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上市现在怎么样「ipo尽调到上市」

互联网 2023-08-08 22:51:0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云集上市现在怎么样「ipo尽调到上市」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云集上市现在怎么样「ipo尽调到上市」,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曹倩

编辑|乔芊

社交电商领域即将冲出第二家上市公司。

3月22日,云集向美国SEC提交了上市招股书,申请在纳斯阿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YJ”。此次IPO的主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摩根大通、中金。云集是一家由社交驱动的会员制电商,主要提供水果生鲜、美妆个护、手机数码、母婴玩具等全品类精选商品。

招股书显示,云集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最多2亿美元资金,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公司业务运营、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提升平台服务能力。

云集从2015年5月上线到走向二级市场,前后共花了不到4年时间,成为继拼多多之后,中国社交电商领域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也是会员制电商细分领域里的赴美第一股。

云集越来越“会花钱”

招股书中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出,云集在过去三年里不仅使收入获得大幅增长,同时还学会了怎么把钱花得更有效率。

纵观电商行业,尤其是偏初期的电商公司,市场营销费(Sales and Marketing)用在整个运营成本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同为社交电商的拼多多而言,营销费用几乎花去了其100%的收入(详情可见《拼多多的“数字游戏”》)。

数据来源:拼多多财报;制图:36氪

与拼多多相比,云集花给市场营销的钱可谓“九牛一毛”。招股书显示,云集在2018年共收入(Total revenues)130.15亿元,与2017年的64.44亿元相比增长101.97%。再看市场营销方面的花费,云集在2018年共投入了9.55亿元,与2017年的7.08亿相比只增长了34.89%。这表示,云集仅用34.89%的营销增长,就换取了101.97%的收入增长。

数据来源:云集招股书(截止2019年3月22日);制图:36氪

为使数据更加直观,我们用市场营销费用/总收入(即市场费用率),得出近三年的营销收入比分别为10.74%、10.99%和7.34%。可以看出,云集的市场费用率在2017年轻微上浮后,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到2018年降到了10%以下。

云集的营销费用主要用于支付付费会员(即店主)的折扣和返佣,这与其商业模式直接相关——通过会员连接平台和普通买家。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在提高用户忠诚度与粘性的前提下,不断刺激付费会员增加分享次数,提高购买频次。更低的市场费用率意味着,云集只把很少一部分钱花给了付费会员做补贴,但这笔投入却为云集带来了更高的回报。

云集的收入主要来自平台向用户销售的产品,包括付费会员和普通用户。这意味着,维持会员忠诚度及保持会员增长,是云集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云集也在招股书中明示,业务增长取决于维持、增加平台成员数量,以及提高参与度的能力。

从云集的平台买家数量(即下单购买过产品的用户)来看,2016年、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分别为250万、1690万与2320万。用2017年、2018年新增的1440万、630万用户分别对应7.08亿、9.55亿的市场营销费用,得出两年的获客成本分别为41.89元、41.16元,相对稳定,相比之下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则经历了快速上升的过程。

此外,云集用户复购率高达93.6%,显示了较高的用户粘性。

另需关注的是,尽管云集当前尚处于亏损状态,但净亏损(Net Loss)已呈现出持续收窄的趋势。

数据来源:云集招股书(截止2019年3月22日);制图:36氪

招股书显示,云集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净亏损分别为0.247亿、1.06亿、0.56亿,调整后净亏损则为0.247亿、1.04亿和0.02亿。在排除了基于股票补偿的影响后,云集在2018年净亏损已收窄至202.6万元。

留给云集的难题

1、毛利率走低

前文曾提及,云集在市场营销方面的花费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占总收入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0%左右,2018年的市场费用率(市场营销费用/总收入)仅为7.34%。

图片来源:云集招股书(截止2019年3月22日)

事实上,云集把更多钱花给了营业成本(Cost of Revenues)。从招股书来看,云集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营业成本为9.79亿、51.73亿、107.07亿,分别占到总运营成本的73.5%、78.87%、81.64%。

