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建设、运营、经营“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攻坚克难超额完成任务 砥砺奋进书写“十三五”高质量发展答卷

互联网 2023-01-31 17:16:33

最近很多人关注武汉地铁:建设、运营、经营“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攻坚克难超额完成任务 砥砺奋进书写“十三五”高质量发展答卷,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武汉地铁:建设、运营、经营“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攻坚克难超额完成任务 砥砺奋进书写“十三五”高质量发展答卷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数读“十三五”成绩单

武汉地铁这五年(2016年—2020年)

武汉地铁

地铁是一座城市重要的交通命脉,是城市实力的象征。

武汉地铁框架的每一次扩展,都是对武汉这座城市骨架的一次拉升,是对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力的一次提升。

“十三五”规划指标超额实现,地铁建设成果落地见效,这五年,是武汉地铁发展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年——

从地铁骨架时代跨入地铁网络时代,从“100公里时代”迈入“300公里时代”,从覆盖主城到辐射周边,武汉地铁实现“主城成网、新城通线”。

从建设城市地铁到建设地铁城市,武汉城市生活和轨道交通融为一体;

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武汉地铁经营反哺到城市地铁建设、运营;

从公共交通工具向聚合生活要素、传播城市文化服务平台转变,武汉地铁优质服务让城市幸福感不断提升。

数万人不分昼夜、攻坚克难,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凝结了武汉地铁铁军的匠心和汗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历史时刻,武汉地铁集团还将以浓墨重彩的时代手笔,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大武汉”谱写壮丽的画卷和精彩的篇章。

地铁8号线特色站洪山路站站厅现高颜值景观。

年年两条以上新线开通,地铁版图实现“主城成网、新城通线”;5年共完成轨道交通建设投资1866亿元,一批精品工程获国家级奖项,“超级工程”举世瞩目;5年安全运送乘客44亿乘次,正点率、运行图兑现率均达到99.98%以上……1800多个日日夜夜,武汉地铁人攻坚克难、不舍昼夜、忘我奉献,圆满并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的建设目标,奋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两型社会”提速加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武汉地铁集团负责人介绍,武汉地铁人秉承着“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连续五年每年开通2-3条地铁新线,实现对市民的“有诺必达”,脚踏实地践行市政建设“十三五”的奋斗目标。——《武汉市城乡建设(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密中心城区布局,向新城“组团”覆盖,力争每年开工两条第四期轨道交通线路,五年内启动10条地铁线路建设。“十三五”以来,武汉地铁增加通车里程213公里,车站126座。全市地铁运营里程从2015年底的126公里、车站102座增加到现在的339公里、车站228座,已实现“主城成网、新城通线”,并开始向城市圈区域辐射,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

如果说“十二五”到“十三五”是地铁速度里程碑式的跨越,那么“十三五”到“十四五”则是武汉地铁建设整体“质”和“量”的齐跨越。

五年期间,这座处在两江交汇的富水之地,曾被专家断言不适合建设地铁的城市,克服了各种世界级地质难题,数万建设大军以“倒排工期”的方式拼搏赶超,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兑现新线开通的承诺。从6号线一期、阳逻线,7号线、纸坊线、蔡甸线,到8号线一、三期、二期……如期开通十多条新线,完成建设总投资额1866亿元,以优质高效的作风,打造高质量地铁百年工程。

五年时间,武汉地铁不仅起到缓解交通压力、完善城市交通线的枢纽作用,同时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布局提供了稳固高效的支撑。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的开通,是打通光谷交通“任督二脉”的点睛之笔;轨道交通1号线径河延长线的开通,衔接了西部新城组群;7号线一期贯穿大型居住区南湖组团,方便50万南湖居民进出主城;阳逻线、蔡甸线、纸坊线等深入远城区腹地,打通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即将开通的葛店段,更是首条向武汉市外延伸的地铁线路,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一体化发展,迈出标志性的一步。

