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创始人「未来轮椅」

互联网 2023-04-07 22:17:09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轮椅创始人「未来轮椅」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轮椅创始人「未来轮椅」,希望能帮助到您。

来源:陕西网

“我过了20年才重新走入社会,我不希望其他残疾人和我一样,封闭自己这么久。”牛炳峰感慨。

重新进入社会,牛炳峰注意到还有很多和自己情况类似的人,只能待在家里,没有收入。他一直在想,怎样能让他们重新接纳自己,面对生活?

2016年,他成立“西安市莲湖区云想公益服务中心”,通过探视康复医院、临近社区的残疾人,帮助他们重铸信心,推荐匹配工作。

三年后,莲湖区成立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牛炳峰来到这里才发现,与自己想法类似的人有很多,即便身体有缺陷,但大家都想要早日融入社会,甚至帮到其他人。

孵化中心提供免费的办公环境、孵化与之匹配的就业项目、给予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运营的3年,共孵化54个创业项目,为70多位残障创客提供项目打磨服务,安置60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364人灵活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共826个,共举办线上线下社群活动180余场,累计培训3200余人次。

周杨(右)和刘老师一同创作剪纸作品

身躯有缺,却不缺失对生活的热爱

不想永远被人照顾,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残疾人也想有自己的独立生活。

雒丹今年27岁,五年前一次受伤导致脊柱损伤,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在康复医院恢复一年后,巨大的开销让她不得已回家训练。可生活的内容只剩下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雒丹并不快乐。

三年来,母亲一直辞职在家陪她,雒丹说:“那时候,如果没有按时起床做训练,都感觉对不起家人。”通过查资料、与病友沟通,她知道自己的情况基本不可能痊愈,雒丹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难道自己的人生就要在康复训练中度过吗?难道有吃有喝,这一生就够了吗?

在朋友的推荐下,雒丹离开家来到了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开始找寻她想要的生活。

在孵化中心,雒丹认识了牛炳峰。当时,牛老师正在申请小米开发的残疾人语音标注工作,这个工作需要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岗前测试,基本没有工资,但雒丹一口答应下来。

刚开始,虽然还是需要家里补贴,但是雒丹感觉有了自己的生活。她每天上班坐在电脑前学习新技能,下班约着同事逛公园,一起做康复训练,交流康复心得,生活渐渐充实起来。

雒丹说:“我希望我的家人有自己的生活,我也会有。”

目前,语音标注团队已经有16位和雒丹一样的残疾人成员,免费住宿加上1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大家都干得很起劲。雒丹骄傲地告诉家里人,自己能照顾自己。母亲对独自在外的女儿放下心,重新开始工作。

新的身份让残疾人承担更多责任,他们也想成为亲人眼中的骄傲。对于孙权来说,是妻子和孩子改变了他。

2010年,孙权因为一场意外坠楼导致身体高位截瘫,从此一生只能与轮椅为伴。由于生活的不便,孙权的性格变得很急躁,容易发脾气。但结婚后,妻子做事细致、对事耐心、生活积极一直在影响他。他慢慢学会包容,会控制情绪,也学会重新审视自己。

结婚两年后,夫妻俩有了孩子,孙权不再只是想走出家门和朋友玩,他希望承担作为丈夫、父亲的责任。孙权说:“父亲留给我做生意的经验和物质财富,现在我也成为一名父亲,应该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得更好。”

于是,孙权一直在找创业的机会,从开托管班到软件培训班,在妻子的帮助下,他静下心研究市场,选择与市场匹配的项目,为之后的创业积攒经验。

有次听妻子吐槽喝油茶得跑很远,孙权意识到,现在路边很少有油茶店,对于上班族来说,没有时间专门找家店就餐,他萌生出做一款便携式油茶的想法。他和朋友合伙创办了“小咥油茶”。2020年初依靠社区团购,“小咥油茶”还有过一周上万件的销售量。

“我希望自己能把这个油茶品牌做起来,未来我儿子介绍他的爸爸时,可以骄傲地说:‘我爸爸是个能人!’”孙权自信地说。

残疾人士从事电商工作

坐着轮椅,也要追求诗和远方

“现在去哪儿都方便了。”孙权一有时间就喜欢和他的伙伴们坐高铁出去逛逛。

孙权回忆,刚出意外那段时间,连自己家门口都是高台阶,别说外边了。外出必须车接车送,还需要有人陪,这些不便导致他很排斥出门。

渐渐地,城市在改变,他的心态也开始转变。

市政建设中,陆续加入无障碍通道,进门的斜坡控制在坐轮椅人群能接受的高度,大多数商场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在尽量考虑残疾人群的适用性。

