360,最早几十个人,后来做到7、8千人,就发现管人是挺复杂的。后来想一想搞一个基金,充其量管不了一百人,相对来说轻松一点。
实际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做VC有一点好,做VC每天都能学习,看到很多的挑战。所谓的挑战就是你能给大家解惑,把原来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你会发现创业是一个特别累的事,不吃饭,不睡觉。但是进入这个行业发现,这个行业的确也不快,这个行业好像感觉比创业者也快不了那里去,也挺慢。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创业,我其实对这个行业正在学习中。
周凌霏:我跟李磊有点像,我是误打误撞进了这个行业,之前在通用电器做金融,那个时候是金融危机的时候,在通用电器做金融是很惨的一件事情,就是2007、2008年的时候。
我是误打误撞进的,进了以后,我自己觉得很喜欢,我觉得是一个好奇心,我很好奇每个人都在做什么。另外就是学习,毕竟每次跟企业家聊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这些企业家都是十几年的经验,这是一个浓缩的精华,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觉得特别有意思。跟他们在每一次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学习速度也会变得很快,周期性也很快,这是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
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于光东
成熟投资人要具备哪些条件?章苏阳:你们感觉成熟投资人他具备哪几个条件,就可以意味着是一个成熟的VC,或者是PE的投资人?
潘攀:第一,不管是投资的周期,还是经济的周期,世界永远不是一个线性增长,永远是有波动的。这里面怎么来面对波动,我觉得我看成熟投资人的标准就是我们公司的投资经理怎么来看每个时期里面不一样的项目。
第二,需要有饥饿感,或者对新鲜的东西会有好奇心,VC永远要发现新的东西。
第三,对我们而言就是自我反省,不懂的事情更多,懂的还是挺少的。
在我们内部来判断是不是一个成熟的投资经理,上面这三个心态能做到,就相对是一个成熟的标志。
刘凯:我做投资不是专业出身的,属于比较笨的。对于我来讲就是多犯错,有两点,尽可能早期多犯一点错误,就是你自己判断上的错误,投资的公司失败了。我把最坏的情况过一遍,剩下的就是好的。
第二,投资还是一个管钱的生意,你在小体量的时候很难有这种感知,我自己的感触是可能累计投了七八千美金之后,我对投资很多不同的方方面面的感触,就上了一个台阶,当然也是交了很多的学费。
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 李磊
李磊:我觉得一方面心理素质得好,抗压能力得很强,而且可以皮实,脸皮得厚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二,我们其实跟钱打交道,另外一头是跟人打交道,对人性,对利益,都有很深刻的洞察。这个确实需要人的生活经验,没有这个生活的经验,很难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人。
于光东:第一,我自己是产业出身,从做创业到做GP,对我来说最重要增加的是理性。创业是特乐观的事,看到一个东西好,马上就特有激情,然后就去干,整个思维模式的调整是成熟投资人需要经历的。理性把握还挺难的,我自己觉得VC是一个艺术 技术的活,技术方面还得很理性,在管钱和风险管理中。艺术上对人,对行业的判断,你还得敢去博,得有一些感性的东西在里面,这是挺难拿捏的。
第二,一个成熟的VC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命好,得有一个好命,天生就是命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能成熟的充分条件之一。
吴陈尧:我非常同意大家说的需要多踩一些坑,而且是各种类型的坑,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在这个行业足够长,投的项目足够多,基本上各种各样的坑都有很大的概率会踩过。于光东说的在思考和总结这一方面,我觉得成熟投资人应该会有自己一些体系的方法论的输出,或者开始在思考自己投资的哲学,并且在实践当中能够去总结,这是底层的方法论。你在投资中有意识不断去运用,这个逻辑投资失败了,你还会继续按照这个逻辑去投。
GGV纪源资本执行董事 吴陈尧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还有机会吗?章苏阳: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包括互联网思维,全世界只有中国提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确实有它的一个特定意思在里面,大家感觉到大量产生在2016年以前的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从现在开始往后这个机会来大吗?
吴陈尧:我觉得红利还是会有,但可能是跟之前不太一样。可能今天讲这个话题就是有点难,感觉处在一个市场相对差一些,或者所谓的投资主题和热门的赛道处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前一波红利已经完了,新的还有待验证。像下沉市场,或者是出海,或者是5G,或者是人工智能,我自己坚信这些一定会有。拉长历史的视线,若干年后再回头看2019年,绝对是蕴含了很多伟大机会的一年。
今天去看到2011年、2012年的时间是比较惨,头条在那个时候诞生,大家认为那个时间点是没有什么机会的,我觉得机会时时都有。这些机会也是我自己比较认可的,就是全球化跟5G、AI,现在还处在比较假定的时候。
章苏阳:不假定5G和AI的情况下,机会算1,现在对原来模式创新的机会是零点几?
