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绿色食品企业「宁夏绿多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 2023-07-16 22:51:2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宁夏绿色食品企业「宁夏绿多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宁夏绿色食品企业「宁夏绿多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希望能帮助到您。

宁夏九个重点产业之一的绿色食品产业,主要指食品工业,是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建立标准体系、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利益联结,促进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宁夏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推动功能食品、营养食品、保健食品等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延长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工厂 基地”模式,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竞争力、美誉度,促进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产品到名品、从种养到养生链式发展。目标在于,通过绿色发展、规模经营、高效安全,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

2020年以来,绿色食品产业建立了省级领导包抓工作机制,由农业农村厅牵头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工作专班,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2021年全区绿色食品加工产值达到661.2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2%。

菜农采摘蔬菜。如今,宁夏脱水蔬菜走俏东南沿海市场。

从田间到餐桌

宁夏沙湖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拳头产品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

“为了将美味型辣椒酱升级为营养型辣椒酱,我们用木本枸杞与草本辣椒进行远缘杂交成功培育的枸杞辣椒,兼备了枸杞和辣椒的共性,经检测枸杞辣椒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辣椒的4倍。”总经理丁小倩说。

该公司实施枸杞辣椒产业化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选用绿色无公害的枸杞辣椒为主要原料,经过科学配方精心制成沙湖枸杞辣椒酱,使产品在具备美味口感的同时,营养成分更高。如今,该公司使用枸杞辣椒生产了“沙湖”牌辣椒粉、辣椒酱、火锅料等共5大系列40多个调味料产品。2020年至2021年,位居天猫网最受消费者喜爱产品首位。

目前,该公司在宁夏及周边地区种植枸杞辣椒12000亩。枸杞辣椒采用无污染水源进行喷灌,自然晾晒后,再次筛选出的优质枸杞辣椒。严格把控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建设了全产业链质量追溯平台,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宁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主体,打造了一批加工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航母”。每年发展农产品加工强县3至5个,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园区、集聚区10个,培育“专精特新”绿色食品企业10家,支持20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装备改造升级。

冷榨胡麻油车间。

从产品到名品

每天早上,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杨娅妮通过严格消毒杀菌程序,进入红牛饮料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完成配料、制水、灌装、打码、消杀等一系列工序后,杨娅妮再次进行抽检。

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休闲食品的企业。去年,该公司开工建设饮料二期项目,12月底投产,建成全国最大的红牛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宁夏绿色食品产业从产品向名品方向发展。该企业新吸纳300余人就业,带动贺兰县的纸箱包装、物流配送、易拉罐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全力发展绿色食品百亿级产业集群。已入驻厚生记、百瑞源、大北农、塞尚乳业等新食品相关企业46家。去年,新食品规上企业总产值为24亿元,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0%。“贺兰县延展绿色食品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一个新食品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新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品牌。”贺兰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恩清说。

2021年,宁夏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717家,营业收入达641.1亿元,利润总额达32.8亿元,主要产品实际产量达557.7万吨,主要原料加工量达824.9万吨,带动农户达60.7万户。形成以乳制品、葡萄酒、枸杞制品、牛羊肉制品、粮油加工为主,脱水蔬菜、焙烤食品、调味品、饮料等为辅,覆盖全部食品类别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全国最大红牛饮料生产基地落户贺兰县。

从种养到养生

在吴忠市金积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有一个现实版的“鹰的重生”故事。

2014年,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靠着传统熟榨工艺,生产的亚麻籽油销售额达1.6亿元,效益尚好。但用传统工艺加工亚麻籽油,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

这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来宁夏考察亚麻籽油生产,他发现宁夏普遍还在熟榨亚麻籽油。“陈院士十分不解,问为啥要熟榨亚麻籽油,他说这不仅破坏了亚麻籽油中所含的营养物质,而且油渣这么好的东西,人都吃不上,用来喂牛羊,实在太可惜了。”该公司董事长马少斌回忆说。

为做好亚麻籽油产业,马少斌确定了“君星坊专注亚麻籽健康产业,助力健康中国”的发展方向,研发亚麻籽深加工技术与综合开发利用。

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自我革命地把年营业额由1.6亿元压缩至五六千万元,孤注一掷投入研发、更新设备、建设市场。