2015年,孙权考取了残疾人专用C5驾照,他终于实现了“出行自由”。不光能自己开车在市区内闲逛,还可以去商场购物,他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许多。

孙权说:“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能开车以后,他不喜欢窝在家里,而是经常约“轮椅小伙伴”线下聚会,大家一起吃饭、聊天,还会开车去周边散心。正是通过线下的聚会,他认识现在的妻子并组建了家庭。

高铁的陆续开通,孙权有空便会约着小伙伴,去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成都、重庆他们已经去了好几次,最远的一次,去青岛体验了一回阳光沙滩。

“社会对残障人群越来越好,即便我们坐着轮椅,也能追求诗和远方。”孙权笑道。

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善,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的启用,更是给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

2020年,孵化中心针对听障人群推出“静默咖啡师”培训,邀请孙宇担任老师。孙宇有十几年的咖啡师从业经历,经常参加咖啡培训的公益活动。

培训共6期,吸引了100多名聋哑人来学习,截至2021年初,24名学员从事咖啡行业,有一名学员进入星巴克工作。

孙宇知道,能让学员实现就业才是重中之重。于是他和孵化中心协商,创立“心妍咖啡”品牌,在咖啡节时带领优秀学员摆摊宣传。他还通过孵化中心,邀请媒体宣传。获得一定粉丝量后,孵化中心帮助六位学员联系到高新区写字楼一处吧台,正式成立门店并投入运营,目前已经有两家分店。

孵化中心收集残疾人就业需求,孵化对应项目。针对听力障碍及视力障碍人群,开发了“静默咖啡”咖啡师、“无声瑜伽”听力障碍瑜伽师等一批符合残疾人社会预期的新兴岗位。中心还联系残疾人培训机构及人力资源公司,为残疾人匹配岗位,推进就业安置工作。

除此之外,孵化中心建立“希望之家”,鼓励重度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孵化中心社群。中心尝试开发了手工艺品制作、语音标注、电子商务、自媒体写作等适合远程居家就业的岗位,重度残疾人可通过互联网完成线上接单并获得报酬。

西安“静默咖啡”语言障碍店员为顾客端上茶水,顾客用手语说“谢谢”

耳中无声,就用心去拥抱生活

残疾人创业需要找到适合并擅长的工作,有一个伯乐很重要。

“我生命里有两个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王妈妈和刘老师。”周杨尽力让她的表达更清晰。

周杨1岁半时因为药物中毒导致听力障碍,父母不让她学手语,要求她依靠口型和感觉简单讲话,即便发音不标准,她也尽可能多说。周杨从小在普通学校读书,和健全的孩子一起学习。虽然平时上课需要助听器,还要看口型,但是同学的关心和老师的照顾,让周杨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没什么不同。

初中时,周杨看到在摆摊卖剪纸的王小侠,各种图案吸引了她的注意,周杨表达出想学剪纸的欲望,王小侠也欣然同意。仅仅学习一个礼拜,周杨就剪得有模有样,她把这位启蒙老师称为“王妈妈”。

过年时周杨给家里剪窗花,越剪花样越多,父亲开始拿她的剪纸出去卖,顾客还不少。有次她参加大荔县剪纸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原本周杨想做个会计,可以不太需要与人交流,但在找工作时,还是因为听力障碍四处碰壁。面对生活的压力,周杨一直在思考自己还能做什么。

2017年,周杨偶然间得知“全国残疾人非遗技能大赛”的消息,她试着报名,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刘惠霞担任此次培训的老师,刘老师发现周杨是个很有灵性的姑娘,不仅剪纸手艺好,还能根据命题设计图案,既能模仿又能创新,给传统剪纸融入年轻的元素。

比赛结束后,刘老师还经常带周杨参加活动、讲演,并把所得的酬劳都给周杨。虽然数额不大,但在周杨看来,以前找工作的碰壁,让她感觉不被社会接纳。开始剪纸后,能被社会认可,找到自己的价值,她对生活重新有了期待。

2020年,刘老师在孵化中心成立剪纸工作室。她说:“我已经70多岁了,我希望西安剪纸能通过这个孩子传承下去。”工作中,刘惠霞经常给周杨命题,要求她设计新作品,还会在汇报工作中要求周杨上台解说,锻炼她的表达能力。

2021年,东京残奥会组委会征集有关作品,刘惠霞推荐了周杨的作品并被采纳,获得了1.8万元的酬劳。

周杨通过剪纸获得收入,爱好转变为事业,她变得爱笑起来。

(当代陕西 赵娇娇)

本文来自【陕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