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产品买贵」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产品买贵」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产品买贵」,希望能帮助到您。
不白强烈呼吁,国家相关部门禁止各大零售商,尤其是电商平台对农产品实行最低限价,拒绝低价炒作农产品,拒绝农产品沦为工业品的附庸,让农产品回归他应该有的价值。
传统电商平台的竞价机制,其实已经对农产品上行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这种机制,使得不管走多少货,一线种植养殖的农民最后都不能增收,甚至走的货越多,赔得就越多,掉的坑就越深。
更难过的是,众多零售商平台的主业并不在农产品上,他们更多的是把农产品定义成其吸流的利器。
他们自己拿出钱来,通过补贴供应商,把农产品的价格打到最低,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而他们却可以从通过低价农产品吸引来的流量中,转化消费他们平台上面的其他工业品、快消品、日化品等等,以此来把在农产品上的损失赚回来。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价值认可越来越低,而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标的价值,长此以往农产品的价格永远得不到消费者认可。鸡蛋在消费者眼中,只值5毛钱,不再是它应该有的三块钱。
当消费者养成习惯不愿意付出更多的钱购买农产品,而只愿意付出很少的钱时,而那些向农户收购产品的供应链公司,他们为了能赚更多的利润,就会去源头更狠的压榨种植养殖的农户。
加上平台与平台之间互相竞争,农产品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如此就更加恶性循环了,最终还是搞种植养殖的农户最苦,利润最薄,遇上病虫灾害,天灾水灾的,就完全会亏进去。
更甚者,很多的收购商、零售商还打着助农大旗来吸流量,并以此来捆绑三农政策,向政府表功勋。
从商业和营销角度来说,电商开放竞争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丧失了品牌化发展的条件。
这种开放竞争,本质上开放比较的是价格,开放比较的是获取流量的能力,这让传统企业、小微企业几乎没有了方向,所以电商时代牺牲的是企业的品牌能力。
没有品牌能力就意味着话语权捏在了零售商手上,从最前端的种植养殖户,再到加工商、品牌商,再到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这一段的渠道商,然后到与消费者打交道的零售商,各个环节的角色赚多少利润,其实是零售商说了算。
零售商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所以对于那些有心、有能力做农产品品牌化的公司和团队来说,在面对流量思维盛行的当下,更加没有办法去为农产品赋能做品牌,耕没有办法提高农产品议价的能力,更没有办法为农产品实现溢价的可能。
实际上,今天无论是生产端跃进式的大面积种养,还是销售端的秒杀农产品,抑或是爱心助农,都是在加速三农的非健康发展。
三农需要的是真正有人能下沉下来,不要那么浮躁,用心服务好三农产业升级,做强农业品牌,把农产品应该有的价值能还原出来。
那些每天在台上喊的人,在办公室搞规划设计的人,那些把政策给到只擅长于做数据不蹲下来做实事的的人,最后都会是让三农进一步深陷泥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