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增加就业还是减少就业「电商数据思维」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电商增加就业还是减少就业「电商数据思维」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电商增加就业还是减少就业「电商数据思维」,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发表意见,对于电商对原有经济体系的冲击,表示不满。
简单一点的:电商摧毁了实体门店的生意
更深入一点的:电商摧毁了实体门店及各级中间商的生存空间,造成失业
再深入一点的:电商改变了过去的利益分配体系,并且自己越来越大,自己成了中间商,并且把马太效应蔓延到上下游,对中小企业造成冲击
我们从道法术器的思维开始,进行分析。
器:电商的工具是大数据、技术手段
术:电商的方法是利用补贴、制造节日等方法强化平台能力,通过所谓的生态来控制交易链、供应链、物流链。等于说传统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都可以控制。
法:电商的法则是流量为王、马太效应(强者越强)
道:电商的道是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其路线大致是:
1、以没有中间商的名义,通过低价聚集消费者,提升平台议价能力,首先实现平台在流量端的马太效应(巨头垄断)
2、逐渐在上游供应端也会头部聚集,使得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下游的批发零售中小企业也会发展困难
3、中小企业是普通民众最主要的就业机会,当中小企业困难时,民众的收入就得不到提高甚至减少,就会更加地依赖平台的低价产品。当中小企业破产时,民众就需要再就业。
4、平台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当原有的利益不足以满足的时候,平台可能会创造新的收费项目,进一步剥削供应商和消费者
这样明目张胆地以科技创新的名义聚集财富,并且直接来自于普通人,来自于底层群众,感觉不是太地道。并且在砸了一部分人的饭碗后,会以汽车取代马车的理论洗白自己,把人员再就业的压力甩给政府。这跟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以各种手段兼并,同时以士大夫的身份不交税、少交税),明朝的东林党(以不要与民争利的名义阻挠变革,自己却包庇地主富商,废除工商税),颇有相似之处,其结局还真的不好下结论。
接下来,我们用数据说话,看看电商究竟有没有带来就业增长。
黄色为估算数值
如上表,之所以从2010年取数据,是因为各种网络购物节是从2009年开始的,之前的电商影响并不大。4G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才是电商腾飞的时代。
电商平台,带来的就业机会,包括商家,含个人与企业;
服务商,如工具提供商(利用电商开放平台提供的API,为商户服务),
运营商(代运营等),
其他服务商(如摄影、模特、美工)。
我们假设个体商户平均提供1.5个岗位(商户数取活跃商户数量,因为C2C还是有很多人兼职在做的,不活跃的就不计算就业机会),服务商平均提供5个岗位,企业商户平均提供3个岗位,再加上快递员的增长,以及平台本身雇佣的员工,就基本涵盖了电商提供的新增就业就会。
如上表,加上其他电商平台的商户、服务商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某东25万第三方商户(与某宝部分是重合的),某多多510万商户(与某宝部分是重合的),可以估计电商为整个社会带来的就业机会,应该在2000万左右。
在电商高歌猛进的同时,传统的批发、零售、制造业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不是一下子体现的,是一个过程。去中间化,先是影响中小批发商,之后以低价方式倾销,当销量占比击穿零售业的盈亏平衡点时(比如年营业额从100万,降低到70万),这时房租、人员工资等开支就会有压力,传统零售业才会感觉到痛。这个过程,实际上走了好多年,2019年电商占社会零售总额的25%,传统零售业才普遍感到压力倍增。按照电商占比每年增加2到3个百分点来看,如果对电商不加以管控,5年以后一定会超过35%,加上直播电商,这个速度可能更快。那时,才是传统零售中小企业真正肉痛的时候。
今年社区电商火热,经过几年的冷链建设及经验积累后,生鲜这个最高频、最刚需的部分,也将会成为电商的囊中之物。
以后可能只有纯服务、纯内容、纯文创的部分,才是普通中小企业的机会点(高科技不在此列)。
电商直接影响的就业,主要是中小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电商间接影响的就业,主要是电商供应商头部聚集后,倒闭的中小制造业企业。
接下来,就看看受电商影响较大的几个行业的相关数据。
仅取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数据
上图,是过去几年注销企业的数量以及就业岗位流失分析。当然,企业注销未必全部都是电商影响的原因,可能还有落后产能、新旧动能转换、环保等因素。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部分人到电商平台工作的可能性除了外卖、快递员之外,机会不大。
以2017年数据,测算平均用工
有企业死,就有企业生。过去几年,新注册与注销的比例在3.69:1,也就是注销1家,就有新注册3.69家。
上图以2016年的数据分析,新注册公司制造业是比较少的,常见的批发零售业不多。
新注册企业可能提供的新岗位数
大约有10%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相关岗位,约900万。
个体工商户新增就业(黄色为估算)
个体工商户,贡献了较多的岗位。
流失9130万,同行业再就业900万,个体工商户新增3739万,外卖员700万,还有3790万去向不详,未做深入研究,数据也不足。我们姑且简单粗暴地认为电商提供的岗位与减少的岗位,大约是1:2,这基本符合刘强东的估计。
其实,分析电商对就业的增长与减少,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因为受影响的比较容易确定,但是影响不等于丢失工作,只是潜在的风险。而且,电商发达的城市,是主要受影响的区域,如一二线大城市。所以,影响可能是大面积的,某几个主要行业,损失则可能是有区域性特点的。
以上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另外,所选取的数据包含非私企业和私营企业,众所周知非私企业受市场影响较小,私营的则较为敏感。我国就业中,私营企业,中小企业比重比较高,他们抗风险能力较弱,人员流动性也比较高。电商的冲击,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
最后,我们看看浙江的数据:
数据来源于 浙江统计年鉴
浙江的制造业就业人数,是持续减少的状态,这可能也是浙江推进机器换人的原因和结果。也可能是产业调整的原因。
电商,除了行业的马太效应之外,还会造成区域性不平衡。比如电商发达地区,比不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物流等更加发达,虹吸效应会拉大差距,并且不可逆。
另外,电商对行业的影响,其周期远远短于传统经济。例如:以前树立一个传统品牌,需要几年;现在打造一个互联网品牌只需要几个月。以前一个新兴行业替代旧行业,可能需要十几年;互联网时代只需要几年。这样,留给大家调整的时间就比较短,矛盾可能也更多一些。
总体来讲,电商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能不断规范,很难取消,取消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电商还是应该加强社会责任,保证公平竞争,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管任何行业,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个人手中,并且缺乏监管,总是一种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