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业 稳就业 保就业「稳调促」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促就业 稳就业 保就业「稳调促」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促就业 稳就业 保就业「稳调促」,希望能帮助到您。
就业是经济“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器”。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对促进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今年4月以来,省、市、县三级人大以上下联动的方式,对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本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听取市政府关于就业促进法执行情况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对全市就业促进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着力推动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力推我市就业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专题询问会上,12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网友,聚焦就业工作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直言不讳,开门问政,问询人直指要害、直奔主题,应询人直面问题、直截了当。一问一答,监督有“刚性”、回答有“干货”。
“早”
政策尽早发力
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人心暖。
”
杨雪强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聂江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黄昊明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我市在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助力共同富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今年来,市政府开展稳就业惠民生攻坚行动,全市共返还、发放、减征社保相关资金63.36亿元,惠及企业139.72万家次,并通过‘免申即享’的方式,经办流程应简尽简,资金拨付能快尽快,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着力稳定扩大就业岗位,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服务提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打出了一套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的社会保险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保就业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在抓好顶层设计、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体现就业优先理念、保障就业形势稳定?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今年出台的《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2年)》提出了“就业管理和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援助”等12条具体标准,进一步夯实了我市就业服务管理基础性政策。“市发改委协调职能部门落地一揽子配套政策,为企业纾困送上‘及时雨’。截至8月30日,已经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兑付各类扶持资金274亿元,为全市经济大盘的稳定、为全市就业形势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复杂局面和多重挑战下,需要各项政策协同发力,积极拓展新的就业空间,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以来,杭州密集出台政策举措,希望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帮助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挺过难关、留住岗位。
市财政局负责人说,“我们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端同步发力,需求端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重点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和吸引人才。供给端实施就业见习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重点培养适应新业态需求的技能型劳动者队伍,着力提升各类人群就业能力。”
“暖”
解决燃眉之急
带着感情和责任保住重点群体就业
“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这就需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
魏丹英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杨英英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悦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蒋应成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重中之重。
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26.14万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10.43万人,杭州通过落实政策支持、开发拓岗招聘、公共岗位吸纳、鼓励创业带动、困难帮扶兜底等等方式,带着感情和责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撑,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急难愁盼问题。
有常委会委员提问,如何立足部门职责,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杭州建立了“创客—市雏鹰—省科小—国高企—省小巨人—省领军”的梯度培育体系,以“创业孵化”带动“就业”。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仍然不高,职业教育适配性不强、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契合市场需求?网友“西瓜酱”的留言也得到了询问会现场的回答。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职业院校主动对接杭州产业地图,优先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倾斜。2021年,在杭高职院校中,6所学校开设“大数据技术”专业,7所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4所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我们将加快构建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离不开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杭州将劳动年龄段内登记失业人员中的低保低边家庭成员、残疾人等5类人员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通过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实施精准服务计划和开展专项活动等手段拓展就业渠道。同时,保障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持续畅通女职工维权渠道,有力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
随着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电商、农文旅项目运营管理等专业人才较为短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提问,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农创客”的政策指导和援助帮扶?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杭州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优化青年人才下乡创业创新环境,累计引育“农创客”4028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6800名。“我们将聚焦全方位引育、服务、激励,加大政策支持,打造一支扎根乡村、热爱‘三农’、富有‘双创’精神的农创客队伍。”
“准”
瞄准市场
促进就业供需匹配
保障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
做好就业工作,既要有“兜底”意识,也要有系统思维,着力促进供需适配。
”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发现,受主城区生活成本、高端产业人才需求、用人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就业市场“岗缺人”和“人岗不匹配”现象并存。
吴志明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郑利敏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赵国钦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会上,有常委会委员提问,针对“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通过精准开展就业服务,破解“人岗不匹配”问题。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技能素质,破解“供需不匹配”问题。“通过这些举措,我市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今年1-7月,我市城镇新增就业19.8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52%。”创业是就业之源,灵活就业是就业的“蓄水池”。在新形势下,灵活就业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意义更非同往常。
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说,灵活就业是重要的就业渠道,但也存在着就业关系界定难、劳动权益保障难、行业监管难等问题。“我们将加强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强化保障维护合法权益,积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截至目前,已有10981名外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制度。”
做好就业服务和管理问题也是询问的热点。在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发现,我市基层就业平台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说,将进一步深化就业数字化改革,打造杭州“数智就业”品牌,积极开展线上招聘活动,直播带岗、云端见面、网络面试等,不断提升人岗匹配率、对接成功率,推动服务理念从“坐等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服务方式从“线下服务为主”向“线上线下智能服务”转变,服务体系从“各自为政”向“流程标准统一”转变,以服务的提质增效促进高质量就业。
来源:综合媒体报道、杭州人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