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 教育回归「双减网校还能上吗」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双减 教育回归「双减网校还能上吗」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双减 教育回归「双减网校还能上吗」,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1年,对于整个教培机构而言,是极具考验的一年。政策频出,监管趋严,一时风声鹤唳,资本开始大撤退,而各大教培机构也进行着重大的战略调整。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内的教育机构要凉凉了呢?在我看来未必,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和观点。
01 市场需求,将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存在继互联网、电商之后,最大的一个战场——教育,也从百家争鸣到现在的跌入谷底,沉寂了许多。其实早在2018年,国家全面整顿线下教培机构开始,端倪就已经显现,海淀黄庄的教培机构或许最了解其中滋味。
前几天跟北京的朋友聊天偶然得知,朋友家的孩子虽然一直在北京就读,但竞争压力一点也不小。孩子数学不好,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补课”,一直到现在几乎没有断过,前后少说也花了几十万。
朋友找的不是机构,而是私教,老师是北京某985硕士,费用是每小时500元,几乎是是线上辅导班的5-10倍。而通过朋友的口中得知,在他的圈子里,像他们家这样补课的亦不在少数。
还有一位朋友曾在北京读研期间,去机构带一对一的高中数学课,开始是每小时200元,后来涨到300元,教培机构向家长收取600-1200元不等,这即便面对这样高昂的辅导费用,一对一市场依然火爆。
所以即使没有教培机构,家长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来为孩子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没有教培机构将会滋生新的问题。
02 规范教育市场,是挑战,也是机遇5月底,国家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开放三胎,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未来中国人口或许将迎来一波生育高潮。在此利好之下,教育股迎来了一波小涨。
然而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晚婚晚育和低生育率的情况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过去近四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一方面则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人的观念愈发趋于开放和自由;还有就是国民受教育程度提高所致。
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1960年的全球“人口替代率”已降至5,而今天则是2.1。(“人口替代率” 就是一对夫妇在其生殖年中拥有的子女数量能替代自己。即为使一个国家或某个区域在人口上出生与死亡达到某种相对的平衡而产生的一个比率,即每个妇女平均生小孩的个数,去扭转失调或保持平衡状态)。
联合国推算指出,标准的人口替代率为2.1。如果生育率维持在2.1,也就是保持人口总量不增不减的水平,低于这个水平,则人口自然增长则为负。
数据显示,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生育率为1.7,中等发达国家接近2.3,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比率则为4.8,而在“重债穷国”(如世界银行所称)更是达到了4.9。
究其缘由,其中一项颇为引人注意,其实高生育率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的“教育支出”几乎停滞不前,而联合国从过去的趋势中推断,非洲的“教育落后”使得未来预测的“生育率”会更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国民教育的大力投入,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得到稳步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但也会造成一个问题,愿意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与十几年前的日本颇为相似,就像《低欲望社会》中谈及的,不婚、不生、不买房,是当时日本年轻人普遍的状态。
现在的年轻人亦是如此,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教育、医疗、购房和养老支付越来越大;加之年轻人生育观念变化及政府养老保障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多生小孩,主要是不愿生二胎,甚至有很多人根本不愿生育。
如果说打击教培机构,可以提升生育意愿,也是有道理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近三年来,教培从烧钱大战到融资大战,使得整个教育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教育就要不计成本”的广告词,也显得空洞和苍白。
教育行业的野蛮生长太快,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机构倒闭拿钱跑路时有发生,亦或者教学资质不够、乱收费、虚假宣传等一系列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2018年开始,国家全面整顿了线下教育,全国40多万家教培机构,其中有超过27万家存在问题,就说明了以上问题的严重性。
而今年则是对在线教育进行全面的整顿,行业的震动也比2018年剧烈的多。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方面更好地保护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权益,一方面让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这对于不少教培机构而言,是危机,也是机遇。
03 资本败走,在线教育将发生哪些变局?不可否认,中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这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国家每年都在增加教育的财政支出,但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才有了民间资本的介入,其实教育机构应该是与政府携手,实现中国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在线教育是公立教育的补充,而非替代。但逐利资本的过多介入,则会干扰这种良性的生态。
尤其是在线教育行业,过去五年中,在互联网和电商等行业趋于饱和,在线教育行业成为资本最为集中的行业之一,从百度、阿里、腾讯到字节、快手,无不挟资本杀入,以求在行业中开疆拓土。
去年十几家头部机构的融资超过千亿元,让整个行业哗然。教育行业也随之躁动起来,野蛮的广告投放,跑马圈地抢地盘,不仅让家长变得更加焦虑,同时也消耗着巨大的社会资源。
这些情况在近几年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国家监管趋严,资本败走。
