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东营」科技项目支撑引领“东营创造”

互联网 2016-05-17 18:58:53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科技东营」科技项目支撑引领“东营创造”。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对于处在黄蓝战略交汇处的东营来讲,用科技创新来扭转整体产业偏重的“大象经济”,使“东营制造”向“东营创造”转变,其意义不仅是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更是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东营市转型升级之路的不断探索中,科技项目成为一双有力的“政府之手”——对于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政府在恰当的时机“推一把”,让企业在科技专项的调节下找到方向,真正做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助其做大做强插上腾飞的翅膀。

雪中送炭
对于2011年成立、2014年投产的山东胜通光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来讲,能够在项目投产的同年承担科技计划项目“BOPET光学膜生产新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带来的不仅仅是70万的项目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在项目的承担过程中,胜通光科找到了研发的方向和重点,搭建完成了公司产品和科研的基本框架。
BOPET光学膜,作为一种科技含量极高的新材料广泛用于手机屏幕、汽车及建筑用玻璃贴膜等。但BOPET光学聚酯薄膜的生产技术、原料和配方工艺等都掌握在日韩、欧美国家手中,国内长期依赖进口。
“我们承担的科技项目,主要目的就是定位高端,打破国外垄断和产品垄断,改变我国光学膜市场依赖于国外公司的现状。”胜通光科总经理助理叶世强介绍,2014年10月,第一条光学膜生产线投产运行;2015年3月,第二条光学膜生产线顺利投产。
“项目计划截止日期是今年6月下旬。”胜通光科研发部副主任孟令明介绍,“我们的最新产品BOPET光学聚酯薄膜目前已在韩国进行小试,预计今年夏天能够投产,届时将超额完成项目计划的全部内容。”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在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最缺发展方向的情况下承担科技项目,无异于“雪中送炭”,助推这些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通过先后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太阳能高品质多晶硅片’、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半熔法高效多晶硅锭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东营市科技计划项目’高效多晶硅电池用硅片铸锭技术’,公司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上都达到了国内前列,目前正在筹备上市。”山东大海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磊告诉记者,在国内光伏产业持续寒冬的情况下,业内企业纷纷缩减产量,但大海新能源却迎难而上,开设新的生产线,产销量不减反增。个中关键,在于承担科技项目所带来的技术含量的提升。
“通过项目实施,解决了我们生产过程中的多个工艺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半熔法高效多晶硅锭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预计于2017年5月结题验收。成功产业化后,将会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从而能够提升光伏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太阳能发电的普及使用,缓解能源紧张形势,保护生态环境。”曾磊说。
伴随着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十二五”期间,东营市的科技项目乃至全市的科技创新力也实现了可喜的转变:
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67项、争取科技经费4.88亿元,登记科技成果699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62项,在高端石油装备开发、稀贵金属综合提取、高性能材料制备等领域获得一批国际知名的科技成果并逐步实现产业化。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647亿元,是2010年的2.94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5.02%,比2010年提高9.67个百分点,产值和“占比”分列全省第三、第五位。

猛虎添翼
对于那些已经成长起来的行业龙头来讲,承担科技项目是否可有可无?
当然不是。
通过对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山东科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行业翘楚的走访,记者发现,承担科技项目,不仅让这些行业巨头有了加速推进研发,占领市场的资本,更让他们有了聚集人才、攻克行业共性难题等大的收获,在加速相关项目推进的同时,让他们突破了技术壁垒,树立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雄心——
“壮志科瑞,逐鹿全球。”科瑞机械厂区的口号让人精神振奋。
雄心的背后是科研实力的支撑。近年来,原油开采向海洋、尤其是深海进军需要更高端、更精良的海洋钻井装备。进行9000米海洋钻机的研制,是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把我国深水海洋油气田、海洋大位移井及其他复杂油气田超深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措施。
在此前提下,东营市科技局优选并支持科瑞进行海洋钻井装备项目的研发,推荐其申报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并成功入选。在山东省、东营市科技计划支撑及项目承担单位的努力下,该项目高质量完成,实现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钻机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三大技术创新,超额完成合同约定指标。
截至验收时,该项目带动的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新增利税2.5亿元,新增出口创汇1.5亿美元,为项目承担单位及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该项目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深水海洋石油钻机的垄断,使我国深水海洋钻机研究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科技项目的支持可能是“雪中送炭”,政府在研发经费上的支持传递的是政府的认可,是对研发风险的共担,是“依靠这笔钱活下来冲上去”的扶持;而对科瑞、方圆这样的企业,则是“猛虎添翼”,也是决定性的加速助推,是他们在“东营创造”之路的决定性作用,引领和助推着他们走向国际,赶超“世界巨头”——
作为有色金属产业内的排头兵,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通过承担科技项目,先后攻克了多个关键技术难题,其中“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有色冶金领域的空白,总体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工信部列入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行重点推广,作为“世界第四代铜冶炼新技术”被载入史册。
正是因为有了科技项目决定性的“猛虎添翼”,使方圆集团有了从“全国500强企业”向世界级有色金属强企迈步前进的勇气。2015年10月,方圆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全球首条“两步炼铜新工艺”示范生产线成功投产运行,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环保、流程最短、最简洁的火法炼铜工艺,将会成为全球铜冶炼绿色产业发展的首选技术。

政企双赢
“东营制造”走向“东营创造”的背后,是东营市科技局以科技计划为抓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扎实举措。2015年以来,东营市将科技计划纳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快推动建立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管理体系,科技计划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的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一是构建新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将市科技发展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专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整合设立为市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计划、科技金融专项,科技计划管理由单纯的科研项目转为项目管理与平台建设并重,向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倾斜;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凸显了培育产业创新能力、重大创新平台、骨干创新型企业三大重点任务,并初步实现了与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的对接,更利于争取上级支持。
二是完善年度指南的形成机制。结合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和“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在东营市公开征集年度支持重点和研发方向,经过同行专家和管理专家的咨询论证,凝练形成年度科技计划申报指南,集中支持重点科研机构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科技型企业开发重大创新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解决科技资源的碎片化和科技计划项目聚焦不够的问题。
三是加强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项目立项环节,加强多角度测评,坚持同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增加现场考察,对项目受理、形式审查、现场考察情况进行公示,增强立项透明度和规范性。项目执行环节,坚持科技系统做好日常调度,特别是委托第三方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会计核算、项目计账、支出不规范的项目,通过分类督导、约谈等方式,给予重点指导和跟踪服务,确保资金发挥应有作用。在项目验收环节,坚持同行评议的前提下,专家组构成中增加企业总工程师、银行或创投机构专家,发挥了企业在科技评价、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促进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和开放共享。启动建设市科技计划管理平台,开发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单位注册和项目申报等功能模块已投入使用,同时推动建立市科技报告制度,努力实现科技计划管理全流程痕迹化可追溯,降低科技项目的重复率,提升科技投入效益,更让公众全面直观地了解科技进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构建科技大数据基础性、公益性服务平台,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
企业承担科技项目,完成了“制造”向“创造”的蝶变。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34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2家。政府对科技计划进行资源倾斜配给,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比如,针对专项化学品、铜压延加工、石油钻采设备、有机化学原料4个高新技术行业集群,东营市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凝聚了更大的发展优势,2015年4个行业产值分别达到1341.21亿元、710.77亿元、616.74亿元、389.95亿元。科技计划的实施,达成了政府与市场的“双赢”,不仅激发了东营市的创新活力,更为其在“十三五”的发展积蓄了强劲的动能。这股凌厉的动能,在东营大地上蔚然蒸腾,纵横激荡,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