这是云集的自营模式使然。与行业其他玩家一样,云集的主要销售品类也是食品生鲜,消费者对该品类的品质要求较高,若非官方采购,平台方就难以把控商品品质和来源,从而难以保证消费体验。自营模式的优点除了把控商品源和定价权以外,还能一手掌控仓储、物流、售后等环节,但缺点就是模式较重,需要云集自己来背存货。

过高的营业成本,直接影响到云集的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

数据来源:云集招股书(截止2019年3月22日);制图:36氪

毛利率=(总收入-营业成本)/总收入,在仅计入营业成本的情况下算出,云集最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别是23.75%、19.72%、17.73%,已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减趋势。

若将履约成本(Fulfilment)同样算作营业成本,算出三年的毛利率分别为9.42%、10.89%、8.8%,只有2017年的毛利率高于10%——这甚至低于美团餐饮外卖业务在2018取得的13.8%的毛利率。

降低营业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开放第三方卖家平台,采取自营与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将扩充品类产生的成本转移至三方平台。

扩展品类成为会员电商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每日一淘已经踏上了扩充商品SKU的道路,开始涉足家电、日百等品类。而36氪获悉,云集也已在近期开放了三方平台,未来可以迅速覆盖到更多品类。这一变化产生的正面影响或将体现在未来的业绩报告中。

2、尚未实现盈利

上文提到,云集的净亏损呈现收窄趋势,2018年调整后净亏损仅为202.6万元,但仍没能真正实现盈利。

图片来源:云集招股书(截止2019年3月22日)

2018年,云集共产生9940万元的经营性亏损(Loss from Operations),2017年同期为1.14亿元,2016年为4706万元。云集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未来也无法保证能从经营活动中产生净利润或正现金流。

当前市场发展仍处于较早阶段,为了保留现有用户、持续吸引新用户,云集可能需要将更多资金投入于激励措施,以保留现有用户或持续吸引新用户,但这会让经营业绩持续承压。

云集开始从其他层面寻求解决方案。当前用户只要以固定价格购买商品套餐,即可成为云集的会员(即店主),享受“自购省钱、分享赚钱”的优惠,无需再缴纳其他费用。但云集表示,未来可能会加收会员续费或定期会员费用,这是一个矛盾的抉择——或将拉动云集收入增长,促进公司盈利,也可能挫伤会员忠诚度,导致会员参与度下降。

未解除的政策风险

当下,分销制电商仍旧受到资本追逐,小米、苏宁、寺库、洋码头都是逐浪者。但只要谈及分销电商,就难以规避一个问题——它究竟是不是传销?

显然,云集已经为这个问题付出了代价。2017年,云集因层层提取产品收益涉嫌“三级分销”,交上了行业里的第一笔罚款,价值957万元;同年8月初,云集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被微信官方永久封停。

云集不是唯一一家为分销模式买单的电商,环球捕手、达人店也先后受到惩罚。但社交电商的“史上最贵学费”发生在今年“315”过后,花生日记因涉嫌传销受到广州市工商局行政处罚,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共计7456万元。

在“三级分销涉嫌传销”的政策敏感下,部分企业开始为自己寻找新出路。每日一淘已取消会员费和拉新计酬模式,转变为邀请30个新用户注册即可成为店主;苏宁推客则将店主门槛进一步降低,省略了邀请码注册及入门会员费环节,用户可自主选择购买会员服务享受更多权益。

云集的做法是,更加强调自己“社交电商转会员电商”的属性。会员制电商与旧有社交电商的区别是,社交电商更注重人际传播这一环节,强调用户拉新,但用户稳定性较差;会员制电商则需要进一步提高用户忠诚度与粘性,想办法让固定用户提高分享次数、增加购买频次——这个转型已经在数据上体现出来,2018年,有66.4%的交易额是由会员自购完成的,仅有64.7%的会员有着分销行为。

在此基础上,云集不仅保留了会员费,未来还将定期收取会员续费,显得有些“反其道而行”。这样做的确可以增加收入,但它能否提供真正让会员持续买单的产品和服务,仍是一个未知数。

(36氪分析师Cecilia Xu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