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一级乡村人才和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 2023-04-01 15:29:32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村一级乡村人才和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关于村一级乡村人才和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能帮助到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2022年3月至4月,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结合疫情防控及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详细摸排凤凰村在村人员状况,听取干部群众等各方意见,对乡村人才和人口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学习国外和国内先发地区经验,查找村一级乡村人才和人口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思路和方向,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探寻乡村人才振兴之路。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凤凰村人口和人才基本情况

凤凰村位于巢湖市烔炀镇,是巢湖市16个脱贫村之一,辖19个自然村(其中4个自然村已整村推进拆迁),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11599亩。截至2022年3月底,全村共有户籍人口1321户、3874人,常住人口1198人(包含非本地户籍人口103人)。

(一)凤凰村常住人口结构状况。从年龄上看,60岁以上占主体。常住人口中20岁以下有64人,占比5.3%,20岁至59岁有357人,占比29.8%,60以上有777人,占比64.9%。常住人口已由过去的“386199部队”为主,转变为“99部队”为主。从学历上看,初中及以下占主体。常住人口中初中及以下学历1131人,占比94.4%;高中及中专学历52人,占比4.3%;大专及以上学历15人,占比1.3%,主要为村干部、村医及退休教师。从性别上看,女性占比较大。常住人口中女性人口623人,占比为52.0%;男性人口575人,占比为48.0%。

(二)凤凰村劳动力结构状况。从劳动能力上看,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力占主体。在村劳动力、弱劳动力、无劳动能力分别有299人、331人和568人,分别占比25.0%、27.6%和47.4%。从劳动力就业分布上看,就近务工占主体。在本村务农或务工有121人,占劳动力的40.5%;在烔炀镇及周边乡镇、街道务工有93人,占比31.1%;其他85人,占比28.4%。

(三)凤凰村农村人才结构状况。村“两委”干部队伍结构逐步优化。2021年底换届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共6人,平均年龄32岁,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1人、大专5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底,凤凰村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5家、农业企业1家,经营土地总面积5600余亩。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平均年龄为49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占总人数的91.6%。乡村服务人才大幅萎缩。由于位于村内的凤凰小学于2021年9月停止招生,乡村教师全部流失。现常住村内的乡村服务人才仅有2名乡村医疗卫生人员。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地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结构逐步优化、推动发展的能力稳步增强。但总体来看,乡村人才不足、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仍然是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障碍。

一是农村劳动力流失较多,老龄化较严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进行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边缘化、农村空心化和农民老龄化“三化”问题十分突出,继而引发土地抛荒、粗放型耕种、宅基地闲置、空巢老人、后备干部不足等基层社会问题。时代之问:“未来谁来种粮?”,尚未有效解决,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不高,综合素质偏低。在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欠缺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与能力不足,劳动技能单一。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普遍存有“等、靠、要”思想,习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已成为农村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发展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是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创业人才很少。农村人才主要集中在村“两委”班子和种养业主体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创意农业等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比较短缺。同时,村“两委”忙于事务性工作,部分村干部对于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现实问题缺乏深入思考,班子中普遍缺乏懂产业、会发展、善管理的带头人。

三、原因分析

产生乡村人才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和短板,主要原因有:

(一)农业生产风险大、劳作苦。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既面临洪涝、干旱、病菌等自然灾害,又面临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农业从业人员难以获得稳定而体面的收入。另一方面,在现阶段,农业种养业综合效益仍然低下,但农资、人工等价格在持续上涨,导致收益的增加速度赶不上生产成本的增加速度。

(二)农村就业岗位少、收入低。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种养业岗位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乡村缺乏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本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机会较少、工资较低。农村青壮年在面对教育、住房、婚嫁等高额支出时,绝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从而造成人才流失。

(三)农村生活资源少、条件差。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很大,但总体来说,交通出行仍然不方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精神文化生活依旧贫乏、社会保障仍旧不完善,农村在各方面的发展均落后于城市,“城市就是比农村好”的思想认识已经根深蒂固,年青一代很少有人愿意过农村人的生活。

(四)农村创业难度大、政策少。农业农村创业存在融资难、基础设施不配套、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导致大学毕业生、外出能人既不敢也不想返乡创业。乡村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针对乡村人才的招才引智政策,对农村人才创业创新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乡村人才管理模式不健全,管理服务不到位,未能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

四、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破解人才瓶颈,要着力做好农业农村各类人才的培养与供给,源源不断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人才振兴推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各方面的振兴。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引领。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贯彻党管人才。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农村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各种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建档造册、督查调度、走访联系等制度,实现乡村人才管理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发挥堡垒作用。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返乡知识青年、务工经商人员等人群中选拔村干部,鼓励村“两委”干部带头创业创新,充分发挥能人治村的“头雁”效应。继续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和安排选调生驻村帮扶,增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二)培育在乡人才。在乡人才是村级人才的基础力量,要不断壮大建强在乡人才队伍,稳固乡村人才基本盘。培育高素质农民。围绕在乡种植户、养殖户、加工户、农机户,特别是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针对新技术、新品种、新产业,开展生产全过程培训,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劳动者大军。实施“青年务农计划”。鼓励45岁以下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针对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进行就业创业宣传,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举办务农体验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指导生产管理经营,培养农业接班人和新农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产业带头人。重点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服务组织、农家乐民宿、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中,遴选支持一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服务业、农村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才。培育文化传承人。围绕民间美术、乡村戏剧、民间音乐、民间杂技、传统工艺、民间美食、民间建筑等传统技艺,着力扶持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土专家等专业人才,助推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为“乡村振兴”打牢文化基础。

