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跨境清算「做海外客户数字货币违法吗」

互联网 2023-05-17 10:57:2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货币跨境清算「做海外客户数字货币违法吗」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货币跨境清算「做海外客户数字货币违法吗」,希望能帮助到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一本财经,作者 | 米格

2019年,多家投资机构预测,2020年,金融科技将出现一个新风口——跨境支付。

而其爆发的逻辑,是跨境电商的崛起。

“这是片20万亿的蓝海。”一些媒体和咨询机构认为,这个领域充满想象力。

“但实际上,这个领域80%都是虚构交易,很多都涉及洗钱。”一家头部支付公司的跨境支付负责人黄博文透露。

他认为,目前真正属于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只有3000亿到4000亿。

疫情之后,跨境电商的业务锐减,对于跨境支付行业来说,未来也变得扑朔迷离……

01 万亿蓝海

最近几年,看好跨境电商的人越来越多。

艾媒咨询数据曾预测,2019年,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将达到10.8万亿。

对于跨境电商来说,核心是要解决两个痛点——信息流和资金流。

而要解决资金流问题,就要依靠跨境支付。

在跨境电商火热的情况下,跨境支付也被捧上了风口。

“因为资金双向流动,跨境支付的市场规模,将是整个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的两倍。”从业者们预估,这个市场将达到20万亿的级别。

20万亿,在中国支付市场已基本被两大巨头分割的情况下,这片新的蓝海迅速让支付行业躁动起来。

2019年,支付行业喜迎“小浪潮”,支付机构开始纷纷布局跨境支付。

当年1月,连连支付发布LianLian Link。这是一个跨境电商服务在线交易平台。

当年2月,蚂蚁金服收购英国跨境支付公司 WorldFirst。

当年12月底,微信支付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60个。

《2019年全球跨境支付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5月,拥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机构共有755家,其中包含31家直接参与者、724家间接参与者。

除了持牌的支付机构进场之外,市场上还出现了大量服务跨境支付产业链的创业公司。

这些公司模式多样,且越来越专注于解决一个问题。

“现在还有大量国人在做海外独立网站电商,大概有几百万家,我们专门给他们提供收单业务。”一家创业公司的负责人张和延称。

“除了持牌的支付机构之外,还有上百玩家在服务这条产业链。”正在关注跨境支付公司的投资人汪清称。

各大支付公司涌入,上百家创业公司进场,这片20万亿的市场,已经到了爆发前夜吗?

02 只有3000多亿

“这片市场真的有20万亿吗?”相对市场的狂热,黄博文显得无比冷静,他甚至直接泼了行业的冷水。

他透露,自己曾经和相应的监管部门交流,发现“2019年真正属于跨境电商业务的交易量,绝对没有上万亿”。

而号称10万亿、20万亿的市场,是怎么撑起来的?

“80%都是虚构交易,说白了,很多都是在洗钱或者打擦边球。”黄博文一针见血地指出。

比如说,一个买家看上去买了100万的产品,但实际上,这些货并不存在,买家只是将100万资金走到了国外,卖家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多位从业者透露,这个领域确实存在大量借跨境之名洗钱的玩家。

最近,因为监管趋严,虚构交易、地下钱庄已减少了很多,但依然有一些玩家铤而走险。

那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数据是真正的跨境电商支付的?

“我们估计,行业规模在3000亿到4000亿之间。”黄博文直言。

汪清在看跨境支付项目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合规”问题。

“你很难判断对方的业务中,有多少是灰色的,有多少是黑色的。”汪清称,一旦因打擦边球被发现,面临的将是巨额罚单。

媒体报道称,2018年,央行共对368家机构进行了反洗钱处罚,其中包括10家支付机构,涉及罚款在1500万元以上。

在这个行业,坚持走正道,极为困难。

这首先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复杂性,超乎想象。

“进入这个行业三年,我到现在都不敢说自己精通了。”黄博文称,跨境资金的流动,实在太复杂了。

各国的情况、法规不同,资金的流动路径可能就完全不同。

就算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交易方式都有可能不同。

最近,中国和其他各国因口罩等防疫物资出现纠纷的新闻,一度刷屏。

比如,美国最开始开了绿色通道EUA,让中国口罩进口,后来检测出部分口罩质量不合格,又取消了60家口罩厂的EUA资格。

“这就是跨境业务的常态,反水、纠纷不断,这让人们意识到跨境业务的复杂性。”黄博文称。

他表示,自己公司和一个新的国家电商平台展开合作,就合规问题,他们就讨论了两周,还没有最终的方案。

黄博文认为,跨境支付没有所谓完全合规的方式,“因为各国的法规都不同”。

所有的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就是因为行业太过复杂,才存在大量漏洞,“出现了很多打擦边球的业务”。

