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碳酸泉品质堪比巴黎水 可为什么全球顶级矿泉水没有广东品牌
最近很多人关注广东碳酸泉品质堪比巴黎水 可为什么全球顶级矿泉水没有广东品牌,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广东碳酸泉品质堪比巴黎水 可为什么全球顶级矿泉水没有广东品牌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在国内生活的许多精英阶层,即使尚未完全适应气泡水的口感,却很可能早已被巴黎水的美名所倾倒。
近一个世纪以来,巴黎水被西方的知识分子誉为“矿泉水中的香槟”,萨尔瓦多•达利、安迪•沃霍尔等众多当代艺术大师和Sasu、JonOne、Kobra等全球顶级街头涂鸦艺术大师持续不断地为它站台,使得它像法国红酒一样风靡在欧洲贵族餐桌上的矿泉水,以其特殊的气质和天然风味成了一代传奇。今天,甚至有时尚人士用它来在接吻前漱口,并加工成“奢华亲吻”。
在中国,巴黎水与依云、斐泉等全球顶级矿泉水一样,售价是国内知名天然饮用矿泉水的四五倍。然而,当国内的高端消费群体在不约而同地狂热追捧这种被法国时尚艺术包装起来的“贵族水”时,有多少人知道,巴黎水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天然碳酸水。而这类矿泉水,在我们广东丰富的矿泉水资源里边,一点都不稀奇。
为什么国内的精英阶层都把炽热的目光投向了欧洲的巴黎水,对我们广东本土的天然碳酸泉却全然不知,或者视而不见。我们广东的高档矿泉水,到底距离全球顶级的矿泉水有多远?今天,南方 专门请来省地质局下属的广东省环境地质勘查院找水专家邱向荣,为我们揭开巴黎水的神秘面纱。
顶级的巴黎水与广东天然碳酸泉有何区别?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尽管自来水已经引入到千家万户,但在日常生活中,瓶装的饮用水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场上流通的瓶装水五花八门,大体上可粗略分为天然饮用矿泉水、山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矿物质水等。天然的饮用矿泉水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质,因而广受消费者的喜欢,特别是对喜欢饮茶的人来说,普遍认为用矿泉水来冲泡的茶水口感最好。
近二十年来,邱向荣与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为广东寻找更多的矿泉水资源,尤其是近年来,全省新增发现的八成以上的矿泉水资源都与他所在的单位有关。
广东省矿泉水产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产业,目前全省有矿泉水生产企业130多家,年产矿泉水近600万吨,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其实,广东不乏像巴黎水那样的珍贵矿泉水资源。邱向荣透露,目前,省内已经发现的矿泉水中,锌、锂元素达标的矿泉水和碳酸泉、中偏弱碱性水都可以被认为是比较珍贵的矿泉水。富硒、锗和钒等元素的矿泉水目前还没正式勘查评价,但在广东也有,比如邱向荣在广州就发现过一口井,钒相对富集。
说起巴黎水,邱向荣可谓感触良多。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其实广东是我国发现和利用碳酸泉水最早的省份之一。“其实,广东的碳酸泉资源非常丰富,只是一直没有引起政府、社会和矿泉水开发企业的重视,很多宝贵的资源这些年在粗放式的开采中白白浪费,导致国内的高端消费群体要舍近求远地花高价去买外国进口的巴黎水。”
邱向荣说,广东的碳酸泉基本都是受断裂控制,集中在两条深断裂,其中一条是河源断裂,这一带的碳酸泉主要集中在龙川和东源县交界的地方,顺着断裂带往东北进入梅州市梅县地界,也曾经发现两处,同时向西南延伸在博罗柏塘镇也有一处。另外一条是莲花山深断裂,这条断裂的碳酸泉集中在五华县,此外深圳和揭西个别地方也有。其他断裂带的资源很零散,如连平县有一处,封开县渔劳镇在渔涝断裂带也有一处。
河源龙川的碳酸泉见于龙川黎咀镇、龙母镇和梅子坑等地,邱向荣很早就调查过,这些碳酸泉中的游离二氧化碳含量为1.2~1.9克/每升,含量比较高;水的pH值为6.3~6.5,呈弱酸性;溶解性总固体一般大于1.5克/每升,多为微咸水,水温25~33.5℃;水中除了富含碳酸气以外,还有丰富的钙、钠、偏硅酸、锶、碳酸氢根等化学组分。
相比之下,西欧最大的碳酸泉分布于阿尔卑斯带以东,包括法国中央高原、德国莱茵地堑等地,闻名遐尔的法国维希矿泉区就出露在第四纪火山喷发物分布的中央高原受两条断裂控制的地堑中。法国维希矿泉区的碳酸泉游离二氧化碳含量为0.7~1.3克每升,含量也比较高;水的pH值为6.7~6.9,呈中偏弱酸性;溶解性总固体一般大于3克/每升,多为咸水,水温19.3~43℃;水中除了富含碳酸气以外,同样还有丰富的钙、钠、偏硅酸、锶、碳酸氢根等化学组分。
那么广东的碳酸泉与法国巴黎水在品质上有多大判别呢?据邱向荣分析,广东龙川和法国维希的碳酸泉都是受断裂构造或者断裂与第四纪火山所控制,碳酸气的成因均为无机成因,是受岩浆活动或变质作用所控制,水质总体上差异不大,以富含碳酸气和较高的矿物质浓度为主要特点,同时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组分,水质上没有很大的本质区别。
事实上,天然的碳酸泉一般不直接饮用,因为这类饮用水资源矿物质浓度较高,口感不太好,水中还往往含有氟和铁锰质,需要做相应的加工处理才制成可直接饮用的瓶装水。
什么样的水才称得上好水?