(三)招引返乡人才。返乡人才是村级人才的加强力量,要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引导通过上学、参军、打工、经商等途径离开乡村的在外人才,带着理念、知识、资金、经验和技术,返乡投资兴业,反哺家乡建设。招引“学业有成者”返乡。大学毕业生是最活跃、最有创新意识的创业群体。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职业指导、实训实习、基层锻炼等形式推动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壮大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发挥学识能量和青春力量,提升农村创业创新层次水平。招引“创业有成者”返乡。离乡的创业有成者,有着反哺家乡、回报桑梓的乡恋情结,是促进乡村振兴重要生力军。积极向在外创业有成的优秀人才广发英雄贴,通过送发倡议书、公开信、慰问家书,召开家乡发展座谈会、返乡创业恳谈会、招商项目推介会,推动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培育乡村振兴新动力。招引“事业有成者”返乡。引导退休老干部、老军人、老教授、老教师、老医生、老专家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告老还乡”,参加家乡治理和建设,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四)输送援乡人才。援乡人才是村级人才的补充力量,可以推动城市的资金、技术、文化和服务流向乡村,为乡村带来新产业、新业态、新风尚、新生活。推进技术服务下乡。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到村开展技术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科技人员到村兼职挂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基地共建和离岗创业创新,为乡村提供精准服务。推进志愿服务下乡。引导和支持医生、教师、律师、文艺工作者、乡村规划设计建设人员等各类社会人才组成乡村振兴志愿队伍,到村提供送医下乡、爱心助学、法律服务、文化传播、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品牌营销推广、乡村活动等志愿服务,架起城乡之间的桥梁,为乡村汇聚人才,激活城乡间资源要素流动。派遣驻村支农人员。参考日本经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协助队、指导员、支援员等乡村振兴特聘岗位,以市场化方式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社会公益团体或城市青年,参与乡村产业、环保、养老、文化活动组织等工作。

(五)汇聚来乡人气。对部分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优越、人文资源丰富的村,发挥农业和农村多种功能,建设成向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消费、居住等综合功能的场所,增加乡村人口的流量,提升乡村人气。乡村旅游聚人气。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开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民俗文化、运动休闲、亲子游乐、研学教育、乡间民宿、商务会议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城乡居民到村观光旅游,带动外来人口,促进外来消费。乡村市集汇人气。挖掘乡村最地道的土特产、最正宗的地方小吃、最传统的手工艺品,围绕农民销售和市民消费双向需求,建设美食市集、土货市集、民俗市集、文创市集、花卉市集、乡愁市集、电商市集,把城市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引入到乡村,让更多城里人到乡村进行消费。乡村养老添人气。围绕回归田园、寻觅乡愁、诗意生活,鼓励引导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追求田园生活情趣、向往乡村生活方式的城镇居民,到农村以租赁、合作等方式,利用空闲农房等农村资源,回到农村居住,养生养老,形成新乡民。

(六)推动产才融合。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努力构建人才队伍建设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让人才在乡村有谋事创业、实现价值的劲头和成就感。资源引才。立足拥有的田园、山林、村庄、历史、文化等资源,谋划村级产业发展规划,针对性地制定招商手册,招引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及社会资本返乡到乡投资。项目引才。聚焦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重点方向,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借助落地的项目平台,探索“龙头企业 基地 能人”模式,引进急需的产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引才优势。岗位引才。围绕村集体经济项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筑巢引凤、搭台唱戏,以“村集体 农户 能人”模式,招引职业经理人、后备干部,形成人才和村集体经济高度匹配、高度融合、互促互助的生动局面。

(七)优化留才环境。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让乡村吸引人、留住人。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农田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汛抗旱设施,提升抗自然风险能力,降低农业投资风险。加强乡村自然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治,营造优美的田园风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厕所革命、沟塘河渠清理,不断亮化、绿化、美化,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农民的基本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培训、助困、社保保障体系,加强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培育文明乡风,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八)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对乡村人才的支持力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待遇,努力降低乡村创业的投资门槛及成本,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政策保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广浙江省“农创客”、广东省“乡村工匠”、江苏省“乡土人才”经验,对高校毕业生、外出能人返乡到乡创业就业的,给予担保授信、贷款贴息、免费培训、减税免税、以奖代补等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在校和毕业大学生初次到农业领域创业就业的,给予创业资助、就业补贴、生活补贴。强化要素支持。从土地、金融、用工用水用电、基础设施配套、重点项目推荐、政策性资金争取等多方面给予回乡创业项目优先安排、重点倾斜,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强化教育培训。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乡村实训基地等培训资源,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参考台湾地区经验,对有从农兴趣的在读大学生、市民开展专题培训,引导其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搭建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设立人才工作站,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村建立创客创业基地,组织召开信息对接会,发布招商引资项目,吸引大学生、市民、能人、企业到村投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