五年期间,武汉地铁安全运送乘客44亿乘次,年客运量由5.6亿人次增加到12.3亿人次,日均客流量由130万乘次增长至360万乘次;武汉地铁列车正点率、运行图兑现率均达到99.98%以上,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件。地铁新线两穿汉江、四穿长江,地铁为公共交通过江的客流分担率超过50%。武汉地铁为助推武汉的“公交都市”和“两型社会”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五年来,轨道交通建设带动一批备受瞩目的市政建设项目:国内地下最大直径盾构的武汉长江公铁隧道、亚洲最大最复杂市政项目光谷广场综合体、三阳路恢复提升工程、徐东大街改造工程……一个个市政工程带动地铁周边环境提升,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十三五”地铁建设过程之中,武汉地铁集团还囊括了一批国家级的最高奖项,创下国内埋深最大的地铁隧道、水压最高地铁隧道等多项建设纪录。武汉长江公铁隧道作为世界上首条公铁合建的盾构法隧道、国内建成最大直径的盾构法隧道,被央视称作“超级工程”。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一般认为,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将直接带动GDP增长2.63亿元。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2月底,武汉近五年来共完成轨道交通投资1866亿元。照此计算,五年来,武汉地铁投资已带动本地GDP增长4900多亿元。去年武汉万余亿GDP中,地铁投资直接贡献接近千亿。从勘察设计到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维护……仅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落户后,已获得15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产值从2016年12亿元递增到今年约30亿元! 武汉地铁建设的快速推进,带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加速形成,并日趋壮大,引领全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朝着“千亿俱乐部”阔步迈进。

01地铁精神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拼搏精神

克服地质难题——

二十多个城市向武汉学习

风险控制和驭水能力

2020年3月22日,随着一辆满载水泥的罐车开进车站进行浇筑,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街道口站吹响了复工准备的“集结号”,成为全市复工复产的首个建设项目。

机器轰鸣声一经响起,武汉地铁建设者立刻发挥铁军精神,精细化管理建设进度,充裕投入人员、设备、材料,以最大努力将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作为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的关键性节点工地,街道口车站多个工种同步有序施工,最高峰时有2000人在车站昼夜奋战,不断克服疫情、汛情带来的不利影响,12月10日,街道口这座“最复杂”特色车站终于按照计划如期完成建设。这是武汉地铁响应市委市政府要求,主动作为,快干实干,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一个缩影。

越是艰险越向前,越能激发斗志、点燃激情。

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武汉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有山体、溶洞、湖区、大江、大河,建设地铁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可这座曾被专家断言不适合建设地铁的城市,如今已拥有339公里轨道交通、228座车站的线网规模。

数载寒暑更迭,数万建设大军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这五年来,从技术攻坚到工法创新,从世界级超大地下盾构到超高水压过江基坑,武汉地铁建设“铁军”,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拼搏精神,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武汉长江公铁隧道,直到现在还保持着国内已建成最大直径隧道的纪录。15.76米直径的超大盾构机,大约5层楼高的“庞然大物”,从武汉的长江江底穿越,给武汉人留下一条地铁区间、一条过江公路隧道。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总经理温裕春回忆道,最艰难的时候,盾构机每天只能缓慢推进1米,超大的直径遭遇十分复杂的地质,有比混凝土硬度高出5倍的砂岩、花岗岩,有遇水似面团一样的泥岩黏土层,盾构机常常“卡壳”。“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复杂地质下掘进,至今仍然是世界性难题。”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采取安装冲洗设备,改造刀具、刀盘,及时更换等方法,艰难地推进到江对岸,工程全程更换4000多把刀具。

7号线的徐家棚车站是三线换乘站,基坑距离长江边仅500米,属于长江一级阶地,开挖超大深基坑风险大,挖到8米就可能出现沉降,挖到40米深就等于是“在刀尖上跳舞”,富水的地下土质“如豆腐”,武汉地铁“铁军”硬是将基坑的钢管混凝土围护结构稳稳地“插”进豆腐中,撑住基坑四周的压力。

纸坊线历经4年的艰苦建设,全线处理溶洞多达4300多个,密集的地方平均每米就有一个溶洞;遇水四处流动且广泛分布在江夏各地的红黏土成为威胁施工安全的拦路虎;巍然屹立的青龙山是横亘在纸坊线上的又一大难题;地处水网密集、河湖纵横的江南地带,防汛成为了头等大事。防汛期间,有的业主代表带了四套衣服准备换洗,结果一天之内全部湿透。考虑到建设周期长、工作需要充分的精力,有的业主代表干脆在江夏租房住,孩子也转到江夏上学。

满含着对家人的亏欠和对城市的责任感,武汉地铁建设“铁军”将甘于奉献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纸坊线、7号线等一批重难点地铁线的建设和按时开通试运营,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了武汉地铁建设“铁军”多年来奋力攻坚克难的现实。

在武汉地铁建设事业总部,每周六雷打不动的例会上,要讨论各个地铁建设项目的风险点。多年与水打交道,武汉地铁人深知“生命因水而灵动,工程因水而凝重”,因此制定了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工地24小时派人值守,启动安全预警平台。武汉地铁各个一线业主代表,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去检查风险点,只要有蛛丝马迹就要上报,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凭着这种问题不过夜的攻坚精神,武汉地铁建设者抓实抓牢过程管理——这也是为何武汉地铁在两江交汇的富水之地建设,却能够一直保证施工安全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武汉地铁建设起步晚,但是走出了一条高效、安全的路子,安全防范能力在全行业内得到认可。最近五年,向武汉地铁取经建设风险控制、驭水能力的就有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二三十个城市,其中不乏地铁建设的元老级城市。

