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如何做扶贫电商 「电商扶贫怎么做」

互联网 2023-03-31 17:11:3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拼多多如何做扶贫电商 「电商扶贫怎么做」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拼多多如何做扶贫电商 「电商扶贫怎么做」,希望能帮助到您。

「还在坚持踏实做扶贫电商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令人尊敬的中国好企业!」前不久我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动态,有的人说有拼多多,有的说快手也在做,有的还补充了本来生活,字节跳动上线“值点”时也以“三农”为突破口;当然还有农村淘宝和京东,如大家所见,对于农民创业贡献更多体现在物流配送末端上。

互联网公司以线上的流量优势去做扶贫,彰显了互联网行业的初心——“普惠”、“人本”和“开放”,如果互联网不能够惠及中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层,不能让地域占更大多数的农村乡镇变得更富有,那“互联网”的价值依然是大打折扣的。这并不是空话!

尽管很多互联网公司出于社会责任、GR方面的需要,积极开展“精准扶贫(云)”、“农货上行(电商)”,但是真正要让扶贫工作收到效果绝不容易。「现在大家都在讲自己扶贫了,所有电商都在扶贫,全国人民都在扶贫,实际上呢,真正去看大部分并没有达到扶贫的目的。」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这样感叹道。

运动式、慈善式补贴或应急式的捐助,并不是当前三农所真正稀缺的,要真正形成平台、农户、市场之间多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能符合各方的长远利益。

“治标”往往需要先行替“治本”赢得时间。要想克服农民对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和“谷贱伤农”问题,很难沿用过去解决工业品滞销的“单个用户挑选单品”的传统电商模式,只有“多个用户一起对多个农户”的拼购模式,才更加有效。

而要构建起规避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小农生产作业的分散性、品控的非标准化,以及农产品流通长链路导致利润分薄等结构化问题的制度,还需要敢于“赋能”的平台,扎根到农村一线摸索出一套真正「把利益留在农村,把人才留在农村」的长效机制。

“多多农园”正是这样一帮“腿上有泥、身上有土”的新电商人和当地的“农商”探索出来的新路子。

一、先看多多农园在云南的样板

喝咖啡已经成为一种都市时尚,咖啡消费保持年15%的增长速度,甚至咖啡新零售商业如瑞幸咖啡、连咖啡以及革新的星巴克等在资本市场上形成融资“风口”,都在争夺中国近1000亿的咖啡消费市场。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也能生产咖啡,其中99%的产量来自于云南省一带。不过,国内很多咖啡消费市场大多是以进口咖啡为主,而本土所产的咖啡豆大多只是作为速溶咖啡原料进行低价出售。在云南怒江有好山好水,还有纯朴勤劳以种植咖啡豆为生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他们所产咖啡豆的品质并不比国外的差,保山的咖啡还声名远播。

来自金融数据研究服务平台JingData的测算显示,在整个中国咖啡产业链中,上游种植环节生豆的价值贡献约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环节烘焙豆的价值贡献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环节的价值则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个环节利益分配占比分别为1%,6%和93%,而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环节却只有极为微薄的利润。

甚至可以说,在既往商品的流通机制之下,咖农成为了“被剥削”的一方。很多傈僳族咖农由于生计所迫外出打工,由于劳力开始匮乏继而形成恶性循环,这折射出了当下农村的通病。

「多多农园」是拼多多与农业大省的地方政府合作摸索出来的新农商模式,云南保山则是多多农园所打造的样板基地,多多农园通过这样三步走战略缓解了当地的农户的贫困局面。

第一步:利益引导。拼多多为宝山区丛岗村和赧亢村的792名当地农民建档立卡以便“精准扶贫”,今年3月底,拼多多平台商家以40.76万元的价格,溢价收购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2.53吨咖啡豆等原料,并联合云潞咖啡、比顿咖啡、景兰咖啡等商家兜底,有多少收多少,直接解决咖农的后顾之忧。

第二步:高维突破。引进云南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农科专家指导,结合当地的纬度、海拔等环境因素,划定精品咖啡试验田开始种植毕卡、蓝山、贡山1号、波邦等多个高端品种,并且在生长、采摘、晾晒等环节试行标准化流程,并进行精细化代加工。

第三步:品牌致胜。咖啡消费本身是轻奢舶来饮品,如果没有相应的品牌包装,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以拼多多去年6月至12月销售数据显示,咖啡类产品的订单量增幅超过1000%,雀巢的单店GMV环比增速在150%以上;如何让国内的年轻用户更加知晓和信赖国产咖啡,电商平台在品牌推介和“代运营”上更有优势。

与以往公司 农户、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不同的是,拼多多则是通过拼购模式来缩短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链条,让消费者买到便宜并且靠得住的产品,而生产者省下给流通环节的费用而抬升产品的价值。

不难看出,多多农园的落地实际上在帮助农民构建起从建档立卡精准帮扶、源头把控、农货上行、品牌培育为一体的“新农商机制”。

“在多多果园启动期,拼多多是以产业和营销扶持为主,发展期会形成较为稳定的第三方代服务机制,成熟期拼多多则会逐渐退出,由合作社全权接管,并由当地政府确保利益分配依归进行。”据当地多多农园负责人介绍。

二、多多农园模式能否推广至全国?