从全球消费者追捧巴黎水的现象可看出,大多数人对碳酸泉这类比较特殊的矿泉水的消费欲望,其实很多时候是被精英阶层引领的时尚潮流而激发出来。至于不同的瓶装饮用水,到底分别含有哪类达标组分,他们很少能够说得出个所以然。
那么,什么样的水才称得上好水呢?
人类的生存首先是要求有水喝,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饮用水的要求也与时俱进,从要求有水喝逐渐过度到喝干净的水,要求水中没有过量的污染物、重金属元素和微生物,也就是要求饮用水是纯净卫生的。在邱向荣看来,天然的、健康的饮用水,就是好水。而满足这一要求的矿泉水资源,在广东省境内可以说比比皆是。
根据其所在的找水团队的调研,广东省内的矿泉水绝大多数矿物质含量适中,硬度低,富含偏硅酸、碳酸氢根、钙以及其他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硫酸根、镁、钠等组分含量少,因此口感良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直接饮用、泡茶或者做饭等广泛使用,因此目前省内的矿泉水可以称为“主流矿泉水”,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而根据某锶偏硅酸矿泉水区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饮用该矿泉水有益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并能提高整个饮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寿命。广东的矿泉水主要就是偏硅酸和锶偏硅酸矿泉水,从这项研究结果来看广东的矿泉水是符合健康要求的。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饮水习惯也不一样,对水质的要求自然千差万别。邱向荣说,一般认为,健康的水除了应该满足饮用水要求以外,还要求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矿物质浓度和水的硬度要适中,水的媒体营养生理功能(如渗透力、代谢力、溶解力等)要强,水的酸碱度为中性偏弱碱,水分子团大小适中、不过大也不过小等。
显然,按照这些标准让大众在实际生活中选择健康水是有困难的。广东的水多属软水,溶解性总固体总体不高,这些水口感较优是主要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可根据商品上标出的主要水质指标进一步挑选,尽量选择阳离子中以钙离子为主而镁和钠相对低的,阴离子以碳酸氢根为主而硫酸根和硝酸根少的,酸碱度略偏碱性的,这样的水矿物质相对平衡,且分子团也适中,水的营养生理功能也比较好。要注意的是不能认为水碱性高或者分子团越小就越好,碱性高分子团会更小,但过高水会有异味,另外碱性比较高的水往往高钠,矿物质含量也比较高,这些水口感差,并非健康水。
至于对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矿泉水。如碳酸泉有缓解疲劳、消暑、改善皮肤干燥的作用,对于爱好户外运动和长途坐车、室内久坐者是不错的选择;尿酸高者则可选择中偏碱性或弱碱性的矿泉水;血糖高者可选择富含钒的水或者碱性较高的水;硒和锗有抗癌、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功能,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饮用富硒或富锗水;吸烟者平时可多喝一点偏弱碱的软水;便秘者或腹泻者可选择矿物质含量和硬度高些的矿泉水;经常喝些钙含量适中、钠较低的矿泉水则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泡茶和威士忌调酒用水可选择矿物质含量偏低的软水,如果水中钙比较高,泡出的红茶放置时间久些会变浅蓝色,影响感官。
不过,邱向荣提醒,对人体健康具有某些特殊意义的水,水中某些成分的含量往往要求处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少则作用不大,多则有害。比如硒泉水,虽然对人体健康有良好作用,但长期过量饮用则可以引起皮肤粗糙、脱毛、贫血等慢性硒中毒。
冰雪融水比矿泉水水质更好吗? 哪些因素在影响水质好坏?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国内的瓶装饮用水市场上,西藏的冰川矿泉水是为数不多打入高端水的国内品牌。
冰雪因其洁白纯净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社会普遍认为冰雪融化入渗形成的矿泉水水质更好。在邱向荣看来,矿泉水水源地确实要求有良好的、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工业或生活污染,作为矿泉水补给来源的大气降水(包括雨水、地表水、冰雪融水等)要求尽可能的纯净。但应该注意一个问题,矿泉水的形成是入渗水与岩土长期的水—岩作用形成的,水中的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围岩,因此就不能简单地认为入渗水纯净,所形成的矿泉水就一定好。
水质好坏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岩石地球化学背景和地下水的循环深度、水在地下水的滞留时间都是关键因素。他认为,纯净的水如果入渗到不利的地层岩石中,这种地下水依然不能成为矿泉水,甚至不适合饮用。比如纯净的冰雪融水入渗到富含金属矿的岩层中,所形成的地下水往往就不能饮用。另外冰雪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比较脆弱,因此也不提倡大量进行工业开发利用;这些地区往往也比较偏远,矿泉水作为一次性廉价快消商品,交通运输占生产成本过高必然会叠加在商品价格上,但水质也并不见得比广东的矿泉水好。
水在地下滞留时间的长短也是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可能有人会认为水在地下时间越长越好,但实际上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理疗天然矿泉水(如温泉水),水的年龄往往是比较大的,广东的温泉水在地下的时间多数超过一万年,但是这些水由于水—岩作用时间过长,循环深度大,因此水中矿物质含量比较高,且某些成分超过饮用水的要求,用来洗浴理疗合适,却不适合饮用。因此,邱向荣提醒消费者,不必过于关注水的年龄,不要被一些商业宣传所误导。
【记者】冯善书
【通讯员】李海湘
【校对】李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