02地铁担当

彰显国企担当,地铁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一趟地铁半小时即达”

让远城区晋升次中心地带

越是危难之际越是彰显国企担当。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地铁集团上下勇担重任,勇往直前,积极奉献。

春节期间,武汉地铁集团组织18000人施工队连夜鏖战,火速援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抢建方舱医院等紧急医疗项目13个、交付床位1万余张;1200余名干部职工连续两个多月下沉94个社区和9个隔离点,全力筑牢社区防疫网;支援中百商超消杀和汉口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地铁抗疫的使命担当。同时,集团公司超前谋划,高效复工复产,有序恢复轨道交通运营,迅速复工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并主动对接、助力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纾困解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渡难关,为武汉防疫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贡献了铁军力量。

地铁建设大提速,是三镇人民的热切期盼,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2019年9月25日上午,在武汉地铁4号线的黄金口车站站台,迎来了不少体验蔡甸线新线开通的市民。“在武汉生活了五六十年,我还没去过蔡甸,这次是沾了地铁的光,一定要去看看。”首趟列车上,全是一张张兴奋激动的面孔。“十三五”期间,地铁新线打通远城区交通大动脉,东西湖、黄陂、新洲、江夏、蔡甸,让一座座空间距离相对较远的区域,晋升成为“一趟地铁半小时即达”的城市次中心地带,有效带动沿线区域建设和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沿线周边居民的幸福指数。

地铁建设还发挥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作用,一批市政项目促进了地铁站点沿线的环境提升。

今年国庆期间,前往东湖梨园景区或绿道的游客惊喜发现,新开街的梨园综合体连接了地铁8号线梨园站,这个用东湖画卷造型“打开”的商业街,为乘坐地铁而来的游客提供了特色美食、色彩明亮的网红打卡景观……与此同时,新增的600个停车位为世界级东湖绿道提供配套服务,也让开车前来的游客大呼舒坦。这是武汉地铁建设与城市配套服务相结合的一个极佳试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光谷综合体项目,作为亚洲最美地下市政综合体项目,不仅成为“高颜值”网红打卡地,还解决了多年以来光谷广场“堵点”难题。

梨园综合体项目的巨幅“东湖画卷”。

03地铁转型

市场化转型提升国企造血能力

强化顶层设计

打造TOD模式地铁小镇新标杆

建设、运营、经营齐头并进、均衡发展是武汉地铁集团实施的“三驾马车”发展战略。

“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运营是高质量发展的载体,经营是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慢。”武汉地铁集团负责人表示,三驾马车环环相扣、彼此促进。

轨道交通建设前期投入巨大,又必须承担公益责任,随着规模的做大,势必将发展重心由建设运营转向综合开发,利用轨道交通所涉及的经营性资源,如土地、广告、物业、商业、地产等产生收益,反哺地铁建设与运营。

“十三五”期间,武汉地铁对整个资源类业务板块进行机构改革、优化调整,打造了一个全市域地上、地下多维度立体的经营网络。武汉地铁集团综合开发事业总部闻新涛介绍,2019年9月,综合开发事业总部的成立,吹响了武汉地铁集团打造地铁资源全产业链条的改革号角,在国内地铁企业属创新之举。

综合开发事业总部负责统一调度、协调指挥,结合轨道交通资产分类、经营特点,按照现代化管理体系要求,将经营板块打造成一个部门(综合开发事业总部)、三个类型(综合开发、资产经营、配套服务)、九个公司(控股公司、建设公司、资源公司、迅博公司、迅和公司、地地公司、地汉公司、地悦公司、地悦小镇公司)的全经营管理链。

机构改革后的九家公司各司其职,控股公司对经营性资源进行投资和开发,建立融、投、用一盘棋的管控机制;整合轨道交通沿线广告、文化、体育场馆场所等资源,成立的迅博文体广告公司,拟将其打造成为地铁集团旗下第一家社区化、轻资产的上市公司;改变轨道交通配套物业管理服务外包模式,变支出为收入,组建的迅和物业管理公司将全面参与集团所有轨道交通经营资源的物业服务,力争打造成为武汉规模最大、业务范围最广的物业管理公司。

以改革创新赋予企业发展动能,轨道交通复合开发的TOD模式(地铁小镇)创建出具有武汉地铁经营特色的标杆品牌。

12月3日,“2020中国房地产大数据年会暨2021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武汉地铁地产有限公司开发的楼盘——地铁时代·云上城(以下简称云上城)荣获“2020中国TOD综合体标杆项目”称号。

