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物流创新「互联网创业的逻辑」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互联网+物流创新「互联网创业的逻辑」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互联网+物流创新「互联网创业的逻辑」,希望能帮助到您。
来源 | 运联传媒(ID:tucmedia)
演讲 | 网易考拉高级专家 褚建新
整理 | 崔倩
编辑 | 舒钫
从结构化调整深化分工到运用技术手段引起产业革新,拉动行业发展,行业的渗透始终都遵循着发展的基本逻辑,网易考拉高级专家褚建新从电商新零售基本逻辑出发,又有怎样的思考?
此前,在运联2019趋势与预测年会上,网易考拉高级专家褚建新进行了以《互联网 物流的逻辑与方向》为题的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其现场演讲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参加运联每年这样的年会,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互联网的思考。因为我做电商物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今天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整个电商物流的思考。
1 经济发展的逻辑
首先,我还是想从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来讲。大家都知道或者看过,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篇第一句话说的是:「所有的财富增进都是劳动的结果。」我认为,我们现代所有的经济发展都是为这一句话做解释,就是说,只有分工才能够带来劳动财富的增进。
为什么劳动可以带来国民财富的增进?亚当斯密讲了三点:第一个,通过分工熟能生巧,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劳动效率;第二个,通过分工可以减少劳工转换的培训成本;第三个,分工可以让操作简单化,让机器的发明以及使用成为可能。
一个农民是种地,一万个农民还是自己种地,只有当一万个农民组织起来,大家分工负责播种、打农药等等,才能变成一个现代农场,改善整个经济体系。这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经济发展质的改善、结构的调整,一定是分工的。
深化分工又受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影响因素是交易效率。
分工之后交易链条变得更多,分工越细需要协调的事情就越多,交易成本就会越多。而这个协调成本、交易成本,又或者是交易效率,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方面,是信息效率。我们讲商业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因为分工的前提是大家生产不同的产品,交换的话你就要知道你需要交换的人什么地方。市场在哪儿、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生产商在哪儿等等,由此带来的信息搜寻的成本、信任的成本等等,都是一个信息沟通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组织效率。我能够保障这个交换是公平的,大家都可以守信用,有一个大的宏观制度成本,这就是整个生产资料的组织效率的问题。
深化分工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个是市场容量。分工的细化,需要用市场容量做保证;只有足够的规模才能产生足够的分工,规模太小不可能有分工深化。目前,严格意义上来讲,市场容量受市场半径的影响,半径越大,市场越大。这个就是为什么经济走向全球化,只有全球化才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
而扩大市场半径的核心,就是提升物流效率。
现代经济枢纽为什么都集中于港口城市,就是因为海运的成本较低。《集装箱改变世界》说的就是集装箱提升了物流效率,让市场半径扩大,海运和集装箱使外贸经济发展成为可能。
要提升信息效率,我们就需要有信息传递、信息交互的途径或者技术,这个技术的突破就是互联网。由于互联网的突破,我们在信息效率上有了巨大的改善。
组织效率的提升,就是我们的市场化组织,包括新的企业理论,由于一些新的企业管理形式,出现了新的生态。
这些就是基本逻辑。我们即要有物流效率的提升,也要信息效率的提升,也要有组织效率的提升,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这些方面,接下来,我来讲一下互联网。
2 互联网渗透逻辑&路径
互联网是一种可以提升信息效率的信息技术。互联网诞生之后,其对经济的渗透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从工商业来讲,互联网的渗透过程与线下的过程相比是逆序的。一个正常的商业路径是制造——经销批发商——零售商——个人,给个人之前还有广告宣传等,而互联网首先从最容易影响的个人渗透。所以,第一代互联网很多都是从门户网站、社交开始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过去集中化的媒体逐步被替代,通过网络营销和传播,网上流量逐步对线下流量形成了一种压倒性的优势。
第二步是渗透交易环节,也就是电商。不管是阿里、京东,还是亚马逊,基本逻辑是从零售环节渗透,接着往前走到批发环节,或者经销环节,最终渗透到制造业,也就是对整个产业链做全面的渗透。
互联网对零售的渗透,目前正是我们整个互联网经济的核心。而且,遵循一个基本的渗透逻辑,即从非标品开始向标品渗透,从低频商品向高频商品渗透,从低值商品到高值商品渗透。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电商的鼻祖是亚马逊。亚马逊最早以非标品图书作为渗透的切入点,因为市场是需要一个容量的。线下一个大型的商场覆盖范围大概是三五十公里,中型的商场大概三五公里,小超市便利店三五百米;这种范围下,低频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办法做大,基础市场容量太小。但是互联网可以让覆盖半径变得无限大,因为在网上可以全球覆盖,原来不能成为生意的产品,也可以成为一个生意。所以,对所有的非标品,对所有的长尾商品来说,互联网对线下零售绝对是一种优势。互联网的优势就是无限选择。
而对电商平台的GMV来讲,虽然非标很有优势,但是它的市场容量里高频和快消还是比较小的。所以互联网在零售方面完成长尾商品的渗透之后,接下来就会往标品渗透,比如3C、数码等。那么,怎么切入?
