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项目」2013年度获奖项目特点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亿元项目」2013年度获奖项目特点。
大会现场
农业及海洋产业持续领先
项目围绕“黄蓝”两区发展战略,以“渤海粮仓”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为重点,在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海洋产业等方面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大幅度提升了科技支撑农业、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持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承担的《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项目,建立了花生种质常温安全节本保存技术,创建了花生种质鉴定评价综合技术体系,创制优异新种质61份,培育新品种6个。新品种与配套技术在多省份产区累计推广4198.56万亩,新增经济效益57.46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山东华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承担的《海洋生物酯酶及生物拆分手性化合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开发出新型海洋生物酯酶和生物拆分手性化合物生产D-泛酸钙技术平台,并在酯酶高产菌种构建、发酵生产工艺优化设计以及手性化合物生物催化拆分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全新突破。该项目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动物养殖,可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12.45亿元、新增利税58.43亿元、年增收节支总额23.89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服务大众惠及民生成新亮点
广大科技工作者紧扣“科技惠民”主题,加快发展民生科技,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节能环保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
山东省立医院承担的《生物信息表达与免疫调节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项目,将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及现代免疫学有机结合,系统地探讨了异常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免疫调节在NHL发病及治疗中的重要价值,证实了NHL细胞内存在异常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免疫调节,这些异常表达的蛋白、小分子可以作为开展NHL生物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经专家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在省内多家单位进行推广应用,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为重大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山东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新型水和废水处理用混凝剂与吸附材料研制及性能》项目,开发出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经济的混凝剂和吸附材料的制备技术,在新型混凝剂和吸附材料研发、复配原理和净水机制等方面具有突出创新性。研发出的产品已通过在7家企业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总额62316.97万元,累计新增利润12152.05万元,累计新增税收6058.11万元。
信息产业后来居上
项目紧密围绕集成电路、新一代通信和网络、云计算、数字视听、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光电子、应用电子等产业持续攻关,实现了高端产业、高端技术、高端产品的新突破,占据了产业发展制高点。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共同承担的《浪潮天梭高端容错计算机》项目,立足于金融、电信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领域,成功研制出在处理能力、可用性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容错计算机产品,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12年底,天梭K1系统已实现新增销售收入5270万元,并带动浪潮中低端服务器和存储产品销售约2亿元。
由山东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低成本、低功耗、云架构的新型信息化系统》项目,提出了以“云计算服务器+宽带网络+多媒体瘦客户端”为架构的后PC时代新型信息化模式,攻克了瘦客户端的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和面向服务的云计算动态资源共享与支撑等关键技术,研发了低成本、低功耗、云架构的新型信息化系统。项目的整体或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多个单位应用,相关产品已累计销售100余万套,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4亿余元。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效显著
广大科技工作者结合我省产业结构和调整的实际,紧紧围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展开创新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推动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山东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耐磨蚀结构功能材料及涂层可控制备技术》项目,开展了金属间化合物(IMC)、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出采用等离子控制原位反应技术制备结构形态可控的多孔材料和梯度复合涂层材料,应用于耐腐蚀、磨损的结构功能件和梯度涂层。项目成果已在国内30余家大中型企业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1.32亿元。项目成果及应用对推动石化、电力、汽车、冶金、矿山机械等行业关键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俊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与山东省非织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承担的《医疗卫生用绵柔非织造材料开发与应用》项目,以研发高附加值的高柔软度、高强度、多功能性、高安全性、高质量稳定性的医疗卫生用非织造材料为目标,在原材料选材、在线后处理方式、表面处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革新。项目产品的投产为当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产业升级。从2010年初至今销售额5亿元人民币,税收2300万元,总利润5700万元,创汇5000万美元。带动行业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亿元人民币。
重大基础建设科技含量再创新高
围绕交通隧道、水利水电基础设施、矿山能源工程、石油开采重大装备等基础理论和技术,我省开展协同创新攻关,依托重难点项目开展技术创新,攻克一批核心技术,突破一批共性技术,成熟一批关键技术,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效保障,进一步推动了我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山东大学张强勇等人承担的《深部洞室围岩分区破裂分析方法与控制关键技术》项目,发明了深部地下工程模型试验的高地应力真三维加载技术、数控加压技术、模型位移测试技术和模型试验测试方法,建立了深部洞室分区破裂分析方法与控制关键技术体系,解决了埋深近千米高地应力深部洞室围岩的非线性变形破坏与控制的关键技术难题。项目整体技术在多家企业的高地应力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控制中得到推广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9277亿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含油气盆地不整合结构及其控藏机理研究与应用》项目,创建了不整合空间结构样式,提出了结构体的概念;揭示了不整合结构控藏机理,丰富了油气成藏理论,创立了不整合结构体的识别方法,形成了量化评价新技术,创新提出了“四定一综合”的勘探部署思路。该项成果并有效地指导了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坡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产生经济效益39.93亿元。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的《非对称无横撑型深水半潜式起重生活平台》项目,成突破了深水半潜式平台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成功解决了平台总体性能、结构强度、关键系统设计和集成布置调试、模块化设计、总装建造等技术难题,独立完成了从概念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到最后的建造、调试和交付。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累积新增利润23663万元,新增税收7638万元,创收外汇达到26549万元。
企业创新机制更加完善
企业科技创新奖是为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而设立的。通过鼓励支持大中型企业和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进而实现成熟成果的转化应用,带动行业和领域技术进步,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建立健全了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机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迅速推广与辐射,带动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转型升级,较好的实现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该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芳纶自主创新平台(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了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产业化技术以及间位芳纶差别化技术等芳纶领域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先进的芳纶系列产品研发平台,实现了间位芳纶与对位芳纶的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与控制。间位芳纶与对位芳纶累计年新增销售收入4亿元,极大带动了芳纶原料、纤维及其下游应用领域、关键装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芳纶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了我国芳纶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国际科技合作硕果累累
国际科技合作是国际间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的重要形式,是“借助外脑、实现跨越”的重要途径。我省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日益扩大,渠道日趋增多,成效更加突出。
青岛市科技局推荐的韩国专家金民基,帮助海尔洗衣机在减振、降噪、结构安全级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技术升级,提升了海尔洗衣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烟台市科技局推荐的保加利亚籍专家阿塔纳斯?斯托亚诺夫·布拉高夫,利用其先进的育种理念和丰富的育种经验,优化了我国果树品种结构,为我国果树产业发展及对外国际合作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德州市科技局推荐的日本籍专家宫田久之,帮助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突破了技术瓶颈,使热解氮化硼、碳化硅涂层等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解决了Ⅲ-Ⅴ族化合物单晶向大直径、长尺寸发展,实现了单晶生长关键易耗件的国产化,降低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