但正如鹰的重生一样,经历了艰苦的过程,却始终坚持不懈,才逐渐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通过工艺改造解决了冷榨亚麻籽油品脱肽难题,研发出利用油渣生产亚麻粉、亚麻浆等膳食补充新产品。油品中的亚麻酸含量提升到56%,是深海鱼油品亚麻酸含量的两倍多。君星坊油品也成为鲁花、中粮等大品牌调和油的首选原料,进入沃尔玛等高端市场。2020年,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该公司一举扭亏为盈,实现了重生,当年营业额达2.1亿元,2021年预计营业额达2亿元左右。

平罗县粮食加工企业订单收购优质稻米。

宁夏围绕制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由产业技术专家团队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每年实施1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广实用技术20项,每年突破1至2项关键技术。

我区以特色产业带建设为基础,统筹产地、销区和园区布局,促进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吴忠金积工业园区、贺兰工业园区等10个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和集聚区。全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达10.3万人,带动基地面积275.9万亩,在利益联结机制驱动下,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富民支柱产业。

让菜地到餐桌“近在咫尺”

蔬菜销售“不走寻常路”

这几天,马丽忙完冬灌在家休息,趁着闲暇时间,和家人一起谋划春播事宜。去年,搭乘固原至广州蔬菜外销“专线”,马丽家的千亩蔬菜畅销南方,净赚40多万元。尝到种菜的甜头,今年她早早就开始准备。

马丽是固原市原州区人,曾经在外地做生意。她见家乡的冷凉蔬菜种植风生水起,便决定返乡创业,在彭堡镇姚磨村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

原州区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多亩。

“种菜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种了2000亩,除去成本只赚了30多万元。第二年,在当地种植户指导下,面积缩减一半,精选品种,利润增加近五成。”马丽开心地说。

姚磨村位于清水河上游,地势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气候凉爽,适宜蔬菜种植。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群众在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同时,小面积种菜,以此丰富一日三餐。

群众在蔬菜种植基地务工增收。

2016年,姚磨村以瑞丰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成原州区首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带动建成曹洼、河东两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配套建设预冷库、净菜分拣车间、自动化智能育苗联动温室、高标准日光温室等设施。

“通过建基地、抓示范、促流通,实现鲜菜由季节性生产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历史性跨越;通过蔬菜预冷、保鲜、包装、外运,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蔬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合作社办公室主任马仁介绍。

姚磨村依托“互联网 ”建成蔬菜信息交易平台,与全国各大果蔬市场联网,又在广东省主要城市开设档口,打通菜地到餐桌直销通道,组建冷链运输车队,将原州区的冷凉蔬菜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

姚磨村发展外向型产业同时,实施“基地 合作社 农户”运行模式,每年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2亿元,亩净增产值2000元,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多人。

与此同时,姚磨村继续发展壮大冷凉蔬菜这一优势产业,争取全产业链项目,推进冷凉蔬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蔬菜上市时期和长距离运输,让消费者尽快吃上新鲜蔬菜。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稳定增加蔬菜种植户收入,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3亿元。”马仁说。

“米三代”卖米创富

1月14日19时,随着一阵“叮叮”声响,王帅面对几部手机通过不同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直播,物美价廉的大米在他的吆喝下被消费者“秒抢”。

次日一早,王帅便来到厂区,自动码垛机将一袋袋精装大米摆放整齐,工人们开车将大米运送装车发送到全国各地。“临近春节订单倍增,大部分都是团购。我们主要做的是中高端大米,线上线下销售情况都不错。”王帅说。

王帅是宁夏昊帅粮油有限公司的第三代掌舵者。2018年,20岁的王帅回到平罗县通伏乡的老家,他细细考量爷爷和父亲苦心经营了20年的家业,发现经营方面存在低端而粗放等问题。

“种水稻不能重复过去的传统种植和加工销售,我要把传统的水稻生产升级为现代农业产业,带动家乡父老一起富起来。”王帅下定决心。于是,他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订单推广种植2万亩“宁粳43号”优质稻米,解决发展高端大米的米源问题。

第二把“火”是,扩大生产厂房和更新设备,通过智能化改造把作坊式加工转变为现代化生产。

第三把“火”是,线上线下两条渠道抓销售,线上销售高端米打出品牌,线下500家经销商扩销量,建旗舰店发展同城配送业务。

“想把宁夏大米打入‘北上广’市场起初很不容易,我们只好按照平台要求改进包装、优化价格、提高质量等,终于在京东、天猫等平台开了店。”王帅说。

2018年,王帅在网上卖宁夏大米营收30万元,最后一算总账亏损了30万元。到了2020年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网上营收380万元,盈利100多万元。

