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亏损1758万 叮咚买菜称这是它\\「叮咚买菜营收」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每天亏损1758万 叮咚买菜称这是它\\「叮咚买菜营收」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每天亏损1758万 叮咚买菜称这是它\\「叮咚买菜营收」,希望能帮助到您。
裁员风波下,叮咚买菜拿出了一份“表现最好”的季度财报!
有些事情只有前后联系起来看,才能越看越清晰。
今年1月,疑似叮咚买菜前员工在脉脉上大爆猛料,称2021年年底开始,行业巨头叮咚买菜就已经开始“大裁员”,核心部门最高裁员50%,并且强制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排休;而在此之前,前置仓服务一度作为叮咚买菜的“新故事”到处宣讲。
2月15日,叮咚买菜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从表面上看,新季度财报的一些数据让人“欢欣鼓舞”:全年营收为201.2亿元,同比增长77.5%;第四季度毛利率达27.7%,相比上个季度环比提升9.5个百分点;第四季度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72%;财报还显示,叮咚买菜本季度已实现区域(上海)规模性盈利,其创始人更是称:“这是叮咚买菜成立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
但是将前后两件事联系起来,就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新的财报发布前,叮咚买菜就“未雨绸缪”,开展大裁员及优化节流,莫非就是要在新季度努力向市场和投资人讲好“表现最好”的新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2021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真的是叮咚买菜“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吗?
其实,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表现有很多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目光所及的盈利能力和后市可期的发展潜力。
先说叮咚买菜的盈利能力: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整体亏了10个亿。所以,2021年第四季度,对于叮咚买菜而言,仍然是一个“拉跨”的季度;具体到全年,则一共亏损了64.29亿元;将时间再放远一些,则是近三年的亏损额高达115亿元——按这样势不可挡的亏损效率,就算是世界首富马斯克也顶不住啊!
全年亏损64.29亿元是什么概念?就是每个月亏损5.4亿元,每天亏损1758万!
再说叮咚买菜的发展潜力:如果以上这些亏损是用于提高供应链基础、打造产品竞争力等环节,那就是战略亏损;这种暂时的亏损反而能为公司的后期发展能带来更加澎湃的动力,对于这一点,精明的投资人是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
面对根本就停不下来的巨额亏损,叮咚买菜称,2021年第四季,他们手握52亿的现金储备,资金充足;并且宣称,在公司整体业务已经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很快就会实现全面盈利。
但是,以上解释却并没有让市场和投资人吃下定心丸:叮咚买菜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后,其股价就在接下来的交易日闻风而动,下跌了1.8%,盘后再跌2.5%——截至2月17日,叮咚买菜的市值已从108亿美元的高位跌至15.72亿美元。
那么,叮咚买菜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这些“华丽”数据的背后,又掩盖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另类故事?
读懂叮咚财报背后的真实故事
数据,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是会说话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叮咚买菜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的数据都说了些什么?
首先:只强调收入增长而回避了收入和GMV环比双降的事实。
叮咚买菜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称,报告期内,叮咚买菜实现收入54.84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31.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0%;但是财报没有说的是:如果我们将2021年第四季度的增速和2021年第三季度111.0%的增速比较一下,就会发现第四季度的收入增长实际上是在回落的。
而从GMV表现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实现了60.04亿的GMV,同比实现59.6%的增长,从绝对增长速度来看,的确不低;然而环比来看,叮咚买菜2021年第四季度的GMV仍然较第三季度61.90亿元的GMV下降了11.4%——更严重的是,这也是叮咚买菜的季度GMV首次出现环比下滑,也就是说,这次GMV的下滑有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其次,只宣称净亏损收窄但是没有提到商品单价的大幅上涨。
财报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的净亏损为10.96亿元,相对于2020年同期12.46亿的亏损,亏损幅度的确有所收窄;环比上季度20.11 亿元的亏损,更是收窄了45.47%。反映在毛利率上,本季度叮咚买菜的毛利率水平从上一年的15.1%大幅提升至27.7%。
对于毛利率提升的原因,叮咚买菜称,这说明公司的运营效率大大提升了,产品力大大增强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财报披露的另一组数据:叮咚买菜第四季度的GMV中,有10.2%是来自预制菜和自有产品的GMV贡献。这意味着什么?就算这些商品的毛利比日常商品高出20%,对整个大盘的拉动也只有2%左右,根本不能从根本上撼动利润结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使用叮咚买菜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叮咚买菜平台上的商品单价,现在是越来越贵了,而且大幅涨价的都是一些日常消耗的民生产品,这不是被割韭菜是什么?
比如说,同样的中粮亚麻籽猪肉梅条(340g),一向走高端精品路线的ole精品超市售价61.8元,City’Super精品超市售价56元;但是,一度将“亲民”当成自己标签的叮咚买菜的售价则是72.8元!
