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不给力「记忆力不好脑子笨不会说话」

互联网 2023-03-10 09:49:15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京东物流不给力「记忆力不好脑子笨不会说话」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京东物流不给力「记忆力不好脑子笨不会说话」,希望能帮助到您。

过去一两年,为了挖掘低线城市乡村的市场潜力,“下沉”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物流企业时常挂在嘴边的热词。然而,受自身条件、基础和运营模式的限制,真能俯下身子,把核心资源下沉下去并取得成效的,仍是少数。在这其中,京东物流算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在京东物流的视野格局里,低线城镇、偏远地区这些曾经被很多电商、物流企业视为“不包邮区”的地方,一直是他们重仓布局的“香饽饽”。最近,京东物流再发重磅信息,2020年实现“千县万镇24小时达”的目标保持不变,将面向低线城市及重点县镇继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等“新基建”快速下沉。

为什么执着于“下沉”?京东给出了一个毋容置疑的答案:如果按用户的收货地址来看,京东的三到六线用户占比已经超过六成,GMV占比已经超过一半。而在上一个季度,京东活跃买家数较上季度净新增2760万。这一新增超过了市场主要竞争对手,而新增用户中超过7成来自3~6线城市。

新的增长潜力来自中国最广袤的县域和农村市场,这几乎已经成为共识。而这场下沉战役背后,京东物流先行打下的下沉基础,已成为京东整个集团下沉、业绩提速的核心动能。一张覆盖全国的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下沉版图,正在逐渐清晰的浮现出来。

“千县万镇24小时达”目标的背后

在传统电商的语境中,有一类区域因为区位偏远、人口密度低、经济不够发达,被定义为颇不受待见“不包邮区”。

从基础上看,“不包邮区”并非这些平台、快递企业不想包邮,而是受自身基础设施条件所限,无法将服务覆盖到这些区域,即便勉强覆盖到,其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也相当高。这算是这些平台的先天性缺陷。

在之前的电商流量红利初期,这些平台靠“包邮区”就足以活得风生水起,所以这一“缺陷”倒也没显现出太大的影响。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和一二线城市红利期的结束,低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市场成了最具潜力的“蓝海”。无法下沉到非包邮区这一“缺陷”的影响越来越大。

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毫无疑问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不包邮区”,这里距离喀什市区还有300多公里,且仅有一条高海拔公路连接。

在过去,这里的居民跟网购几乎是“绝缘”的,因为没有一个平台能把货送到这里。而现在,这里的人们也可以在京东平台上选购各式商品。货品从西安或者乌鲁木齐的大仓发出,一个星期就能收到手中了。当地居民阿依迪江·阿力比亚提说:“京东还支持货到付款,并能比较方便地退换货。”

给这些偏远地区人们带去网购便捷的,正是京东物流不遗余力推广的下沉战略。

“四至六线城市增长速度总体超过了核心城市。”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表示,“但如何控制企业的下沉成本,核心仍是与规模和密度相关。初期或将出现短时间成本增加的情况,借助技术手段对高密度的线路和订单进行把控,就可平衡收益。”

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2019年8月,京东物流发起“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除了在一二线城市做到订单24小时送达之外,京东物流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做到“千县万镇”四到六线城市从下单到收货24小时内达成。时间来到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就在人们担心去年提出的时效提升计划无法实现时。京东物流宣布,2020年实现“千县万镇24小时达”的目标不变。

其实“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9年年底24小时达已覆盖全国88%的区县,而在2019年11.11期间,京东物流在全国90%的区县实现了24小时达,这在电商和物流史上绝无仅有。

也是在去年11.11期间,在距离北京2700多公里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城关镇,大促期间平均每天有800多单,其中实现“凌晨下单、醒来收货”的半日达订单占比为75%。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得益于京东物流的布局和带动,广大用户的时效观念、消费形态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京东物流的服务把大家“惯坏了”。

“沉”下去才能“升”起来

近年来,城乡消费市场不断升级,高品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乡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但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成本偏高、市场信息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农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城里的工业化产品卖不进来的尴尬局面。

打通这一下一上两个渠道,让广大乡村也能像城市一样享受现代供应链服务,正是物流下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让乡村物流实现降本增效?

京东物流通过仓储投入,将商品部署在距离乡镇客户更近的地方,运用消费大数据精准备货,提升商品满足率,提升低线城市服务体验。

同时,建设中转场地以及投入智能设备,实现商品的高频率快速集散,通过运力与配送班次的加密,将偏远地区订单升级为每日一送或每日两送,提高当地配送时效,使24小时配送服务触达更多人群。

今年,京东物流更是推出几大措施,首当其冲的就是面向低线城市及重点县镇继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等“新基建”快速下沉。

2020年京东物流将有12个亚洲一号拟投入使用,在原有一二线城市布局的基础上,这个新基建“巨无霸”在三线四线城市的布局正在进行。

最先一公里上行中,与快递业务合作,重点围绕全国22个产业带,京东物流将为之打造非标网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下沉是为了更好的上升。“千县万镇24小时达”计划不仅是物流战略,更是开放战略,其关键点依然在于依托核心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品空间,同时为商家在B端带来更大的增长机会。

过去,京东物流更多围绕着社会供给能力与核心仓进行“销地供应链”布局。从去年以来,京东物流开始对应下沉市场,围绕着“最先一公里”布局。

比如京东物流联手山东寿光打造的数字产业基地,搭建的不仅仅是“新鲜直供”通道,而是让80万亩蔬菜接入智能供应链,依托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形成“批发零售全渠道交易管理 产地销地智能基地管理 全程运输配送物流管理”三个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蔬菜生鲜产品的品牌化、精细化、可追溯的管理升级。

而在与甘肃天水市合作落地的城市仓,则聚焦陇东南智能物流枢纽打造、天水特色产业上行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助力当地进入“睡前下单,醒来收货”的便利生活时代,推动城市智能发展。

更大的格局已经在路上

除了经济账,京东物流的下沉战略还在不断思考更大的一笔“账”,那就是社会责任账。

正如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在此前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说,能积极参与到抗疫情、保民生、促复产的过程中,这对京东物流已经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了,而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扛起社会基础设施的价值。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28个国家部委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方案指出,要加强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网点建设,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短板”,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启动“快递进村”工程等要求。

而这些行动也正是京东物流正在全力推进的。

在仓储物流网络下沉的基础上,通过“产地直销 物流运输”直供通道,京东物流不断推进助农项目,为滞销的农产品架设起农产品消费的桥梁,汇聚全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解决产品两头难问题,帮助广大农民增收,助力农产品上行。

在山东日照,市商务部门联合京东物流,依托京鲜坊旗舰店的产地直供模式,以直播带货的方式拉动产地农产品销量,开播3小时共计销售4.17万单,销售额120余万元。在广西南宁,疫情期间继续为沃柑提供生鲜特惠速递配送服务,实现果园现摘现发,一地发全国的处理方案,助力解决滞销物流难题。西南雀舌茶、富硒鸡蛋、栖霞红富士、砀山酥梨、东山岛黑虎虾等农特产品也都通过京东物流走出原产地,走向全国。

如此这般看来,京东物流下“笨力气”在“不包邮区”布局,堪称大担当、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