吴陈尧:大概是0.4。
章苏阳:机会也不少,差不多一半了。
于光东:因为互联网思维我一直从来不认,我觉得就没有,这是因为过去十几年,实际上在成就互联网行业,互联网是跟其他产业分隔的一个新行业。现在我觉得就回到产业的时代,互联网就是在产业里面放着的,互联网就是水跟空气,大家都得用,你不用就得死。AI也是一个逻辑。为什么说没有AI行业?AI是直接跟产业结合的,没有说有AI思维出来的,因为没有这个行业。互联网思维我认为是零点零几的机会。
今天说的流量、变现,其实互联网用的流量变现模式跟原来的广告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线上做电商,做交易,跟当年线下卖东西是一个道理,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大家妖魔化了这件事。所以基本上今天如果说你不用新技术,不用5G,不用AI,今天能创一个业,用互联网思维新模式创新,能成功的几率是零点零一。
启明创投合伙人 周凌霏
周凌霏:我还是认同光东总部分的看法,我觉得互联网可能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链,更多是一个底层。我觉得它是一个基础建设,就像铁路、水、电,每个企业都有,AI也一样,也是一个底层的东西。以后很少有企业说我没有AI,或者我没有互联网思维,我觉得都要有。
我自己觉得机会还是挺多的,虽然我们从宏观GDP的增长上面会稍微慢一点,但是有很多迭代的机会,尤其是做TO C互联网消费的团队。我们就像一个螺旋型一直在上升,只是我们这个螺口比较小,所以我们碰到的周期的速度会比较快,但是我也在不停的盘旋上升,有一些迭代的机会。有一些新的产业链可能会比较难,但是原有替代这是完全可以干的事。如果要给分,我可能给0.6、0.7。
李磊:PE和VC的语境可能不太一样。从我们自己投的案例看,移动互联网今天人口和数量的红利也许有天花板,但是有很多的传统企业是需要接受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的改造,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的机会。我们自己投的百丽鞋业,都是线下门店,但是通过数字化的改造,还能挖掘很多的投资机会出来。
刘凯:我觉得可能机会刚刚开始。我是移动互联网最高峰的时候加入VC,就是2014年,各种的O2O,大家都狂烧钱去拉用户,那个阶段属于破的阶段,真正设备来了,大家都能去用互联网,包括以至于后面下沉,像快手,这是很早的一个阶段,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起来了。
现在看到的机会更多是这个行业已经有了,可以赚钱了,立的阶段才刚刚开始。我也认同没有互联网思维这一说,没有灵丹妙药,真正作为一个行业能够去普惠的商业模式,能够去跟产业进行结合,这个东西才刚刚开始。
潘攀:我们其实一直站在消费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到底给消费带来什么变化。最近几年非常明显,我觉得几个指标,一个像我们投的一些相对比较大的公司,都投入了非常多的人力、资源,投到整个公司从内到外的互联网的改造。比如说产业端和跟消费者连接端的,我们投了百果园,他们有600多个互联网工作人员,他们的创始人年底要到一千个,确实是在改变消费者整个的业态。
我不那么悲观说现在机会不会那么好,互联网渗透到传统行业,还会有比较大的机会,但是这些机会可能没有以往那么快。要给一个分,我觉得0.7和0.8都是ok的。
晨兴资本执行董事刘凯
未来七八年,哪个技术会成为通用技术?章苏阳:当年只要能够借助于PC互联网,好多企业要比其他的企业更容易领先了,如果是在2007、2008年的时候,最早的介入到移动互联网,那么这些企业也会比其他的企业发展得更好,就是在每一个八年到十年左右,会以某一种通用技术所带领的整个行业迭代往上走。
大家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有5G,有AI,有大数据,甚至还有基因组学,在这些当中大家看到的在近七八年来,会以哪一个技术作为一个通用技术的存在?各行各业都要用到这个技术,而只有用到这个技术的企业,才能够抓住下一代的发展,而且发展得更好。
刘凯:我自己最深的感受,包括我自己投资的主题,全部all in在云化和智能化。我看到很多早期加入腾讯的时候,包括自己创业,信息化用得都不多,管理都很粗放。其实互联网那个时候也是一个没有信息化的行业,现在互联网行业已经非常信息化和智能化,头条和快手利用数据智能。这是一个绝对的长期趋势,这些都是先行者,真正的生产力还没有被释放出来,各行各业都会受益于这些东西。
潘攀:我的观点和刘凯相近,尤其是人工智能化可能是最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
周凌霏:国外有一个挺好的总结,就是ABCD,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 Chain、云Cloud和大数据Big Data。
