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币的历史「台湾流通货币」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台币的历史「台湾流通货币」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台币的历史「台湾流通货币」,希望能帮助到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近代史中,各种古代文物也是直接证据,今天我们历数一下台湾省的古代货币体系。
中国人自汉代起便进入了台湾省,此时的中原大地已进入铁器时代,而台湾土著高山族还是石器时代。
汉代的五铢钱是否在台湾流通,无史籍可考,我们知道,钱币来源于贸易,下面我们就循着贸易的脉络探寻台湾地区货币的历史沿革。
公元610年,隋将陈稜将军率船队进驻台湾,高山族百姓以为商队来了,纷纷拿出鹿茸、鹿肉、肉脯去军中以物换物。
更有甚者,将珍珠、贝壳作为货币购买货物,这说明同其它地区早期的货币发展进程一样,都有非金属货币应用史,只是台湾岛内早期发展较为缓慢。
唐代末期,大量汉族百姓进入台湾,对台西地区的广袤土地进行开发,农、工、商业迅速发展,毫无疑问,唐代的开元通宝极有可能也是货币之一。
台湾省真正成熟的货币体系始于宋朝,时至今日,大量出土铜钱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铁一般的事实。
进入南宋,元佑二年(1087年),宋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标志着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台湾澎湖地区作为海上航路的主要节点,贸易地位日益凸显。
时至今日,澎湖地区的吉贝屿、姑婆屿、乌屿等岛礁均有宋人生活的痕迹,当然也有大量宋钱出土,如太平、元佑、天禧、至道等年号钱,这说明宋代的金属货币体系已全面应用于台湾省。
元代,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彼时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持续繁荣,时有大陆地区商船往来台湾地区,元朝的金属货币和纸钞逐渐成为主流。
至明代,受货币制度影响,贵金属与宝钞并行,而台湾岛内则普遍用银,少量用金,宝钞基本被弃用,因为明廷所收税赋要以白银交割。
明末,台湾、澎湖地区被西方列强霸占,1624年前后,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相继来岛,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岛内民众实行了疯狂的掠夺,同时也开启了外国银圆大量行用时代。
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郑成功击败荷兰人,将台湾纳入版图,清廷在台湾设立铸币局,鼓铸宝台局铜质钱币,与白银、黄金并行。
以上就是历史上台湾地区钱币行用史,日本鬼子侵占台湾那段小编不愿意写。总之,历史铁证如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岛内民众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希望同胞们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