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凭什么超过京东「京东会被拼多多打败吗」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拼多多凭什么超过京东「京东会被拼多多打败吗」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拼多多凭什么超过京东「京东会被拼多多打败吗」,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者 | 袁漪琳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题图 | IC photo
送走了双十二,零售电商又迎来了消费强劲的年关。
不过,与往常不同,刚刚过去的2021开启了“碳中和”元年,也燃起企业对能耗和碳排的焦虑。除了比拼订单交付量之外,作为“隐藏排放大头”——零售电商平台在ESG上掀起的较量已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
消费者对供应链“变绿”的感知或许只停留在最后送到手中的快递包装。不过,安永在针对供应链高管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受访群体中有高达85%的人对ESG,也就是环境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更加看重。
这背后的动力来自各个方面,包括资本信号——投资者关心公司的ESG绩效,还有政策信号——各国的监管力度持续加码、以及消费者对绿色可持续消费方式的认可。
反观过去两年,中国的七家中国主流零售电商: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苏宁易购、小米、网易(“主流”的定义标准是基于行业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均在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上追随政策鼓励与国际标准,有所行动。
阿里京东牵头,拼多多垫底
1月6日,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发布《中国零售电商气候行动与环境表现(2021)》(下文简称“报告”),首次对中国主流零售电商企业在气候变化应对和环境治理方面的目标与行动作出评价。
先说结论,整体看来并不理想——七家企业中仅有两家得分超过及格线。
排在第一梯队的两家公司,也是傲居行业头部的阿里巴巴和京东。
第一名的阿里巴巴在2021年12月17日发布了碳中和行动报告及2030年三大碳中和目标,并抢先从集团运营的层面提出碳中和规划。更重要的是,其率先提出带动平台生态伙伴、影响消费者和企业承担减碳责任的宏愿。这两个亮点使阿里巴巴能在评比中弯道超车,取代京东拔得头筹。
屈居第二的京东,其实早在2020年底就曾率先提出环境目标——“京东物流在2030年实现范围1到范围3绝对减排50%”。
绿色和平平台企业环境责任项目主任唐大旻指出,京东的优势在于,首先它具有典型的自营电商平台属性,对自身供应链的掌控力更强,而且,京东物流是国内首家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物流企业。
第二梯队的玩家包括:唯品会、苏宁易购、网易、小米。
报告显示,唯品会在“信息披露”与“环境行动”这两个评价维度上得分较高。其中,唯品会在2020年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用电量达到自身用电量45%。网易与小米都在电商赛道上分别推出了网易严选、小米有品,不过报告认为,两家公司在气候行动与环境表现上发力不足。
榜单中倒数第一的拼多多,在各个指标上都没有展现出对气候与环境的关注,也没有披露关键信息。拼多多也是7家企业中唯一一家尚未把“可持续经营”纳入集团战略考量的。在投资者对ESG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的环境下,拼多多对该领域的认知缺位不是一件好事。
但不可否认,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企业的资历和规模,或许是影响它们在环境管理上愿意投入多少决心和资源的关键。
新课题,电商要如何补课?