随着水稻面积不断扩大,昊帅大米的品牌越叫越响。在2021年“双十一”电商消费活动中销售额突破100万元,一举夺得宁夏大米全网销量第一的好成绩,公司明星产品“宁粳43号”大米更是单品突破10万元交易额,刷新单品销售纪录。

经过多年发展,王帅通过“线上 线下”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大米质量,带动家乡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一步一个脚印解决问题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对宁夏来说,贯彻落实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将绿色食品产业确定为九个重点产业之一,具有深刻意义。

宁夏号称“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可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农产品少之又少。苦于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弱等问题,许多质优价廉的好产品难以走出宁夏、叫响全国。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连年升级。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来带动宁夏农业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不仅找准了发展方向,更是一条目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然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地区在过去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产业规模小、加工能力弱、各类人才紧缺等“老问题”依旧存在。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我们仍需在继续解放思想、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孵化市场、吸引和留住人才等各个环节下足功夫。

需要重视的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能唱“独角戏”。虽然绿色食品产业与农业产业发展高度相关,但这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市县的事情,必须实现上下联动、相互协作、聚力实施。“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全过程,建立标准体系、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利益联结,促进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树立起大农业观、大生态观,既要抓好产业发展,又要重视生态建设;既要关注产品质量,又要做好品牌培育;既要重视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带动,又要抓好小企业培育扶持。特别是当前宁夏大多数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小,普遍存在用地难、贷款难等突出问题,如何想办法让他们抱团发展,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需要决策部门积极作为、动用更多智慧。

只有蹲下身子、积攒力量,才能跳得更远。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提升发展的软实力和硬环境,宁夏绿色食品产业才能立得起来,往千亿量级上迈进。

专家点评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 柴育东

“当前我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新老问题交替出现,最突出的有两大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偏小,二是技术人才不足。”柴育东说,当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以分散式、粗放式经营为主,总体规模偏小、加工能力较弱。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254家,仅占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总数的14.8%,而河南省规上企业3700多家,仅肉类加工就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福建省有2400多家,有14类产品产量占比在全国排名前十。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最需要的技术人才,全区各地各企业普遍存在高端和实用人才“双缺”、培养和留住人才“两难”的问题。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一份摸底调查来看,全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2%。

柴育东认为,绿色食品产业必须紧盯产业发展短板弱项,先制定一个目标,阶段性地攻破难关。2022年,制定的目标为:力争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全区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70家。具体要从主体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品牌宣传、统计监测五项工作发力。其中,在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主体上,坚持“内培”与“外引”并重。对内,将引导宁夏产业关联度大、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技术装备先进、对行业或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等形式强强联合,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 唐亮

唐亮认为,虽然目前绿色食品品牌数量逐年增加,“宁夏枸杞”“盐池滩羊”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已经在全国打响,但在绿色食品原料供应上,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化发展需求。“我区已建成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仅占我区农产品种植面积的12%。”唐亮说。而在发挥绿色食品品牌效应上,诸如“贺兰红葡萄酒”“百瑞源枸杞”“金河酸奶”等品牌在区内知名度较高,但是在区外品牌影响力还不大,缺乏像柳州螺蛳粉这样的名声响亮、优质优价的品牌。

唐亮建议,围绕我区粮食、瓜菜、奶产业、肉牛和滩羊、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一批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源头上增强绿色食品原料供应能力。同时要重视品牌战略,充分发挥“绿色食品 有机农产品 地理标志 名特优新 良好农业规范GAP”的优质品牌叠加效应,深入开展“这是宁夏的好东西”——宁夏品质中国行系列活动,让“宁”字号绿色食品叫响全国。

唐亮还建议,创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示范样板。“以绿色食品品牌为纽带,以绿色食品企业为载体,按照产加销一体、种养加循环、产学研融合的发展模式,选择产业集中度高、品牌影响力大的产品,在生态环境好、获证产品多、产业规模大的县区,依托大型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探索创建融生产加工、市场销售、消费体验、文旅休闲、专业服务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样板,丰富产业功能形态,放大品牌综合效应,提升品牌增值空间。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剡文鑫尚凌彬李良/文杜银双/视频 李霞霞/图)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