其次,走正道,“赚的钱太少了”。

跨境支付也是规模化业务。

常规情况下,行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交易手续费、增值税服务、营销服务,等等。

大部分跨境支付公司的交易手续费,在1%以上。

一位跨境支付的业务销售表示,自己公司收0.7%,“但月流水超过50万美元,还会有优惠”。

“只靠手续费基本养不了公司。”某支付公司高管坦言,他们家曾经做过跨境支付业务,“但现在基本暂停了,员工都调岗了,现在专注在国内市场”。

现在,甚至有玩家开始实行“零交易手续费”,恶性竞争。

多家支付平台透露,自己家的跨境支付业务“只是烧钱,没有盈利”。

而另一边,不守规矩的玩家,却活得极为滋润。

“赚汇差,洗黑钱,随便做一点擦边球业务,利润都比正常的手续费高。”黄博文称。

在行业打拼三年的他,时时都在经历着诱惑,“在赚快钱非常容易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沉下心来,好好做真正的业务。”

03 困难重重

尽管行业很难,但黄博文依然坚持在这个行业的原因是:行业成长性依然很大。

他觉得,跨境电商的爆发,依然是势不可挡的趋势。

他认为,行业会经历三个阶段。

最开始,是非理性的、体验性的需求爆发。

这个阶段,大家主要是尝鲜,会尝试购买一些海外产品。

“但可能体验并没有那么好。我们对物流的容忍度越来越低。”黄博文称。

中国消费者都被国内的物流宠坏了。但海外的物流比较慢,往往需要等待,漫长的等待,抹掉了他们的耐心。

紧接着是第二个阶段,增长曲线会放缓,消费者开始理性消费,市场缓慢增长。

黄博文认为,现在,中国消费者就处在进入理性消费阶段的前期。

但是,随着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这个产业链会成熟起来。

比如,现在很多电商会建立中转仓库,把货物提前备到仓库里,物流的速度加快了。

最后,这个行业会进入刚需阶段。

到那个时候,行业才算是到了真正的爆发期。

第三个阶段,大概会在什么时候真正来临?

“如果没有疫情,可能是两到三年。”黄博文称。

但因为疫情,一切开始变得不确定——疫情,重击了跨境电商行业。

一些跨境电商平台的交易量锐减了60%,有的甚至只剩下10%。

跨境业务锐减,首先是因为用户的需求下降。

“我天天带着口罩,还化什么妆?”一位网易考拉的会员用户称,她过去每个月要买数千元的化妆品,但最近两个月,她一单都没有下。

其次,是因为物流受阻。

各国封国,交通停止,跨境货物的物流基本停了。

一位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称,他们最近订购了3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送到美国的运费是56万,“运费已经快赶上口罩本身的价格了。”

就连防疫物资的运输都很困难,更何况普通货物?

在跨境电商业务锐减之下,跨境支付业务也变得惨淡。

从今年2月开始,张和延的公司就明显感觉到,业务在急剧收缩。

很多员工在公司干坐了一个月,“一单也没成”。

多位从业者透露,已经有不少中小支付公司挺不过去了,“倒闭了30%”。

什么时候跨境业务才能恢复?

行业的共识是,要等疫情完全受控,各国的交通恢复,业务恢复,行业才能复苏。

为了渡过难关,现在,张和延找到了一些新的业务。

他去开发一些不需要物流的电商客户,比如游戏类虚拟产品电商。

同时,监管也在释放一些利好信号。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有十多家跨境外汇支付试点机构,拿到了正式的跨境支付“上岗证”,比如平安付等。

有从业者认为,接下来,监管也许会适时扩大支付机构外汇业务范围。

尽管疫情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黄博文认为,各国最终都会恢复物流和贸易,跨境电商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疫情,只是拖慢了这个高峰到来的时间。

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洗牌和进化,也许并不是坏事。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