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本土化 更多中国员工有望进入旭化成管理层
最近很多人关注加强本土化 更多中国员工有望进入旭化成管理层,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加强本土化 更多中国员工有望进入旭化成管理层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为了更好地贴近中国市场,旭化成将首先实现人员的本土化,希望引入更多中国员工进入管理层。
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今年4月1日刚刚担任旭化成集团社长的浅野敏雄说,融合是旭化成一直以来的业务发展策略,与国际市场的融合,首先要从人的融合做起。
人的融合有挑战
在旭化成的全球投资布局中,在中国由本地人担任公司高管,许小松是截至目前的唯一。
虽然在本土化方面,日资企业落后于欧美企业,但旭化成显然在这方面有自己长期的考量。
浅野告诉记者,目前旭化成有10%左右的员工在中国,通过这些员工实现与中国市场的融合,是最切实的路径。
创立于1922年的旭化成集团,在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步从水力发电起家,顺应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时代的需求,开展多元化业务。自上世纪60年代拓展至合成纤维、石油化学领域,70年代开始涉足建材和住宅,80年代加入了医药、医疗器械和电子。此后,又延伸至急救医疗领域。如今,旭化成集团业务主要涉及化学纺织、住宅建材、医药医疗和电子等4个领域,业务范围遍布全球。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旭化成2013财年实现了史上最高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合并销售额18978亿日元,同比增长13.9%;营业利润1433亿日元,增长55.9%。
2011年开始实施的中期经营计划“ForTomorrow2015”中,旭化成提出,要在全球市场积极推广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的同时,从“健康舒适的生活”和“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视角出发拓展业务,力争在“环保·能源”、“居住·生活”和“医疗”等相关领域通过“创造全新社会价值”扩大业务规模。
根据规划,旭化成要在2015财年实现销售额2万亿日元、营业利润1600亿日元的目标。
为完成这个目标,拓展全球市场、深耕全球市场成为必然的选择。而深耕,也意味着融合。
浅野说,旭化成有许多事业部,一个始终如一的经营理念就是要创造前所未有的东西。所以一直以来都是通过产业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产业之间的融合来形成新的业务方向。“最早是水力发电,然后投资化学肥料的生产,再到纤维,之后就越来越大,涉足住房、医疗、电子材料等领域。各个事业部之间也在融合,创造新的产品和可能。”
而现在,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这一动向对于企业活动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更深地与当地市场融合,也成为旭化成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这其中,中国更是一个重要的样本市场。
在中国,旭化成集团有约20个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在高功能纺织品和水处理膜、医疗器械、电子材料等领域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此外,旭化成的许多产品,例如日本市场份额第一的食品保鲜膜——“旭包鲜”、智能手机中使用的“电子罗盘”等,也普遍应用于大家的生活中。
中国正成为旭化成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同时也是其面向全球市场的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
融合不易,浅野坦言,这其中充满挑战,但却是必需的途径。
浅野告诉记者,目前“ForTomorrow2015”正在顺利执行。甚至2万亿日元的目标在2014年就可以达到,且今年营业利润有望实现1500亿日元。
不担心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从2014财年开始,旭化成改变了公司的体制,形成4名代表取缔役分管4个事业领域的经营体制。旭化成方面称,此次人事变动的目的是“明确公司经营体制,使集团经营更为迅速”。
浅野自197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药学部,并进入旭化成工作至今,一直在医药医疗领域。2003年担任旭化成Pharma公司执行役员、2008年担任取缔役常务执行役员、2010年担任旭化成Pharma公司社长兼旭化成可乐丽医疗公司取缔役,2014年4月就任旭化成公司社长。
目前,旭化成正在考虑制定从2016财年开始的下一个中期经营计划。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浅野称,2016财年后,为了新的成长,化学纺织事业部将加快包括纤维在内的高性能聚合物、高性能化学、消费品领域的成长,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技术,推进产品用途开发,转变产品结构等。
另外,加快住宅、建材事业对社会变化的应对,努力推进电子事业各个研发主题的商业化。医药医疗事业为了成为继化学、住宅事业的第三支柱,将实施国际化的成长战略,加快新药研究。
但是,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在放缓。在谋求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告别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自2012年一季度以来始终位于8%以下。
浅野说,以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也是经历了发展、减速、再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国而言,也势必经历这样一个曲线。“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目前的放缓并不担心。”
但是,浅野也表示,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速下降、人民币升值等,对企业也提出了挑战,虽然“中国员工都很优秀,但怎么调整我们的战略,也是个课题”。
环境安全第一
不过,无论如何调整发展战略,浅野说,环境、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品质,第三才是成本。“从旭化成来说,与社会共存是大的前提,所以不能有事故发生。”浅野说,旭化成不会去做成本优先于环境、安全和品质的事情。
旭化成每年在环保的投入都是一个大数字,统计显示,2013年旭化成在环境方面的投入达到120亿日元。
浅野说,这其中必然有平衡成本的压力,但是还是需要坚持环境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旭化成的业务版图中,有一个雄伟的减排计划。2010年,旭化成也设定了未来20年的减排目标:二氧化碳削减10%(较1990年),温室气体削减15%。
目前旭化成的很多产品都涉及环保,比如交换膜,也就是离子交换膜法食盐电解工艺。这项技术主要用于烧碱生产领域,旭化成的电解装置与传统水银法、隔膜法相比,不使用有害物质,改善环境,耗电量大大减小。
数据显示,旭化成的技术和传统水银法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39%,和隔膜法相比削减26%,和交换膜法相比也要削减17%。
由于企业活动会涉及到大量化学物质的使用,因此为了避免环境污染事故,旭化成集团一直在通过有效运用ISO14001进行预防性的环保活动。另外,旭化成还在推行实现低碳社会和循环型社会的相关措施,并积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