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熟悉公司的业务 (一)「怎么样快速熟悉新公司」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如何快速熟悉公司的业务 (一)「怎么样快速熟悉新公司」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如何快速熟悉公司的业务 (一)「怎么样快速熟悉新公司」,希望能帮助到您。
编辑导语: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跳槽到别的公司,那在进入一家新的公司时,会发现公司的业务、公司调性等等都会有区别,那我们要怎么样最快的熟悉业务?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快速熟悉公司业务的思考,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最近看到一个问题,背景是有个小伙伴从一家成熟企业去了一个创业公司,去参与一个从0到1的新业务,问怎么能在1周内熟悉业务,达到能快速上手水平。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普遍的问题,想了想之后,打算写点什么,我之前其实写过一篇类似的东西,但回过头来看,感觉之前写的太浅了,所以打算迭代一下。
写作过程其实挺坎坷的,既想通用性强,又想有一定的深度,还想实践性强,目前先交付出来第一个版本吧,后续有更好的想法再进行迭代。
文章比较长,拆成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关于外部环境的,下篇主要是关于内部环境的,主要是以下一些部分:
外部:看环境、看市场、看行业、看时机、看竞争;内部:看业务、看用户、看产品、看团队、看文化。下面我们开始正文部分。
一、看环境这部分其实是宏观背景相关的东西,我也就不详细展开,偷懒搬运个答案,主要有以下一些部分:
P:政治因素,是否是公有设施行业?是否受到政策和监控的严控?如房地产
E:经济因素,哪些经济因素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如奢侈品
S:社会因素,社会风俗和思想开放程度对这个行业有多大的影响?如医美
T:技术因素,技术是如何影响这个行业的?如手机
E:环境因素,环保政策和环保理念如何影响行业发展?如新能源汽车
L:法律因素,某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行业的影响,如广告法影响自媒体等。
——搬运自知乎答主K小K炸基
这些大都属于小概率,但是会有重大影响的黑天鹅事件,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影响我们要怎么应对,比如最近的互联网反垄断事件。
二、看市场这部分主要是理解当前的业务,甚至公司是处在一个多大的市场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前提。
毕竟规模100亿的市场哪怕市场占有率做到了90%,也是只有90亿,而万亿级别的市场哪怕市场占有率只有1%,也有100亿的规模。
这部分其实主要就是看市场规模、市场增速以及是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
市场规模主要就是用户规模、营收规模,这些在第三方的报告里可以找到,比如下图是短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
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产品能够获得的市场规模=理论市场规模*渗透率*市场占有率
理论市场规模取决于产品背后的用户数量、频次、客单价这些因素;渗透率取决于市场的扩散程度;市场占有率取决于业务模式,竞争程度。上面这些东西,决定了产品的天花板在哪里。
市场增速是当前市场在过去几年的增长速度,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到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在前几年的时间里,增速非常快,在最近1年多的时候,增速已经放缓很多,甚至出现负增长了。
2017年9月左右的时候,当时抖音的DAU是500万左右,快手国内的DAU是6000万,而在快手IPO的时候,招股说明书里的数字是快手DAU27590万,抖音DAU42620万,为什么抖音有机会在落后10倍以上的时候还能追上快手并反超?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市场是增量市场,市场本身在高速的发展,如果在一个存量市场里,在没有大的环境变化下,很难出现这种逆转的剧情。
可以通过这几个指标来判断市场是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分别是增速、渗透率、获客成本:
增速:不用解释了,能有年20%以上的增速就已经算比较快速了,过去的增速如何,未来的增速如何;渗透率:短视频那么火的东西渗透率也才70%多,参考着对比下;获客成本:获客成本一直增加时,会增加到这个商业模式本身不成立,比如你的LTV就只有100元,而你的获客成本是120元,那这个模式就比较难成立。上面就是市场相关的部分,主要是了解市场的规模、增速以及当前处于的市场类型,是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
三、看行业行业部分其实主要是了解整个产业,看行业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玩家。
首先是行业本质,也就是这个行业究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对已有行业的改造,还是替代,还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其次是行业特点:
行业在整个GDP中的占比是怎样的?和经济运行周期的规律是什么,是顺经济周期,逆经济周期,还是和经济周期关系不大?这个行业是指数型发展,还是线性发展?行业是供给驱动的还是需求驱动的?行业的监管情况和主要政策是什么?受监管的制约程度如何?最后是行业玩家,也就是产业链有哪些角色,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各自的利益点是什么,核心的角色是什么,下面是短视频行业的产业链。
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上面这张图是短视频行业的产业链,你们公司所在的行业有没有类似的产业链,你清楚不清楚你们公司和产品处在什么环节,你们业务的上下游是什么?