再比如说,同样规格和重量的某品牌蔬菜猪肉水饺,ole精品超市售价为17元,叮咚买菜的售价为19.8元。
……
这样的案例还可以举出很多。
这说明了什么?叮咚买菜毛利率的上升,靠的不是运营效率的提升,也不是产品力的增强,而是通过单价的大幅上涨强行割用户的韭菜,这,才是叮咚买菜在本季度亏损收窄的秘密!
第三,只展现有手握52亿现金储备的一面,而不让人看到流出28.2亿资金的另一面。
叮咚买菜称,公司本季度现金流储备充分,“足够支撑到我们盈利的那一天。”但是财报数据却告诉我们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经营现金流出17.6亿(经营亏损10亿,AP减少7亿),投资现金流出10.6亿,两项共计,共流出了28.2亿现金——按照叮咚买菜本季度一个月就亏损5亿多的速度,剩下的这20多亿元最多只够支撑三个多月——从现在起,不加快融资速度的话,叮咚买菜后续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
最后,只突出了本季度上海地区实现整体盈利,但是没有说明上海模式很难复制到全国的“痛点”。
对于上海叮咚买菜在本季度的率先盈利,叮咚买菜满怀期待地称:“上海是叮咚买菜第一个服务的城市,也是我们不断创新迭代,为全国建立经营经验的地方,我们已经找到盈利的方法路径,接着整个长三角会全面盈利,不久的将来全国会全面盈利。”
问题是:第一,“不久”到底是多久?叮咚买菜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说明这事本身就没有足够的把握;第二,熟悉叮咚买菜的人都知道,上海是叮咚买菜的大本营,也是叮咚买菜前置仓铺设得最完善的地方。在上海,叮咚买菜投入了太多的人力物力以加强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竞争力,加上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并不低的消费能力,作为样板工程的上海叮咚实现盈利,本来就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换一句话说,叮咚买菜在其他投入明显不够的区域能不能盈利,什么时候可以盈利,才是一个真正可以拿出来谈的类比点。
总之,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的财报数据“看上去很美”,但是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一些主要财报数据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叮咚买菜的未来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从“烧钱换量”到战略收缩,叮咚买菜没有找到最优解!
从财报中我们还发现最诡异的一点:叮咚买菜有意“忽略”了用户增长状况这个最重要的数据!
移动互联网时代,得流量者得天下,用户数据这么重要的内容,竟然在财报中忽略掉了,也让人产生更大的联想:本季度叮咚买菜的用户增长可能并不如人意——如果真是这样,说明叮咚买菜的大规模战略收缩已经开始了!
作为中国电商行业的生力军,生鲜电商兴起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因为有了技术优势和资本加持,生鲜电商比其他的电商形态发展得更为迅猛: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国内生鲜电商行业的市场规模从497亿元一路增长到4585亿元;后疫情时代,广大民从对生鲜电商的需求还是很强烈,预计2023年生鲜电商的行业规模极有可能突破万亿。
与此同时,这个市场汇聚了包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在内的众多实力玩家,更少不了阿里巴巴(天猫生鲜、盒马)、拼多多(多多买菜)、京东(京东到家)、美团(美团优选)等互联网巨头。
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通过烧钱跑马圈地一直是叮咚买菜既定的战略方向。
将时间回到2017年,当时的叮咚买菜刚刚起步,还只有12个前置仓,而且这些前置仓全部在上海一个地区;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已经在全国约60个城市设立了1400多个前置仓,服务用户超过了3000万。
在激进的扩张政策支持下,叮咚买菜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GMV从2017年的7.42亿上升到2021年的227亿。
而为了保证在扩张市场的过程中有足够的“炮弹”输送,上市融资成了叮咚买菜的必然路径。于是,2021年6月,叮咚买菜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但是,上市后的叮咚买菜却因为一直没有实现盈利,在业绩考核上并不能被市场和投资人认可,公司股价在半年多的时间已经下跌了近70%——接下来,怎么讲好盈利的新故事,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于是我们看到,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叮咚买菜明显开始了战略收缩:2021年第三季度,叮咚买菜仅开拓了1座新城市;到2022年1月底,再未开通任何一座新城市;这在此前是几乎不能想象的: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叮咚买菜新开通了29座运营城市,平均每月新开2.4座城市!
对此,叮咚买菜称:“效率第一,适当考虑规模”。
那么,怎样在缩减规模的基础上提升效率,叮咚买菜给出的方案是消费升级和商品力:“我们相信互联网的下半场会回归购物本质,商品力是第一推动力,要用优质的产品赢得用户,因此提高研发和生产加工能力,以及对供应链和基础设施进行长期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叮咚买菜先后推出了“叮咚小满”、“叮咚早上好”等新型服务,并在产品端发力预制菜。然而从实现效果上看,以上服务和产品对盈利的拉动并不让人满意。
毕竟,社区团购时代,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最真实的体验选择最心仪的平台。在规模与效率并未达到平衡之前,通过放弃民生策略,选择消费升级来打造“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的叮咚买菜并不是消费者的必要选择平台。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说,通过裁员节流、优化成本,甚至是战略收缩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并不是叮咚买菜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