资本的退潮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看似行业大洗牌,但遵循着进化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胜劣汰,强者恒强。从企业内部来看,运营效率高的优秀企业将脱颖而出,烧钱抢地盘的机构将会无以为继,退出历史的舞台。
第二,政策规范,行业洗牌。从外部政策监管来看,贩卖焦虑的时代终结,行业将经历一次大洗牌,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整体行业也将更加规范。
第三,规模不变,机构减少。毫无疑问的是,今年对在线教育的规范,使其市场渗透率下滑,但市场需求依然体量庞大,相反在线教育机构的数量将大幅减少,简单地说就是,蛋糕还是那么大,但吃的人少了。所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04 在线教育的出路何在?那么中国在线教育的出路何在?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职业教育。近年来,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扶持。在这方面,欧美国家的在线教育经验值得借鉴。
从研究数据来看,过去几年美国的在线教育融资集中在成人职业教育领域,如职业教育中的Guild Education、BetterUp、MasterClass,职业发展指导Everwise、大学生职业培训Trilogy Education Services等多个领域和维度,规模较小,但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发展前景都非常好。
负担能力和缺乏接触机会是阻碍成年人接受教育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障碍。与线下教育相比,在线培训以更实惠的价格提供了进一步和更高层次的在线教育,使学习者获得专业的技能培训。而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这也为教育机构提供了很大的发展契机。
第二,素质教育。过去一年,国家也出台了不少关于学生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政策,强调学生的美育教育,国外做的不错的如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K12及兴趣课程提供商Varsity Tutors,个性化阅读Newsela,编程教育Udacity等等。
而中国的在线教育机构,完全可以在美术、音乐、体育、编程、理财、思维逻辑等多个领域,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这样行业也将更加多元化。
第三,家校合作。与国内在线教育企业押注学科教育不同的是,欧美国家的在线教育不少是为学生家长、学校老师提供沟通和合作的线上服务,家校通信服务商ClassDojo,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好地融合;还有为家长提供接送服务的打车软件ZUM等都在此列。
第四,老年教育。2021年5月,国家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而另外一个当下中国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老龄化”。这与二十年前的日本颇为相似。
而到了现在,日本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远比想象的要严重的多。数据资料显示,日本人口近些年来的主要特征就是“少子老龄化”。
2020年10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数据称,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首次超过361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8.7%。创下日本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在老龄化程度方面位居全球第一位。
正如上文提及的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那么相应的市场需求也将愈发庞大,也将催生医疗、养老、家政等领域的庞大市场。终身学习是当下中国社会所倡导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是我们国家积极倡导的。
此外老年人也需要被关怀、被关注,也有学习、交流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人民日报调查老年大学显示,老年教育方式呈多样化趋势,面临师资匮乏、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所以老年人教育市场则是一片蓝海。
第五,全球发展。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中国的文化输出也是一盘不错的棋,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国际汉语教育也是一个不错赛道。
前几天,在非洲工作近10年的同学讲到在非洲的经历时提及,非洲经济相对落后,其实并不是因为地理环境,而是国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非洲国际缺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不少国人在非洲种地都实现了巨额的财富积累,同学调侃,“去非洲当农民也是一条发家致富之路,但你一定要懂技术。”
有鉴于此,非洲当地政府也有不少跟中国的职业学校签订了培养协议,派学生来中国学习农业种植、机械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并将其培养成专业的技术人才。
第六,转变形式。现在跑通模型的是以高途课堂为代表的在线直播大班课,开始实现了较好的盈利。随着各家都涌入这一赛道,竞争也特别激烈。但现在广告投放被限制之后,如何更好地触达学生家长,成为摆在大家的难题。
过去两年,教育行业私域流量几乎耗尽,如何在公域流量,如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更好地展现品牌,流量获客是趋势,也是方向。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接地气。
看看短视频平台,有中专毕业教大家Excel年入百万的90后女孩,也有为大家做科普世界名校毕业的化学老师,为大家做公益科普,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接触到不一样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内容同质化。教育机构需要更多的精力在技术与教育创新上下功夫。
第七,教育普惠。如何降低大众的焦虑感?从政策层面看,降低教育支出,确实是个好办法。但国人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需要时间来改变。就像前面提到的教别人Excel的女孩,十几节课39块钱,一年卖出几十万份,而抖音上更有不乏年入千万级别的创业老师。
所以说“降低教育支出”,并不是要将教培机构一棒子都打死,而是让消费者用最具性价比的方式获得好的教育资源,这也是政府、机构和家庭都希望看到结果,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普惠。
文/白墨
编/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