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健康|迈威生物李瀚:生物制剂集采会在银屑病领域产生“弯道超车”的机会
最近很多人关注未来健康|迈威生物李瀚:生物制剂集采会在银屑病领域产生“弯道超车”的机会,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未来健康|迈威生物李瀚:生物制剂集采会在银屑病领域产生“弯道超车”的机会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银屑病作为自免领域的主要疾病,全球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国内也有近700万患者饱受其困扰。庞大的患者基数和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不少创新药企投身其中。
过去5年,相关的大分子、小分子创新药管线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该领域有十几款新药获批,几十条研发管线正在推进中。国内银屑病赛道“春天”要来了吗?
6月14日,本期《未来健康》节目聚焦银屑病赛道,邀请到代表性企业之一的迈威生物,共同探讨这一议题。在公司副总裁李瀚看来,银屑病及自免赛道的潜力是巨大的,当下的重点是提高产品的可及性,覆盖更多的潜在患者。
对于银屑病市场的潜力,他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银屑病及自免适应症的患者人群数量庞大。李瀚分享了一组数据,自免领域的八大适应症在国内累计有近2000万患者,其中银屑病660万,类风湿性关节炎600万,强直性脊柱炎400万。
二是银屑病领域虽然已经有了不少药物,但整个市场依然存在大量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它的特点是无法治愈,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在他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中,医生经常提到因为反复复发,患者会不断更换治疗方案。有的患者中药、外用药、生物制剂、口服药一直在换,有时候还会组合使用,治疗过程变得很复杂。
在李瀚看来,如果有疗效明显的生物制剂产品能以更好价格纳入医保,同时解决患者的可及性问题。那之前这种复杂的治疗情况就会得到缓解,患者依从性也能得到提高。
在布局银屑病领域时,迈威生物的思考逻辑也是从这出发。目前它落地的产品“君迈康”是一款“修美乐”的生物类似药。原研药修美乐是银屑病领域的代表产品,年销售额能达到200亿美元,长期占据“全球药王”的位置。
李瀚表示,此前修美乐因为价格高昂且长期没被纳入医保,一直在国内表现不佳。但它对应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而且管线临床进展也比较快,能够推动迈威快速进入商业化阶段。
商业化之后,迈威生物的重点在于提高可及性,基于这点做了诸多准备。李瀚把整个策略分为存量市场和新增市场两部分。
在存量市场,修美乐的生物类似药在国内已经获批了七款,且多款产品已经被纳入医保了。在节目中,李瀚戏称为集齐了“七龙珠”。可以说,这类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在他看来下一步很有可能被纳入集采的范畴。
据他介绍,现在生物制剂的集采已经在逐步推动中了,基本是箭在弦上的状态。而集采很有可能造成整个市场重新洗牌,在迈威对未来价格的规划中,已经为集采价格降幅做了准备,还是相对激进的那种。在李瀚看来,对于迈威这样的“新人”来说,这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对此,他还表达了相对乐观的预判。一方面,配合国家集采政策肯定是有长期红利的,在保有一定程度的合理利润后,迈威会迅速在商业化领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参照之前胰岛素的集采模式,生物制剂集采属于专项集采。专项集采肯定会考虑到生物制剂本身技术门槛比较高,生产成本比较高的情况,即使降价也不会像小分子药物那样杀成血海。
且集采并不是迈威商业化的全部。在李瀚看来,它更多的是存量市场,主要面对的也是已经有就诊意识的患者。
在更广阔的新增患者市场,提高可及性是当下的关键。对于这部分市场而言,可及性不仅是价格和医保的问题。李瀚表示,现在相关的患者的就诊率才51%,使用生物制剂的比例只有8.3%,很多患者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
所以在价格更亲民的同时,他想以准入为中心,去覆盖更多患者。在他看来,准入不仅是常规的传统医院准入,而是要覆盖更多的新渠道。因为广大的潜在患者还没有去医院的意识,所以他们要去到患者更可及的地方,比如社区医院、DTP药房,以及微医、医联等线上诊疗平台等。这些都是迈威已经在布局的渠道,通过这些新渠道,希望能够尽可能扩大对患者的覆盖。
除了拓展新渠道,李瀚的另一个重心是患者教育。一是通过网络医疗平台为患者提供信息,让其提高对银屑病治疗的认识。同时他还计划创建专家平台,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治疗体系的支持,尤其是为基层医生提供更多关于生物制剂治疗的支持。
他表示,现在提供给患者的不再是单纯的药品,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让患者与医生产生互动,提高患者的就诊率和依从性。基于这些,来打造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管理生态圈,这是迈威的核心工作。整个团队架构也是为此设计的,建立了一只自营团队为主的商业化团队,而不是通过经销商来做推广。
在李瀚看来,随着阿达木单抗及其他生物制剂的降价及推广,整个银屑病市场会迎来一波快速放量,第三方调查公司预测2030年国内市场将达到240亿元。
在这之外,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李瀚分享了他们的一些进展,比如研发管线(代号:9MW1911)获得了三个临床批件,分别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应性皮炎。其中,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国内患者群体就超过了一个亿,目前也没有特效药物,潜在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作者:余诗琪 张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