另一个具有“逆袭惊喜”的楼盘背后,也是武汉地铁TOD模式亮点工程的成功尝试。今年10月24日,由武汉地铁与中粮集团共同打造的TOD柏林地铁小镇住宅项目较计划提前21天开盘,首开整体去化率73%。和单一的房地产开发不同,位于蔡甸区的地铁4号线末端柏林地铁小镇,集文化、居住、商业、产业于一体,从规划起步,武汉地铁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的顶层设计工作,导入了与蔡甸区发展紧密相联的健康营养产业,结合当地天然的生态环境资源,打造国际健康营养小镇。

产业的引入带来大批就业,人们进入产业园工作、生活、休闲娱乐,为当地经济建设带来活力;区域的发展又给新城区的地铁运营带来了更多客流,将客流资源转化为商业资源,实现“建设城市地铁”向“建设地铁城市”转变,“这一多赢的TOD模式,通过柏林地铁小镇展现得淋漓尽致。”闻新涛介绍。据悉,今年武汉地铁集团连续与大悦城、万科、龙湖等多家大型房产集团成功牵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具有武汉特色的TOD多样化项目,拉开武汉地铁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在向市场化的转型中,武汉地铁经营还紧抓“新基建”发展机遇。与黄陂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基地平台公司,打造总规模约32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形成设计咨询、装备制造、配件施工、列车总装等全产业链条的企业集群,不久将实现“武汉地铁武汉造”首列全过程自主制造的列车下线运行。

04地铁服务

关键之时:挺起城市交通脊梁

温暖之时:带来贴心守护

武汉地铁运营为城市正能量代言

地铁工作人员正在引导乘客扫码购票。

武汉地铁这五年,增加通车里程213公里,增加车站126座,日均客运量由130万乘次增长至360万乘次。车站数量增加一倍,客流增加三倍,但从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件;“微笑服务”“预约式服务”“骆驼行动”“末班车守候”等贴心服务,让地铁里暖意融融;创造连续多年运行图兑现率、列车正点率99.98%以上——这些都是武汉地铁服务给地铁族们带来的“幸福指标”。

2016年6月底那场暴雨,地铁成为了市民的守护者。一周时间,暴雨一次次席卷江城武汉,降雨量超过1998年,因渍水原因,不少地面公交受到影响,武汉地铁成了城市最靠得住的交通工具。6月30日至7月7日,全线网累计开行列车13521列,列车正点率99.96%,运送乘客1444.6万人次。

在2018年的那场大雪里,武汉人不会忘记地铁带来的安全感。2018年12月30日,雨雪冰冻天气来袭,不少巿民放弃出行,但武汉地铁当天全线网客运量不减反增,达到372.66万乘次,首次因恶劣天气创客流新高,真正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挺起城市交通的脊梁。

五年里,地铁已成为武汉人最密不可分、最依赖信任的交通工具。

“安全”是地铁运营的头等大事。“自2004年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试运营以来,武汉地铁至今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件。”武汉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5年武汉地铁启动了“微笑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每一位出现在地铁站里的残障人士,都会被身着梅花红制服的地铁小哥哥小姐姐“盯上”,第一时间予以帮扶;来武汉旅游的乘客,在地铁站迟疑几分钟就会有“梅花红”上前来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他们的故事,在网络频获点赞。为救险些摔倒的老人,飞身按停电梯的“奔跑小姐姐”;为阻止楼梯上滚落的行李箱撞伤乘客,中途一“脚”拦截,好身手的地铁小哥哥;连续两个月,3个地铁站点工作人员接力帮扶盲人的感人故事。这些贴心服务引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纷纷报道,不断获得超强“曝光率”,武汉地铁客运服务人员频频成为全国网络传播中的正能量“网红”明星。

2020年11月20日,中国好声音决赛在武汉体育中心举行,决赛现场附近的轨道交通3、6号线,当日在结束运营后增加6趟临客,直至送走最后一名观众乘客,收班时间由正常的夜晚11时延后至子夜0时。

2019年5月1日起,常态化延长半小时收班,让更多夜归人有车回家;大型活动提前开班、延迟收班、加开临客已成常态化服务。

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守护,武汉地铁带给市民安心、放心和满满的幸福感。

“十四五”

展望

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

建设速度不减

成环 放射线网

展望“十四五”,武汉地铁建设速度不减,武汉地铁的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武汉地铁集团技术管理中心介绍,按照国家批复的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至2024年,武汉地铁通车里程将达到606公里。

编辑: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