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磁体」专家共商我国超导磁体技术和产业发展新路径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超导磁体」专家共商我国超导磁体技术和产业发展新路径。
“MRI(核磁共振成像)是核磁共振的最大产业,全世界年产值超过150亿美元,每年临床检查费用超过500亿美元。遗憾的是,多年以来,磁共振成像设备市场主要被GE、西门子、飞利浦三大巨头垄断。今天,我国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在潍坊诞生,对于助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影像科研工作发展意义重大。”8月18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叶朝辉院士的一番话让在场的核磁共振科研和从业人员倍感振奋。
当天,“3.0T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样机检测暨超导磁体技术协同创新研讨会”在潍坊高新区举行,研讨会由山东省科技厅与潍坊市政府主办,潍坊市科技局与潍坊高新区管委会承办,旨在研讨国内外超导磁体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技术应用发展方向和前景,探索推动未来我国超导磁共振和超导磁体技术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
“大力发展自主仪器研制”
除叶朝辉院士外,还有包括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生物医学电子工程教研室主任、教授吴祈耀,北京市磁共振成像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清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超导磁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自安等十余位国内外权威专家以及磁共振系统整机厂家、医疗机构等单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他们从技术、产业、应用等各角度对超导磁体技术及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针对核磁共振仪器产品及产业化市场情况,叶朝辉院士在报告中表示,核磁共振的学科跨度从物理原理、技术方法的确立,到化学和生物、医学的应用研究,发展得非常快,学科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随着核磁共振技术在新药研发、肺癌早期诊断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同时,随着“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内医疗机构对“精准医疗”领域超导核磁共振类高端装备的需求日趋旺盛。统计显示,2016年全球新增磁共振仪器17000余台,其中国内新增磁共振仪器2400余台,每年市场需求量递增15%左右,专科用磁共振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需求量是全身型磁共振的数倍,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
和清源在报告中也指出,高场磁共振在细胞微环境成像技术中的应用是当前医疗界的一个新课题,未来应用广泛。“新课题需要用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来解决,这就需要高场磁共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医疗领域,超导磁体技术在高能物理大科学工程及工业磁分离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朱自安介绍,在大型离子对撞机、北京谱仪等大型科学工程上,均已应用到超导磁体技术。
不过,与巨大产业及市场发展需求所不相匹配的,是我国在超导核磁共振类高端装备技术上尚存不足。
叶朝辉介绍,发展到今天,在医疗领域国产1.5T核磁共振超导磁体和系统整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迅速上升到30%,无论是从打破技术壁垒还是从医疗卫生事业来讲,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3.0T以及更高端的磁体上,我国尚存短板。“核磁共振仪器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更新换代快,研究成果转化快,每3—5年更新一代”,叶朝辉说,“新仪器和新技术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先进科学仪器大多被国外的大公司垄断,我们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自主仪器研制。”
“关键是形成创新链条”
在谈到自主仪器研制时,叶朝辉特意为新力超导公司点赞。该公司在省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成功研制出了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样机。在研讨会上,样机顺利通过检测。
叶朝辉等与会专家认为,该磁体各项指标均满足3.0T核磁共振系统高质量成像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应用及医疗科研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也标志着山东在超导磁体技术及其应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3.0T核磁共振超导磁体在新力超导的诞生,不仅打破了国外巨头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还解决了国内整机厂家3.0T核磁共振整机系统的核心关键部件——超导磁体依赖进口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在超导磁体上,我们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吴祈耀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薛晓琦在发言中表示,其所在实验室职责之一是对设备的技术更新和维护,国外产品的使用成本和维护费用较高,新力超导3.0T磁体的研制成功,在技术上并不落后于国外产品,而成本的降低将惠及更多患者。
研讨会上,新力超导与朗润医疗公司签订了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的采购合同,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新力超导的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将实现量产和产业化。
与会专家还对新力超导与科研院所及产业上下游企业、医疗机构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表示肯定。
新力超导董事长王兆连介绍,公司成立八年来,通过与中科院高能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科研院所以产学研用的模式创新合作,将低温超导技术在医疗、工业等领域实现产业化推广和应用。除3.0T磁体外,早在2016年4月公司就研发成功1.5T核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并与朗润医疗等系统整机厂家达成合作,实现小批量生产,已在临朐县人民医院等临床应用。此外,目前公司正与中科院电工所和潍坊市人民医院合作研制移动式3.0T肢体核磁共振整机系统,计划2018年完成样机并开始临床检验。
“多学科的广泛应用为NMR(核磁共振)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广泛应用中,NMR仪器设备的研制、生产形成了规模产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又对NMR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良性循环的关键是形成创新链条,协同发展。”叶朝辉说。
“瞄准高端应用领域,强化协同创新”
推进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各方面要素作用缺一不可。新力超导的 3.0T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正是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所支持的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各方积极协同,共同推动了创新成果的产生。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参加了研讨会,他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省正在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省科技厅在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培育新动能的同时,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超导磁体技术研发从工业分离领域成功应用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的典型范例,将极大推进我省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
医养健康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之一,日前,省委省政府又明确提出了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的目标。而在医养健康产业中,高端医疗装备占据重要地位,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超导磁体技术及产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李储林表示,希望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与国内外在超导磁体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瞄准高端应用领域,强化协同创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省在超导磁体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记者 高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