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银光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要有质量」
最近很多人关注创新让银光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要有质量」,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创新让银光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要有质量」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近日,中国兵器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再次荣获“中国航天突出贡献供应商”称号,这是企业继获得天宫一号、神舟九号、长征二号F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物资供应商荣誉奖牌后,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己任,跟跑尖端科技领域开展研发获得的又一殊荣。
银光集团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汇聚创新智慧,优化创新环境,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精准发力,打造创新引擎
银光集团科技带头人、国家重点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尚凤琴对企业加快含能材料先进工业制造技术研究,全面提升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能力深有体会。她带领团队完成的某新型含能材料的工程化制备,目前应用于各类武器系统。同时,根据该产品的特殊性,他们又研发了四种能量水平不同的混合含能材料配方,在多种武器战斗部上得到应用试验,收到良好效果。
科技人员研讨生产线问题
银光集团充分发挥像尚凤琴这样的技术骨干的作用,积极为创新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以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创新20条”为指引,进一步完善科研竞争激励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科技成果奖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化解放思想,瞄准科技前沿,加大新产品研发、推广应用及新工艺技术研发力度。近三年,投入科技开发费3.7亿元,新产品贡献率保持在37%以上。
按照含能材料产业为主,光气化和精细化工产业为翼的“一主两翼”产业框架规划,银光集团紧跟国家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需求开展自主创新,突破了含能材料生产线连续化、自动化、无人化等一批关键技术,成为我国生产品种最多、保军生产能力最大的高能单质含能材料、混合含能材料生产、科研企业。尤其是紧跟武器装备需求,进行新型含能材料研究,多种含能材料批量应用于我国国防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和航天等尖端科技领域。
银光集团持续优化甲苯二异氰酸酯(简称TDI)生产工艺,推进配套产业链改造,以现有年产150吨硅氧烷聚碳酸酯(简称PC)为切入点,建设年产5000吨的硅氧烷PC装置,实现多品种特种PC的生产能力。企业利用精细化工技术优势,围绕苯、甲苯、二甲苯等系列产品及其下游深加工衍生系列产品的生产和开发,促进产品向高端化领域拓展。
引智借脑,打造创新联盟
银光集团强化“引智借脑”,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科技研发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在产品研发、推广和型号配套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
王泽山在银光集团了解科研项目进展情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炸药领域开拓者、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是银光集团院士工作站科技专家,指导企业的科研开发工作。企业先后聘请高校、院所的10名国内含能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作为企业的科技顾问,形成了关联度紧密的研发集群和创新团队,集纳100余名外部教授专家与企业合作,并为每名技术负责人配备10人以上的技术骨干,建设一批重大科技预研项目,不仅推动了我国含能材料研究进程,提升了研究水平,拓展了研究深度,还为企业长足发展了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企业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的密切合作,先后吸收3名博士后进站服务。银光集团专门设立每年1000万元对外合作创新激励基金,以奖励在对外技术引进与转让、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品更新换代、技术革新与改造等方面工作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外部科研人员和技术团队。
“十二五”以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研发项目近100项,10多种单质含能材料的工程化放大落户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开展的101产品先进制造工艺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突破关键技术,得率大幅提升,部分成果已应用于生产线。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69件,其中发明专利103件,实用新型专利66件,形成了硝化、异氰酸酯光化、氢化技术等一批标志性核心技术成果。
人才为先,打造创新舞台
聚银公司科研所科研总师边祥成完成的众多科研项目中,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简称M-XDI)项目是他付出心血最多的一个。经过他和团队成员反复试验和工艺优化,最终掌握了M-XDI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500吨装置已开始施工,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套以M-XDI为核心的柔性光化平台。
边祥成是银光集团引进的博士。银光集团坚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积极构建事业造就人才、环境凝聚人才、机制激励人才、制度保障人才的育人用人机制,采取事业吸引、制度激励、“借脑发展”等方式配置,吸引、培育和发展核心人才队伍。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鼓励和支持各单位以产业和项目为纽带,通过短期兼职、联合聘用、交叉任职、项目合作、担任顾问等弹性方式灵活引才引智。银光集团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的同时,为企业培养工程硕士100余人,获选“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银光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破创新的“天花板”和“隔离墙”,选拔和引导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重点科研项目,通过给任务、压担子的方式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借助北化集团青年创新专项资金,搭建“青年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人才。企业将原来指定创新课题负责人的“相马”机制,转变为企业收集发布创新课题,全员自愿组队参与课题竞聘,专家团队现场评审确定课题负责人的“赛马”机制,打破了学历、资历的限制,形成了以赛选人、以赛育人、以赛用人的良好创新氛围。目前,银光集团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7人,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科技带头人、关键技能带头人13人。
构建平台,打造创新“孵化器”
银光集团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实施高能含能材料研制线建设项目和基础建设项目,建成科研理化中心、性能检测试验室,配备新型设备,拥有高、精、尖仪器设备百余台(套),满足含能材料研究试验、试制和质量检测要求。建成集小型工艺研究、中型放大工艺研究和产品性能分析测试为一体的高能含能材料研发平台。
员工参与“赛马”课题攻关活动
企业从急需解决的新产品工艺、自动化装备与控制、基础预研等方面入手,重点开展生产线工艺技术升级、新增能力建设、科研能力提升、配套保障条件建设等方面工作。通过共享科研设施资源,与科研院所进行含能产品精细化、新产品应用跟踪研究,形成高水平的科研检测平台,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含能材料行业内的核心地位。
作为国内聚氨酯产业的摇篮,银光集团做优做强光气化产业,建设“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六个实验室”,拥有百吨PC中试基地,依托甘肃省聚氨酯工程中心、甘肃省特种PC工程研究中心建成特种PC研究、光化研究、TDI应用研究等6个实验室,具有先进的光化反应装置、精馏装置、尾气破坏装置等设备设施,具备新产品技术研发和小批量产品生产能力。
银光集团充分利用在企业设立的中国兵器芳烃衍生物民品开发中心平台,以现有产品的工艺完善和产业链相关产品为开发重心,与中北大学等高校合作,吸收先进的反应、分离工艺技术,开展对苯二胺提纯、硝基邻二甲苯副产物控制等研究,建立成果转化基地。(谭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