云南“直过民族”的咖啡豆价值被长期埋没,是广大交通偏僻地区农民生存状态的缩影。

截止2018年底,中国农村依然有5.64亿乡村常住人口、2.3亿小农户,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三农”议题,尽管取消农业税多年,农民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如果拼多多的多多农园模式得到大面积的复制和推广,就能够帮助很多农民种植的土特产品打开市场,也能帮助更多致力于做农副产品厂商对接到上游的原产地,这本身是传统电商一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而调动广大的农民成为新电商平台上的创业者,让他们参与分享互联网技术下沉带来的发展红利,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活力。

从0到1是商业模式创新,而1到1000则是创新模式的规模效益。据了解,首期“多多农园”除了云南保山的咖啡项目以外,还有5个示范项目于云南逐步进行,分别涉及茶叶、核桃、雪莲果、花椒,以及特色菌菇。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于云南等8个省及自治州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示范项目,形成覆盖西南和西北两大区域的新业态。

在我国大西北、东北、内蒙古、新疆、青藏等地区有很多特色农产品源地产,那里同样面临农产品卖不上价、农民增收呈现瓶颈,而多多农园的模式在这些地区开花结果、落地生根也是指日可待。

李小云教授高度评价多多农园的模式,“第一次看到有企业瞄准了农业产业利益分配、农村人才留存等核心问题,该模式若成功,将推动很多农村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形成伟大变革。”

三、多多农园模式为什么偏偏在拼多多平台上跑通?

多多农园模式听起来并不复杂,大道至简,但是落地难度之大,却不是谁都可以参与和执行的。

首先电商平台的线上流量要足够大并且要有很强的积聚效益,快速的消化库存以及滞销农产品,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传统的平台电商则需要创业者自主开店和运营,甚至不烧钱买广告还得不到流量推荐,显然无法真正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销路问题。

而在拼多多平台上,能够「快速聚集消费者需求,实现大规模地多对多匹配,再利用中国成本低廉的物流网络,减少层层中间环节,将这些农产品直接从农庄送到消费者手中。」

其次,电商平台同时赢得商户、农户的信任,加溢价收购意味着商户承担更多的采购成本,而让“农户”放弃以往粗放的生产作业方式转变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的“农商”,既要对平台有足够的信心,也需要有专人扎根在群众身边,了解实际问题、了解农民的意愿和想法,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

“多多农园”实际上是拼多多平台扶贫电商所构建的“地网”即线下农产区的基础设施,而在网上高效完成交易,还要与“天网”即“线上农货中央处理系统”相互协同。

线上平台是一个汇聚了用户需求、发起用户订单以及用户反馈的“大型虚拟集贸市场”,并且还可以C2M的形式(对线下原地产)实现不同品质、种类和数量农产品的“半定制批量处理”和“小规模定制服务”。在2018年,拼多多农产品及农副产品销售额升至653亿元,呈明显加速的趋势。

根据黄峥在上市之后首封对股东的公开信中,我们了解到,拼多多在2018年除了完成上市的业绩外,电商平台的核心数据指标也相当亮眼,活跃买家数4.185亿,GMV4716亿元,实现营收131.20亿元。如此一个年轻快速崛起的“创业巨头”,被黄峥形容为“正在读小学的姚明”。从多多农园的模式落地可以看出,拼多多正小心翼翼避开成熟电商巨头,寻找新的蓝海市场,验证了「农村天地大有可为」!

结语:

黄峥曾在创立拼多多之前有过复盘,“每一个创业决策可看作为投资决策,要去分辨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哪些是资产(asset)、哪些是费用(cost),随着时间流逝、对加深生意的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拼多多在帮助中国农民拼好货方面的社会价值,在黄峥的长期主义经营哲学之中,肯定会划归为“资产”类别,他曾公开信中曾认为,「这种模式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价值远高于我们业务本身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外界对公司的估值。」

结合李小云教授对多多农园模式的期许,发生在云南咖农身上的扶贫经历推而广之,是否能够真正形成「推动农村发展方式发生伟大变革」?实际上,40多年安徽凤阳小岗村里摸索出的家庭联产责任制同样发生在毫不起眼的边界,继而成为拉开农村生产方式和改革开放的序幕。

如今在移动电商快速普及的今天,面对农产品链路长、利益分配不合理、农民创收困难等痛点,多多农园作为新的互联网 农业商业模式,随着更多农民、更多地区开始推行和应用“多多农园”模式,将更多农民转化为新农商,更多农田、山地升级为新电商的“天然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