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试卷植入商业品牌应有审查机制吗「行政机关建立什么审查机制」

互联网 2023-04-27 16:38:4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对试卷植入商业品牌应有审查机制吗「行政机关建立什么审查机制」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对试卷植入商业品牌应有审查机制吗「行政机关建立什么审查机制」,希望能帮助到您。

“苏宁、淘宝、拼多多、京东……打开手机,哪一个应用程序不能购买这款防蚊扣?”“请你为该防蚊扣设计一条广告语。”……你能想到吗?这样一个涉及商业品牌植入的问题,居然出现在南京市栖霞区的一张小学语文期末考试卷上,这让家长咂舌不已。(6月26日《澎湃新闻》)

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以及预防商业利益性寻租,商业广告和活动进校园属于严格禁止的行为。广告法明文规定,净化儿童成长环境、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以及孩子们的课本、文具、校车上,周边环境和校园环境里,都不能做商业广告。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和幼儿园。

在严控态势之下,南京金陵小学三年级在期末考卷植入电商品牌 ,还让学生写广告的做法,有顶风作案之嫌。苏宁、淘宝、拼多多、京东是全国知名的电商品牌,如果抛开实名化的标注,此题从设计到难度都符合三年级的层次,形式与内容上并无不妥。但一旦与实体化的商业名称挂钩,就难免让外界产生“这是给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做广告”的质疑,继而影响到出题者的权威性和纯洁性。

不过整个舆论判断并未呈现一边倒,支持的声音同样不少,说明在商业广告和商业活动屡进校园,成为亟待解决的顽疾的语境下,公众的认识更为客观,评判也更为理性。有很多人认为,试卷中出现知名电商品牌恰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的表现,如此接地气的做法不应得到禁绝,反之应获得鼓励。孩子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他们迫切需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在试卷中植入了商品名或者品牌名,也是让未成年人了解常识的一种渠道和方式。一道作业题能延伸孩子对于电商知识了解的兴趣,除了知道有那些知名的电商品牌外,还有对如何网购等知识的探寻。

在时下的教育模式下,财商、情商成为未成年人的短板,对此类知识的掌握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亟待进一步补强。期末考卷植入电商品牌并无原罪,看待其合理性与正当性应有两个维度,一是从形式审查上看,品牌名或者商品名并非一定就是商业广告行为,而更多是一种代号而已;预防的方式是避实就虚,用其他代号替代实体性的品牌名称;二是目的性审查,主要看行为的初衷是否涉及利益寻租,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目的性不同在性质上也天差地别,如果没有利益关系或者寻租的内在因素,而仅是无意为之甚至为了让学生学习社会生活实践和语言文字运用,在处理上也应区别化对待。

不过有意与无意,善意与恶意,在标准上很难把握与评判,证据收集也存在很大的难度。比如明明是故意的商业植入行为,但出题者却以无意之过,甚至善意的生活实践和语言运用作为理由,则很容易规避责任和风险,造成此类现象的屡禁不止。教辅也好,教材也罢,或者像栖霞区那样将命题权力下放给学校,更能发挥各学校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与自由,激活各教育主体的内生动力。不过,放权不等于一放了之,不问不闻,而应加强监督和审查,对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既要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又要进行内容上的审查,像影视主管机构对影视的审查那样,对所有进入校园的教辅资料和考试试卷,全覆盖进行内容上的审查,既可以对生活实践类的商品内容给予放行,又可以对商业广告进入校园给予源头上的把控,同时也能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象发生,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