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前台中台「中台和后端的区别」

互联网 2023-03-18 14:55:01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互联网公司前台中台「中台和后端的区别」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互联网公司前台中台「中台和后端的区别」,希望能帮助到您。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互联网圈几乎被“中台”两个字圈粉了。对于以阿里腾讯为目标的创业者来说,大谈“中台”已经成了一种时尚,“打造中台”也被列入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必选项之一。

但是到了下面产品和研发人员这里,往往却不知道“中台”要怎么做。因为对大部分基层的程序猿和产品汪来说,“前台”和“后台”才是工作日常,“中台”更多只是一个有点“玄学”的概念。

“前台”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站在前方、面向用户的东西,比如网站、APP、小程序。但对很多刚入行的新人来说,“后台”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东西。

为了让小白也能理解后台,我们从基本的网站原理说起。

前台和后台的最初由来

在上个世纪的互联网,我们的网站大多是“静态页面”,一个页面就是一个HTML文本文件,另外还有一些图片和样式文件。如果要改变页面上的内容,就要重新上传新的文件到服务器上。

这显然太过原始和低效,所以又有了用程序语言写成的“动态页面”(PHP/ASP),每个页面程序,都可以按照程序员编写的逻辑,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并且根据数据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内容和效果。

这些动态页面其实也是一个个文本文件,也需要传到服务器上去。与静态页面的差别是,当我们需要改变页面内容的时候,并不需要重新上传文件,只要修改一下数据库中的数据,网页上显示的内容立刻就跟着改变了。

举例说明:我们有下面这样一个显示“今日特价手机”的页面。

页面上显示的Mate X 等两款手机和价格,对应的是数据库中的一张表格。现在我们想要增加一款“iPhone SE2”的特价手机。我们只需要在数据库的这张表里插入(增加)一条数据。

当数据库中的数据增加、删除、修改的时候,页面上的内容就会跟着发生变化。

这些放在服务器上的“动态页面”和“数据库”,就是构成所有互联网系统的基础了。在网站时代,访问者(用户)那一头的是通用的浏览器。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我们把浏览器换成了自己开发的APP,但在服务器这一头并没有什么变化。

修改数据就可以改变页面内容,这似乎很美好。但操作数据库需要掌握很多专业技能(比如SQL),而且数据库软件的操作界面也很不直观、不方便。

不论业务运营人员和还是系统管理人员,都迫切需要一个更便利的工具。

最开始大家写了一些软件(类似office/WPS这种)来操作数据库,这些软件可以编辑文章、删除数据、上传图片。但很快就发现,这种软件成本太高、修改起来也很麻烦,很难满足运营和管理的要求。

这个时候大家突然想到:既然动态页面本身就可以读写数据库,为什么不直接做一些动态页面给运营管理人员使用呢?页面是脚本程序,开发成本低,修改起来也非常方便。

于是就有了一套“仅供内部人员使用”的页面,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操作数据库来控制用户看到的页面内容。为了便于区分,大家就把用户使用的叫“前台”,内部人员使用的叫“后台”。

很多时候也会叫“前台页面”和“后台页面”,还有“网站前台”和“后台管理系统”等等不同的称呼,含义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都有后台?

99%以上的网站或APP,内容都是频繁变化的。电商经常搞促销,首页的秒杀一天要换好几次,新闻资讯更是时刻都在更新。如果每次更新都要改程序上传文件,或者由程序员写段SQL操作数据库,肯定是应付不过来的。

还有些来自“上面”的需求,根本不会给你写程序的时间:

过年了,APP的图标都要换成灯笼和红包,马上就换!首页这张广告图涉黄,五分钟之内必须撤掉,否则…

而“后台页面”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非常低,不用写程序,不用专业软件,操作简便、实时生效。例如下面这个“发表文章”的后台页面,用到了常见的“所见即所得”技术,基本上会用office就可以掌握,甚至完全不用培训。

我们常听说互联网是“三分建设、七分运营”,运营离不开系统和工具,而最基本的工具就是“后台页面”。没有后台,就没法运营,一个不运营的互联网产品是活不了几天的。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世界,无论是技术和运营,“快速响应”都是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一个没有后台功能的网站或app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前台和后台应该怎么划分?

