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过3000位候选人后发现:混得好的人都有这3个特质吗「多轮面试都在考察你什么」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面试过3000位候选人后发现:混得好的人都有这3个特质吗「多轮面试都在考察你什么」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面试过3000位候选人后发现:混得好的人都有这3个特质吗「多轮面试都在考察你什么」,希望能帮助到您。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场闭门创业营,很多大佬分享了很多干货和经验,但是最打动我的,还是其中一位前辈分享的故事——“如何判断一个员工是否有潜力”。
他讲的一个 34 岁程序员面试被拒的故事。
这位老板已经拿到了 D 轮融资,公司做得很大。但即便现在公司已经招了第 600 号员工,他还是坚持参加每个面试者的最终面,亲自把关每一个面试者。
他说自己创业这么多年,早就已经面过了超过 3000 位面试者,面试前 500 位面试者时,做了一个巨大的 Excel 表格,记录、分析每一个面试者。如果这个面试者被录用了,他还会要求 HR 和业务部门对照这个员工和他的判断是不是有误差。
当他面完大约 500 个人以后,他看人就再没出过错。
这位老板分享了这位程序员被拒的三个原因。
首先是人生愿景不清晰,人到了 34 岁还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事频繁换工作。
这位兄弟 10 年间换了五次工作,有两次是因为跟领导、同事不合,有一次是因为 2000 块工资差价,有一次是因为新工作离家更近。而这一次是听说这家公司可能会在几年内上市,想来拿一波期权。
老板说,人为了逐利无可厚非,但是只为了这么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频繁换工作的人,显然缺乏坚定的人生愿景,让人对他的预期很差,想来他的抗压能力和执行能力也不会太强。而且毕竟他这个年纪了,培养起来的难度会非常大。
其次是缺乏逆思维,当老板在面试时提了一个稍有难度的目标时,程序员就有点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以他的的能力是没办法达成这个目标的,而且找了一大堆理由来强调这个目标的难度。
老板说,找你来是攻坚的,假如你整天都想着 “我有什么资源,所以能做什么事儿”,而不是“我要做什么事儿,所以我要去找什么样的资源”,成就永远不可能突破现有的水平,这样的人未来的潜力显然不会太大。
第三是缺乏定力,缺乏深度钻研的能力。这位程序员对自己的工作领域顶多只能算是熟练,但钻研丝毫不深,反倒是对不相关的领域夸夸其谈,显然没有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
工作十年,他对自己的专业钻研尚且不深,未来更可能会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而不是开拓者和中流砥柱,潜力也不会太大。
如果你没有和这位大佬一样的面试经验,那么怎么识别最合适的人才?没关系,你只需要认识一个好猎头。
面对鱼龙混杂的猎头行业,哪些才是好猎头呢?吹的天花乱坠,不如用数据说话,一份在天津HR圈流传的榜单被我们发现,这就是某第三方评测公司推出的《天津猎头综合战斗力排行榜》。
不用怀疑,好猎头都在这里
▼
对企业来说看,猎头是更加精准的“人才筛选器”。不同于招聘网站上只用对学历,行业,年龄等进行简单的勾选,猎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候选人的特质。
选择长远价值
还是选择5000月薪?
所谓的人生愿景,讲的就是一个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价值诉求,是他追求的长远价值。
假如一份工作能够实现你的长远价值,是你真正热爱的,并能增强你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份工作的月薪高 5000 元,你会选哪个?
我相信肯定很多人会选择第二份工作,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每个月高 5000 元,一年也就 6 万元,10 年也就 60 万(到手肯定更少)。你丧失了人生最好的 10 年,60 万能买回来么?
就像那位老板反问在场观众:如果你的员工到了 30 多岁,还在为了每个月能不能多 2000 块钱工资上蹿下跳,而不能静下心来钻研技术、学管理、带团队,你认为他是个有潜力的人才么,你会倾斜资源培养他么?格局太小啦,我看大概率不会。
挖掘一流人才
还是能干活就行?
据说谷歌曾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某些关键岗位上,宁愿花两倍的价钱雇佣行业内最顶尖的人才。
因为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差距是数量级的,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一点点。
而区分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
三流人才看自己有什么资源,然后再去做相应的事情;一流人才先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然后再去找相应的资源。
前者的潜力更小,因为他很容易被手上的资源所局限,有多大饼,就有多少饭量,很容易吃不饱;
后者的潜力更大,因为他的视野更大,真正的能够跳出手上资源的局限,有多大饭量,就烙多大的饼。
是否拥有定力:
人生不是考验爆发力的短跑而是考验耐力的马拉松
任何 “选择” 都是以 “放弃” 为前提的。
那些禁不住诱惑,什么都想要的人,走得既不快又不远。
知名投资人倪正东在回顾过去 20 年中国 VC/PE 行业的历史之后发现,大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定力,抵抗不住诱惑,走得就不会太远:
零几年那个时候,VC/PE 行业不景气,很多手里有点闲钱的基金都去做了房地产,觉得赚个几亿就是个了不得的大钱,但现在的投融资行业动不动就是几十亿上百亿;
很多创业公司 “金点子” 频出,不好好坚守本业,非要同时干两三件赚钱的事儿,最后这些创业公司基本没有活下来的。
很多时候你要做的不是选择,而是放弃,坚守对的方向,抵制诱惑,不要那么心浮气躁。
李开复博士曾经在一次演讲中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些创业公司的创始人经常会给他打电话或者发信息:我有一个新的好主意,我保证能在 5 分钟以内打动你。
李开复的应对方法往往是把这些人,拉到最懂这个领域的行家面前,考个五分钟。
考不倒,说明你真的有很深的研究,说不定有好的机会,可以谈一谈;考倒了,说明你就是脑子一热,主业做不好副业更做不好,一切免谈。
有多少自信满满的人被考倒了?
李开复的答案是超过 90%。
我们跟这些创业者都差不多,觉得这也是机会,那也是机会。我们往往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真正的机会就是我们正在坚持的事情。
我们这个时代,聪明的人太多了,大家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机会、诱惑所吸引,被带离真正有价值的赛道和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要知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有潜力能够跑完全程,并有一个好成绩的人,往往都是抱定一个方向,在正确的赛道上低头狂奔,不可能因为路上的一片风景、一块糖果,就放弃了奔跑。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不是三五年,也不是十几二十年,而是三五十年,要看他是不是有潜力,不是突然一下子的爆发力,要看他能不能做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希望你也能成为一个有潜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