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的票难抢吗「张杰演唱会抢票难吗」

互联网 2023-06-10 17:45:4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张杰的票难抢吗「张杰演唱会抢票难吗」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张杰的票难抢吗「张杰演唱会抢票难吗」,希望能帮助到您。

昨天,“张杰也没抢到票”上了热搜。张杰还搞笑地自己手绘了一张站票,“希望可以凭这张票站完整场”。

其实类似的新闻我们一定听得不少。老是听说谁的演唱会门票“5秒售罄”“3秒售罄”甚至“1秒售罄”之类,其竞争惨烈的程度,岂是春运抢票所能比的?

站在路人的角度,一定无法理解吧,一张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的门票,又不是超市的免费白菜,为什么那么多人争破头?这世上真的还有如此一票难求的生意吗?

别说路人不信,只要没试过的,连歌手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次张杰没抢到自己的票并非个例,我记得之前华晨宇也有过同样被“打脸”的经历。因为老听粉丝说抢不到票,华晨宇不信这个邪,心想一定是粉丝手速的问题,他决定做个示范。

结果呢,华晨宇很快就败下阵来:我发现了,弹琴的手速和抢票没有任何关系,你们都是魔鬼吗?

除了张杰、华晨宇,还有很多歌手的演唱会都是如此“一票难求”,如周杰伦、林俊杰、刘德华、TFBOYS、许嵩等等。每次开演唱会前,抢票就成了粉丝们的头等大事。如果在放票时能侥幸抢到一张票的粉丝,那简直是走了狗屎运,够他吹半年的了;大部分只能求爹告娘四处打听能否弄到票,有的花几倍的钱买到了票,有的却只能站在场外用意念看完整场演唱会,还有更多只能唏嘘嗟叹寄希望于下次手气能好一点……

看到这样的景象,或许我们会感慨,难道现在的演艺市场如此繁荣了吗?难道歌手开演唱会个个都是供不应求?

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恰恰相反,业界的普遍认识是,极少有歌手能靠演唱会赚到钱。歌手这么多,能开得起大型演唱会的本来就是少数;在这少数中,还有大部分是门票并不好卖的,为了上座率不至于太惨,大都会在后面以大折扣进行甩卖;真正“一票难求”的歌手其实也就那么几个。这些歌手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资历的歌手中特别经典的,如周杰伦、张学友、五月天这些;一类是年轻的歌手中特别有流量的,如华晨宇、TFBOYS等。绝不是所有的资深歌手和流量歌手都有如此待遇,而只是其中的凤毛麟角。

但即使是这些“一票难求”的歌手,你以为真的就跟我们表面看到的一样,是那样供不应求吗?也没有你想的那样乐观。你想想,如果真的是门票远远满足不了粉丝需要,那是好事啊,加一场呗,一场不够就两场,体育馆不行就上体育场,一般的体育场不够,就上鸟巢……

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演唱会门票数是完全能满足粉丝需求的,只是门票在从主办方到粉丝的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使真正有需求的买家并不能轻松如愿地买到它。

公售率

要了解这个内幕,首先就要了解一个公售率的概念。公售率就是真正拿出来公开售卖的票,在所有门票中所占的比率。比如某歌手要开一场2万人的演唱会,那么你以为抢票的时候会有2万张票放出来吗?当然没有,这个公售率有时低到令你意想不到,能有8千张票出来就谢天谢地吧。

还有的票哪去了呢?

公关票

所谓公关票,就是事先预留一部分票,赠送给有关部门和人员,比如主管机构、赞助商、媒体、安保、消防等人员及家属。涉及的人数众多,所以耗费的门票不会少,通常会占到总票数的30-40%甚至半数以上。

这些收到赠票的人难道都很想来看演唱会吗?当然不是,但他们不会推辞,因为即使自己不看,但变现很容易啊。他们将票溢价转卖,便成就了第一批黄牛票。

如果你说公关票是一种贿赂的话,那也是合法的贿赂,因为邀请你来看演唱会,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合理啊,是吧?

票务电商与黄牛党

除去公关票,剩下的票进入票务电商,但如果你以为这部分票会全部在网上公售给大众,那你还是太天真。他们会把相当一部分直接打包给高级黄牛党或二级交易平台,而真正放出来给粉丝抢的,其实只占总票数的一小部分。

而且,参与抢票的也不全是粉丝,还有用抢票软件的中级黄牛,或者一些不想看演唱会但想赚点外快的兼职黄牛……所以,真正留给“刚需”的粉丝并没有多少机会,“几秒售罄”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粉丝抢不到票怎么办?只能去找黄牛了,加价购买。也有的粉丝知道抢不到的,事先就付定金给黄牛代抢的。

黄牛加价有多夸张?有时会高到令你怀疑人生。之前我看有粉丝在网上说,她没有抢到“山河令演唱会”的门票,想找黄牛买张票,却发现黄牛在朋友圈里将2280元的内场票叫价1.3万元,将她骇出一身冷汗。

这还不算离谱,之前的“陈情令演唱会”,内场1排的票价更是被炒至15万一张。

最离谱的还算2016年王菲的“幻乐一场”演唱会。当时在抢票时也是一票难求,过后大家在其他交易平台上却发现有大量门票倒卖,其中最贵的一档票,面值7800元(已是天价),而经过黄牛这么一炒,居然炒至59.99万元一张。

这就是吸血无底线的黄牛!

既然黄牛这么黑心,为什么还能一直存在?这就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了。

究竟谁在“割韭菜”?

一个歌手开演唱会,歌手方面通常会说是“回馈歌迷”,而站在路人的角度,通常会表示不屑“说得好听,不就是割韭菜嘛!”

其实说句公道话,歌手方开演唱会的初衷大多还真是抱着回馈歌迷的目的,只要粉丝能来支持,歌手能面对面为大家唱一场,实现这种“双向奔赴的爱”,就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至于钱,当然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歌手不为赚钱,但主办方要赚钱啊,他们不想白忙乎。歌手站在粉丝的立场,通常会要求主办方票价不能过高;主办方为了争取合作,只能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但这个价格,会让整场演唱会下来难以盈利,或盈利有限。于是,就有了主办方与票务电商、黄牛之间的沆瀣一气,他们才是割韭菜的主儿,赚了钱再坐地分赃,实现各自的利益。

借用华晨宇的一句话:你们都是魔鬼吗?

所以黄牛一直被默认的,甚至必不可少的角色。他们都指望这种有号召力的歌手来割韭菜呢,要是碰上号召力一般的,囤一堆票最终却烂在手里的黄牛也有。

面对粉丝抢票难的困境,歌手方有心帮粉丝,也往往是有心无力。比如有次刘德华遇到一帮粉丝,一见面就跟他抱怨买不到票,刘德华也只能爱莫能助地摊手说:“这个票的问题也不是我们在弄,我们也没办法”。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投机,正因为这些潜规则的存在,才让粉丝与歌手这场双向奔赴的爱多了许多艰难与阻碍。

矛盾的是,一方面歌手确实心疼粉丝,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歌手也喜欢用“x秒售罄”来当作宣传噱头,以证明歌手是多么卖座。

如果你的门票有至少80%以上的公售率,而且摆脱了黄牛的操控,把票都卖给了真正需要的粉丝,那么你的“x秒售罄”才有意义。否则,岂不是在粉丝的伤口上撒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