大家看这张PPT。对于长尾商品来说,这样的商品属于低频销售。为了满足低频的长尾商品的销售,它的推拉点往往靠近生产者,采取前店后仓的生产方式。这样的商品一般来说不容易买到,所以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商品本身和商品的可得性,而对购买该商品的便利性不会很在意。
但是对标品就不一样了。由于这个商品随处可得,消费者关注商品的同时还关注服务,追求购物体验;所以,标品的推拉转换点开始从制造商慢慢向消费者转变,把转换点离消费者更近一些。这个就是京东的分布式仓库,可以说比淘宝、亚马逊的物流大大提升一步。
现在,基本上做标品都采取分布式仓库,把推拉转换点拉得界于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对高频来讲,消费者对服务的重视会远远大于产品的重视;所以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很多人不会一定要买什么品牌的、什么样的矿泉水或面包。所以说,现在要把快消品拿到离消费者更近的位置,给消费者线下最近的推拉转换点,比如门店、大小超市。
那么,线上的推拉转换点能否转到离客户只有三五百米的距离?也就是说为什么现在提新零售,就是在说追求客户体验上,高频商品线上线下都是一样的,差异就是怎么样把整个交易链条全部数据化。
目前,整个商业因为技术带来了两次大的改变。第一次,是条形码在商业上的应用。将商品数字化,把一个个商品变成对应的条码,通过对商品条码的管理实现了商品的数字化。第二次,是场地监控技术。过去,商场都是有柜台的,消费者不能直接接触到商品,因为商家担心会给商品带来各式各样的影响,还会雇很多营业员看管。随着监控技术的进步,柜台没那么必要了,也有了开放式货架的超市,商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消费者怎么接触商品,也通过监控随时查货和补货。或许原来一个商场需要几十几百个营业员,而现在节约了人力成本,整个销售效率也大大提升。
所以对商业来讲,我们的商品可以数据化、信息化,现在唯一没有数据化的是人,是消费者。所以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能够把人也数据化和信息化,这样我们的传统零售就是线上线下打通了,到了零售的互联网。接下来,我们会走向2B的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制造业的互联网一直是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技术逐步渗透过去的。
3 互联网 物流的发展路径
互联网1.0时代,做门户和社交其实对物流影响不大。唯一一个有影响的地方就是我们物流行业的广告销售,除了线下媒体,也可以有线上媒体做宣传营销。但是当互联网渗透到零售行业的时候,对物流的拉动作用就出来了。
前面说了,互联网零售领域的第一个渗透就是长尾,长尾商品的推拉转换点靠近制造商,所以它是一仓发全国的。第二个,长尾商品的销售半径巨大,就需要物流业实现一个包裹商品的低成本、高效率、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输,以及妥投,这样才能支撑整个非标电商的落地。
有种说法是中国有「新四大发明」,有高铁、共享单车,还有网购,其实我觉得,最应该列入「新四大发明」的就是「通达系」。「通达系」快递企业让低成本、长距离的包裹配送成为可能,才使得中国电商的发展驶在前列。
「通达系」使长尾销售成为可能,也就带动了中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紧接着,互联网渗透到标品,大家可以看到对快运的需求,对快运网络发展的拉升作用。
接下来,互联网将越来越往制造业渗透,也就是说我们会越来越靠近货主,也就是董中浪老师所说的「碰货为王」。如果说前期的更多研究是HOW,是如何把一个箱子从A搬到B,那么,我们下一步的演进到WHY,为什么把一个箱子从A搬到B,为什么搬这个数量,到底什么时候搬,搬在什么地方,搬多少。
而这个过程,将会在下一步体现在我们的2B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发展对整个物流的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