零售电商的环境管理,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评估方而言,都是一个新话题。
唐大旻告诉虎嗅,虽然目前国际范围内能参考的体系不多——包括欧盟Retail Forum和EDF环境保护基金的Roadmap to Sustainable E-commerce。报告也纳入了更多具体的环境议题,比如野生动植物贸易、危险化学品管理、清洁交通等,作为给电商打分的标准。
同时,企业在“上榜”过程中也并非单方面被动接受评价。唐大旻称,在评价体系初稿拟定后,就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所有报告涉及的公司向他们征询意见;结果出炉后,超过一半的企业直接或通过咨询公司来询问自身的得分表现。
具体到零售电商企业的今后的环境管理要怎么做,报告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尽快设立覆盖全价值链(包括集团自身运营范围、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气候变化与环境目标,明确企业减排路径与时间线。
2、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与公众、投资人等利益相关方就环境治理进度进行定期沟通。
3、建立专门针对环境表现(如有毒有害物质、限制贸易的野生动物等问题的管理)的商家审核和准入机制并持续监督和完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绿色选项。
上榜企业中有一部分已经将“可持续经营”纳入战略考量。唐大旻认为,制定战略提出目标,是电商平台从内部建立环境治理机制的第一步。
不过从“纳入战略考量”到在日常的供应链运转中实践“可持续”,这当中仍有很多事可以做,也有很多角色可以被动员起来。
例如,电商平台的一部分环境足迹(比如碳足迹)是平台用户造成的。平台用户或者说平台生态参与者包括了商家、消费者和快递企业。
不少国内企业开始重视管理供应商的环境表现和气候行动。唐大旻认为网易的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就做得相对细致。
相比之下,商户可能是目前中国电商平台环境治理中最显著的缺席者。调研中涉及的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建立了针对商户环境表现的准入和审核标准。如果商户出现破坏环境行为,包括贩售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商品、贩售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制品等,平台并不能有效预防,其干预基本集中在事后下架、罚分等措施。唐大旻认为,这个机制是落后的。
今后,电商企业不仅需要重视供应商管理,还可以比照对供应商环境管理的标准,设立对第三方商户环境表现和资质的管理标准,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信息采集和公开来记录自身的工作进展并向利益相关方沟通。
商品的消费和使用者对平台和商家的透明度有天然的监督动力。在网上购买一件衣服时,产品描述栏会清晰地告诉你它的面料、尺码、原产地等等信息,却仍然很少能告知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对环境的影响。信息透明不单能让电商拉动供应商和商户合作、保持可持续目标的一致,也能帮助消费者去关注产品的创造和使用对健康的影响,有益于让消费者了解企业在可持续方面的努力。
多角度:什么经验值得借鉴?
环境管理的重要性陡然提升,一方面让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企业有了一种“敢为人先”的姿态,一方面会在落地过程中带来新的考验。国外零售互联网平台已经有部分成功的管理经验。
在气候变化与环境相关目标的设立方面,来自日本的办公用品综合电商公司ASKUL株式会社早在2017年就作出表率:承诺于2025年前把可再生能源使用比重提高到80%,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采购、100%使用电动车汽车运输。为了2030年前自身运营净零排放的目标,ASKUL还同时加入了“100%可再生能源”以及“100%电动车”两项倡议。
eBay承诺在2025年为数据中心与办公楼宇运营实现100%可再生能源。
在环境行动的表现上,国内外的多数主流电商企业发力的的主要趋势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比如,购买绿电、给办公楼和库房装配光伏等。
来自纽约的手工制品电商Etsy从2016年开始,就开始和太阳能公司SunPower合作,帮助平台上的卖家安装屋顶光伏,购买太阳能的Etsy卖家还能获得1000美元的邮寄退款折扣。
物流方面的改进包括使用新能源车、用算法优化运输路线、以及在快递包装环节减少浪费、增加回收。不过报告显示,燃油车淘汰尚未成为国内平台的主流减排路径。目前仅有京东、阿里巴巴、唯品会与苏宁易购四家开始淘汰燃油车的举措,且仅有唯品会一家披露了其2019年自身电动物流车比例。
除拼多多之外的六家企业在公开信息中均显示已经开始包装绿色化措施。报告指出,京东、唯品会和苏宁易购已建立起可重复使用快递包装体系。
在循环包装系统上可作为参考的国际案例是芬兰包装服务公司RePack的提供给电商的服务模式。RePack提供三种大小的、由回收聚丙烯制成的易折叠包装。买家在购物时选择RePack的包装需要支付少量的押金,用完后把无损的包装通过信箱退还给RePack并拿回押金。这样一来,平均每个包装可以循环利用至少20次,降低96%左右的浪费。
写在最后
在中国3060气候目标下,零售电商作为深入经济肌理和个人生活的关键角色,很难回避向低碳可持续商业模式转型的必答题。毕竟,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事关财务风险,尽早地补上环境管理这一课,也是企业在日后的资本市场中难以回避的门槛。
在谈论创建可持续供应链时,惯常的理解是:这会增加成本,平台和商户难有能力和意愿去承担转型的痛楚,所以不现实。如今,看待转型成本的另一个角度是:零售电商可以通过关注供应商的上游来节约大量开支,与所有供应商建立知识共享的协作关系,来改善流程,进而压低到岸成本。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