四、看时机主要是了解行业发展的情况,过去的历史是怎样的,当前处于什么阶段,未来的趋势是怎样的。
通过对行业历史的梳理、当前的渗透率,可以判断出来当前行业的阶段,当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是什么。
素材来源于兴业证券,招商银行研究院
了解历史和现状,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判断趋势。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By 丘吉尔
当我们知道行业内3-5年的趋势是什么,有什么即将发生变化,或者正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基于未来的局面,找到新的机会点,然后再来倒推我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然知易行难,目前我自己是没有到这个段位,一起努力。
五、看竞争竞争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越是大的市场,竞争越是激烈,特别是早期的时候。
互联网到现在经历过很多“大战”了,比较早的千团大战、打车大战,稍微近一点的直播、共享单车,最近的社区团购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维度来更好的理解竞争,分别是解决方案、竞争格局和竞争要素。
解决方案指的是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产品的起点是要解决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
按照解决方案是否明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决方案明确的,一类是解决方案不明确的:
解决方案明确:电商、外卖、打车;解决方案不明确的:社交、社区、二手电商。前者用户的诉求很明确,解决方案也很明确,用户追求的一直是多快好省,在解决方案层面其实拉不开太大的用户差异,这种情况下竞争其实就是在拼增长、拼速度、拼资源、拼效率。
后者用户的诉求差异化较大,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并不是特别明确,这种情况下拼的就是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产品设计。
明确了当前所处的竞争类型,可以再结合团队能力看是否匹配,然后再制定不同的竞争策略。
竞争格局指的是当前的竞争情况,看现状是怎样的,最终的格局是怎样的。
现状主要是当前有哪些对手,直接竞争对手、间接竞争对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劣势是什么,市场份额是怎样的,比如下面的短视频行业的格局。
素材来源于互联网
最终的格局指的是在当前行业中,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有几家,一般有这么几种情况:
只剩下1家,典型的比如PC电脑操作系统、通讯工具微信;剩下2-3家,比如外卖的美团和饿了么,游戏直播的斗鱼、虎牙;剩下5-7家,比如手机领域的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剩下N多家,比如餐饮企业,超市、交通运输行业等等。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目前的肤浅理解是基于网络效应、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具体的原因以后有机会好好研究下。
补充说明下,这里的剩下X家,只是一个粗略的估算,是指TopN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一个比较高的数值,而不是仅仅只有这么几家。
通常会用集中度来表示,计做CRn,n为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比如CR1、CR3、CR5这些,在一些第三方报告里会有这个数据。
当我们知道这个行业最终会剩下几家企业的时候,对应的竞争策略也就出来了,有的是必须成为第一,有的必须挤进头部梯队,有的是不需要太关心竞争。
最后是竞争要素,也就是影响用户行为和决策的要素和权重。
在不同业务模式中,不同要素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高权重的竞争要素,然后死磕它们。
比如在外卖行业中,价格和配送时间是很重要的竞争要素,在保证商家数量够用的情况下,需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升效率,降低价格,保证配送时间在一个范围值。
比如在打车行业中,用户需要先能打到车,其次是价格,那需要优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供给问题,然后是价格。
比如在内容行业,稀缺的内容才是更关键的竞争要素,所以很多内容平台都在自制内容。
面对竞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先明确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当前的局面以及最终的局面,然后结合着关键竞争要素和自身的优劣势来制定对应的竞争策略。
六、最后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都是外部环境相关的,简单总结回顾下:
看环境:PESTEL,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看市场:市场规模、增速、存量还是增量;看行业:行业本质、行业特点、行业玩家;看时机:过去历史,当前阶段,未来趋势;看竞争:竞争类型,竞争格局,竞争要素。下篇文章主要是从内部的视角来展开,欢迎继续关注。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欢迎斧正、指点、拍砖…
#专栏作家#王家郴 ,公众号:产品经理从0到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喜欢网球和骑行的产品汪,目前奔走在产品的道路上,漫漫产品路,与君共勉。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