于光东:您说互联网移动端其实都是说先有互联网行业,发展好了,移动互联网把基础建设做完,现在开始赋能传统行业。
第一,已经积累数据的行业,就要把数据AI化,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没有积累数据的人,都要用AIOT的方式积累数据,让它变成标准化、客观和数据化。然后在云端计算的大世界里,有的行业得用AI去解决大数据处理的问题,像智能制造先把传感器放下去,把数据拿上来,拿上来这件事变得很重要,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总的来说是这样一个大体的逻辑。
章苏阳: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只往上长,从那个东西一开始到现在一直维持了正的方向长,就是数据。
吴陈尧:说到趋势,肯定要跟时间周期联系在一起。往长期去看,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在VR、AR,或者是脑机接口下一代技术上面。大的趋势上,我觉得更加要关注全球化,未来20、30年大部分的新增人口已经不在中国了。比如说未来50年,新增人口基本上都是在非洲,我觉得可以关注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用户量减少,以及中国已有的互联网模式,可以值得去出海,加上资本可以去出海这个话题。
潘攀: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数据是最大的核心资产,原来的公司是有数据,但是无法采集和积累数据,这一步要先完成。
第二,数据自动化的应用,我们看到了一些公司应用了以后,大幅度提高了效率,不管是连接客户的效率,还是在供应链上的效率,从消费而言,这是大家都得去做的一个事。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
未来哪个行业会有更高的发展速度?章苏阳:在现在有一个通用技术的平台,绑定它,相对来说你的业务有可能在更高的一个层面能够发展。如果是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刚才讲的ABCD,还有VR和AR,假定是这些东西,将来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用的一个趋势的技术,根据现在的情况,每个人讲一下哪些行业将来可能会更快,或者比其他行业有更高的发展速度,或者是有回报的产业?
于光东:我自己为什么看教育?现在AI教育到了一个爆发的前夜,过去在线教育给了教育非常多的数据,把线上的元素拿上来。但在教育整个供应链中,在线教育还没有改变,老师还是那个老师,班主任还是那个班主任,未来一定会有AI介入,让老师变成AI老师,让学生的反馈变成个性化的教育,这就是在线的意义。
今天已经有非常多的公司在做在线教育,积累了那么多孩子学习的数据,积累了那么多的题库,但是这些数据没有被人所用,也没有改变供应链。本质是这样的一个逻辑。
第二,我们在看类似于医疗行业的东西,是因为医疗行业很传统,的确需要用AI去解决原来在传统制造,以及在整个供应链的这种流动上,其实都会有很多要去解决的问题,但它也积累很多的数据。因为每天有大量的医疗数据,要用AI去解决。我自己基于这个方案,就给大家提这两个行业。
周凌霏:我们也会看互联网医疗,今年也跟吴陈尧他们合作的案子,集中在健康险领域,今年做的两个都是这个方向,也是关注大家的医疗健康。另外一个小的是本地服务的再升级,也是找了一些不少的机会去看本地服务和消费。
李磊:教育的数字化改造,也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还有企业传统模式的一些数字化改造。
刘凯:供给和需求都能大幅度的提升,这不是一个存量的游戏,我觉得在普通人衣食住行的生活里,我们都可以有很大的提升机会。对应在后端的产业上,也有很大的提升机会。我们觉得是一个框架,两边去投。
章苏阳:阿里云和亚马逊云还相差数倍,人家还是用得比我们多得要多,这个潜力还是很大。
潘攀:我们是比较看好生活方式的数据化和智能化以后,能提升产品和服务,就是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这一块是我们比较看好的一个增长方向。
吴陈尧:还是会继续看好SaaS和企业服务,需要继续提高劳动力的效率。整个工资成本还是在上升,而且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处理,90后和00后开始进入劳动力,这些因素都会让整个SaaS和企业服务,包括云端整个成本的下降,还是会让整个中国传统企业开始慢慢注意到效率的提升和慢慢有付费的意识,但是这个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以上为创客猫现场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