早期互联网产品都是简单的“二元模式”,也就是“用户”和“网站”两种角色,所以前后台的划分非常清晰,按照“前台对外、后台对内”来就行了。

随着互联网进入“平台”和“生态”的多元化时代,前后台划分也变得模糊了。

比如一个电商平台,首先有消费者、商家、平台三个基本角色,同时还有物流、支付等第三方角色。我们可以确定,消费者使用的那部分肯定是前台,平台方自己内部管理的那部分,肯定是后台。但是商家使用的部分算什么呢?如果还有给快递公司用的界面,又该算什么的呢?

“前台 后台”的二元划分,简单而且不容易有歧义。我们如果硬要增加维度,搞成“前后左右上下”台的话,既复杂又难以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很多沟通障碍。

所以到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前多后”的划分方式:只有用户(含游客)使用的才叫前台,其他所有向用户提供内容和服务的角色,使用的功能都叫“后台”,并加上前缀以作区分。

例如电商平台,只有消费者使用的app和页面才叫前台,其他的都算“后台”,商家使用的页面叫“商家后台”,平台内部员工使用的叫“管理后台”或“运营后台”,快递公司用的就叫“物流后台”。

实际情况中,也会存在“多前多后”的划分。但核心的思路都是多元拆成二元,按角色关系分成两两一对,消费一方为前,提供服务一方为后。

在类似电商平台、在线教育这种复杂的多元系统中,很多产品新人会试图把其中一元理解为“中台”。曾经就不止一个人问过我:电商平台的商户端功能,是不是就是中台啊?

但很遗憾,“中台”这个概念并不是用在这里的。

中台:不同语境下的概念差异

中台有什么功能?是给谁用的?跟后台有什么区别?类似的疑惑,在产品经理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入行不久的产品新手。

另一方面,跟程序员交流技术和架构的时候,谈到中台,总是要先确认一下概念范畴:中间件?服务分层?微服务? 似乎在技术的领域,并没有明确和公认的“中台”一说。

其实这些都是“语境”不同造成的疑惑。

我们习惯性地将“前中后”视作一个整体,但实际上,“中台”并不是“前台和后台的中间”。产品和研发的“前后台”,是一个针对功能架构的语境,而当下流向的“中台”,是一个针对管理架构的语境。**

为什么说中台是一个“管理语境”呢?大家谈论最多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难道不是产品和技术的概念么?

在这里,我们先回顾一下阿里“中台战略”的起源。

2015年12月,逍遥子发出全员公开信:

全面启动阿里巴巴集团2018年中台战略,构建符合DT时代的更创新灵活的“大中台、小前台”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作为前台的一线业务会更敏捷,更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台将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对各前台业务形成强力支撑。成立阿里巴巴集团中台事业群,由张建锋担任总裁。中台事业群包括: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及产品部。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阿里的“中台”是一种组织机制和业务机制,通过集合资源和能力,对“前台”进行统一支撑,从而使得业务更敏捷和适应快速变化。“中台”并不是什么新产品,也没有使用新技术,而是一种“统一支撑”的协同模式。

下面这张图大家都很熟悉:

在理解这张图的时候,不能片面地关注“航母飞机坦克”这些先进武器,而认为中台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或工具。

这张图的重点,是“集中火力”和“协同作战”。坦克飞机大炮都不是什么新武器,如果把它们分发到部队中,跟着步兵一起行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只有集中起来,在统一的指挥下,才能给前方步兵提供最有效的火力支持。

图中的海陆空重火力,就是力量集中的“大中台”;而身处前线的步兵战斗单元,就是分散灵活“小前台”。(图里没有体现“后台”,我们可以把部队的后勤、运输、工程这些理解为“后台”)。

用大中台支撑小前台,在组织和业务架构上,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先进模式。但放到技术架构上,就显得没有什么新意了。分布式架构、服务分层、微服务等等,这些都已经是很成熟的概念了,硬要引进“中台”的说法,反而显得非常别扭。

当我们在研发前后台(功能)的时候,“中台”是不存在的。而当我们在大谈“中台”的时候,前台和后台的含义已经变了。

以银行的“前中后”组织架构为例:

前台就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岗位,负责营销和服务的工作,例如柜台人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等。

中台是产品与服务的研发,为前台提供专业性的管理和指导,包括风险管理、计划财务、产品开发、渠道管理和人力资源等。

后台则是更为公共的一些企业职能,如业务和交易的处理和支持以及共享服务,包括会计处理、IT 支持、护甲中心等,集中处理贷款审批的中心也可以纳入后台范畴。

小结

关于“中台”的详细解读,我们留给另一篇文章来专门探讨。

无论前台、后台还是中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它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语境来正确地使用。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或同名公众号,订阅最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