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疫情之下需求猛增,生鲜电商平台如何保障供应「供应链新业态」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深度】疫情之下需求猛增,生鲜电商平台如何保障供应「供应链新业态」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深度】疫情之下需求猛增,生鲜电商平台如何保障供应「供应链新业态」,希望能帮助到您。
疫情之下,怎样从生鲜电商、社区团购这些平台之中买到物资,成为防控之中居民的热议话题。设立“流动超市”、推出“48小时保供套餐”,重启社区团购业务并推出助老举措。“增供给”“加运力”也成为各大平台的关键词。
新京报记者采访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美菜网等多家企业了解到,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平台持续增供给、加运力,一线员工加班成常态。专家认为,在本轮疫情中,生鲜电商保供起到了积极作用,发挥了基础性服务的主体功能。
创新举措助力疫情保供
本轮疫情下,为更好地保障民生需求,部分生鲜电商平台调整保供战略,推出不少创新举措。
4月20日,盒马在上海启动“流动超市”,首批覆盖4家盒马X会员店周边10公里的部分小区,提供超1500种日常生活商品。据介绍,盒马“流动超市”将集中为居民提供新鲜肉类、冻水产、时令水果蔬菜等,价格与封控前持平,服务对象不局限于付费盒马X会员,但为提升效率,需要小区内的志愿者团长根据本区居民需求,筛选出20-30种商品,每周两次由盒马统一配送到小区,按照小区的每栋楼进行卸货作业,由每栋楼的志愿者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多家电商平台推出了套餐形式的保供物资。4月7日,拼多多上线“48小时保供套餐”,每单包含6人份到60人份套餐物资不等,主要涵盖粮油食品、速食乳饮等商品,消费者下单后,商品可在48小时内送达,以此助力解决上海疫情保供“最后100米”。据介绍,保供套餐商品将根据商家运力及消费者需求情况保持每日更新,平台已将部分保供套餐商品纳入百亿补贴。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也相继推出各类“抗疫套餐”。
重新开启的社区团购成为热议话题,一些新举措引起关注。截至4月7日中午12时,全上海23家正常营业的盒马鲜生门店及4家盒马X会员店已全量开启团购服务,覆盖周边5300余个小区。此后盒马又推出两项助老举措:上海所有团购订单将额外赠送3份物资,由团长分配给小区里有需要的老人;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和供应商一起为75岁以上独居老人免费送物资。
“增供给”“加运力”成关键词
当下保障民生物资需求成为生鲜电商的头等大事。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美菜网等平台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均提到了“增供给”“加运力”。
4月12日,每日优鲜方面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在北京总体增加了10%-20%的备货量,中高风险地区门店增加了30%-50%的备货量。上海封控升级后,每日优鲜在第一时间加大供货量,蔬菜备货量增至平日的5倍,民生商品备货量增长10倍,并紧急调配其在云南陆良、安徽蒙城等地蔬菜直采基地的货源。
上海地区的叮咚买菜也在持续增加供给,4月12日,叮咚买菜方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相比疫情前,叮咚买菜大仓的供货产能大幅提升超50%,蔬菜、肉蛋奶等重点民生保障商品供应量增长超过100%。作为专业餐饮供应链服务商,美菜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美菜网对接北京、内蒙古、山东等地,开展生鲜食材调运。除生鲜食材供应外,美菜还增加了速食产品供应量。
在运力方面,调拨人力成为各大生鲜电商平台的重要手段。盒马于4月1日起开始调拨人力,前期从各地调派130名物流专业员工到上海。4月10日到15日,全国近20个城市、约500位盒马门店员工陆续抵达上海,以“一市或几市包一店”的形式,支援门店的管理、前店后仓的各种岗位,支撑起鲜生店的运转。来自盒马西安物流、仓配运营小哥杨益涛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春节前,自己带领团队参与了西安疫情保供工作,春节两天前才走出大仓,回家过年。时隔两个月,这些员工再次报名参与到上海驰援队伍。
据叮咚买菜方面介绍,其先后有江苏、浙江、粤闽、川渝等地的187位员工抵达上海抗疫第一线,补充分拣、配送等不同的岗位。上海疫情发生后,每日优鲜迅速招募新员工,近300名一线员工入职。自4月18日以来,每日优鲜在上海近七成的前置仓门店已经恢复运营,陆续解封、每天能到岗的一线员工增加到900人,保供运力正在逐步恢复中。
生鲜电商作用积极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生鲜电商避免了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在疫情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甚至是基础性服务的主体功能。”
赖阳表示,生鲜电商的保供套餐产品与本轮疫情有关,“疫情期间由于防控的特殊性,需要选择相同的商品、简单的套餐,满足需要的同时,减少配送压力。从整体来看,当防控的情况有所缓解时,消费者个性化的选择是占主流的。”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也认为,生鲜电商的各项保供措施在应急和特殊情况下起到了积极作用。文志宏称,对企业而言,常态下生鲜电商背后的逻辑在于抓住生鲜这一高频的消费品类,积累足够的用户和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后,再导入更多商品服务,“围绕这样的一个逻辑流程,生鲜电商未来还有空间。”
新京报记者 张洁
编辑 王琳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