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变化「腾讯视频图标变了」

互联网 2023-04-09 08:41:01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腾讯的变化「腾讯视频图标变了」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腾讯的变化「腾讯视频图标变了」,希望能帮助到您。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连接超过12亿用户的能力,是腾讯的核心优势。如何围绕这一能力变现,是腾讯每次面对时代转折时的最本质考验。

1.0版本的赋能,腾讯应用于自身,将连接能力转化为游戏、广告等增值服务收入,15年300倍增长,从此不惧生存之忧;2.0版本的赋能,腾讯应用于投资,将连接能力转化为盟友成长与投资浮盈,顺利吃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完整红利,为其下一步转型“广积粮草”;3.0版本的赋能,腾讯应用于产业,将高端人才和技术下沉至各行各业,扎根广袤的实体经济,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利益紧密相连,深耕数字经济主导的未来,以获得更为坚实的立足点和增长点。

腾讯显然又走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命运节点——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反垄断监管加强;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吁前所未有;投资搭建的庞大生态帝国,也开始“拆积木”,先后减持京东和SEA。

投资人不乏迷茫,2021年2月后的半年时间里,腾讯股价从历史高点一度急跌4成,蒸发了2万亿港元市值。

以游戏、社交、投资见长的腾讯,下一个十年,如何获得切实而广袤的增长?

8万名腾讯员工,下一个足够大的,战斗的战场在哪里?怀有殷切期待,坚守或抄底的投资者,对腾讯未来的增长逻辑是否信心依旧?

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成为主旋律,腾讯通过微信、QQ等链接的12亿用户,能与之一起创造、共建、共享怎样的数字化未来?

下一步,腾讯如何出牌,万众瞩目。

回归山川大地,助力实体经济

这两年,腾讯的气质变了。

2021年4月,腾讯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首期500亿元投向基础科学、碳中和等前沿领域;8月,腾讯再投500亿元,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投入到中国社会的基础民生领域。第一个500亿,凝眸浩渺星空,为硬科技革命添砖加瓦;第二次,则扎根山川大地,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利益紧密相连。

2022年元旦,腾讯主题宣传片亮相央视,“助力实体经济”,成为腾讯下一步发展的使命和新基调。

这是腾讯22年发展历史上第三道关卡。

第一次,是腾讯成立初期,QQ用户激增,服务器成本高涨,却不知如何将过亿的用户变现,那时的腾讯,需要解决的是,从受喜爱,到活下去。

第二次,是2010年开始的著名的3Q大战,腾讯虽如日中天,但却成为“行业公敌”,那时的腾讯,需要解决的是,从高增长,到受尊敬。

这一次,不仅只是腾讯面临关卡,而是中国所有互联网巨头在狂飙突进扩张了10余年后,面临自我定位的集体调整。

一方面,流量红利将尽之际,如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避免丧失至为关键的“成长性”,以进化渡过周期;另一方面,则是贫富差距扩大、商业伦理重塑、数字安全等成为新议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自身发展与用户、供应链、社区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协同。

鏖战B端,产业数字化成利基市场

10年前,人们抢夺的,是一张叫做“移动互联网”的新门票,腾讯幸运开发出了微信,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社交产品,没有之一。在这一时期,互联网大厂的几乎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用户数量和用户时长的竞争。

然而,近几年,各大APP用户增速越来越低,时间也已被瓜分殆尽,2021年,除了短视频和综合新闻这两类有超过1%的用户时长的增长,其他领域APP的人均使用时长已经触及天花板。

图:2021年中国各行业APP人均使用时长增长TOP10

数据来源:199IT数据

这种趋势还体现在,阿里、京东双十一,销售额增速放缓;黑马拼多多,活跃用户数量增速放缓;各位互联网巨头的财报数据,同样进入增长停滞,阿里巴巴2021年第二、三季度营收增长均不及预期,非美国会计准则下,Q3调整后净利润为285亿元,同比下降39%。而同期,腾讯净利润同比仅增长3%。

当微信及Wechat合并用户增长至12.6亿人时,几乎每个中国网民都已成为微信用户,是行至顶峰的荣耀,却也意味着时代的转折已无可辩驳,互联网巨头以C端用户增长为卖点来讲故事,将成为过去时。

B端市场,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增长逻辑。

这里有广袤的市场空间。普华永道的报告预测,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在B端,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预计到2025年,这一模式给科技企业带来的整体市值将达到40万亿至50万亿元。

跳脱出互联网产业自身的格局巨变,发力B端,也是时代的必然需求。2020年,中国新增人口仅为48万,人口提前达峰,经济增长的动能只能来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以5G、大数据、AI等为核心的第四代工业革命启动,与中国产业升维形成历史性交织,数字化成为优化传统产业效率的关键,这里,无疑将是互联网巨头及各传统行业下一场鏖战的主阵地。

据统计,2005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仅为2.6万亿元,到2020年猛增为39.2万亿元,其所占GDP比重也由2005年的14.2%提升到2020年的38.6%。

新冠疫情以来,电商、线上办公等快速发展,而数字技术在抗疫实践和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也充分显现,为中国“一枝独秀”的经济增长立下汗马功劳。2014-2019年,数字经济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而2020年的贡献率则接近70%。

共建而非颠覆,腾讯有备而来

如果说,数字经济中,消费互联网的关键词是“颠覆”,线上模式颠覆线下,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词则是“共建”,价值共享的部分超过价值转移。

某种意义上,回溯2018年以来腾讯的各种举动,可以发现,曾被人质疑“没有B端基因”的腾讯,早已开始为今天的局面所筹谋。

2018年9月,腾讯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架构调整,最大亮点即新组建了面向产业互联网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其判断正是,行业趋势在发生变化,消费互联网在向产业互联网迁移。

三年多时间过去,腾讯结合云计算及AI的技术优势、海量用户的连接优势等,在智慧出行、能源互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农业、AI质检、数字政务上全面开花……形成了多端业务、多引擎驱动增长的战略布局。

腾讯也曾经表态,希望成为各行业数字生态的“共建者”,而不是传统互联网行业所扮演的“颠覆者”角色。那么,在新时代里,其优势是否能像上两个时期一样,延续下去?

核心优势:连接能力依然无出其右

相比阿里和百度起家业务就是B端,腾讯最核心的优势在于社交。通过微信、QQ这两款现象级产品,腾讯几乎将每个使用手机的中国人,都链接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复盘可见,每次站在命运的转折点,腾讯能够脱险,都是通过这一核心资源——连接能力的赋能和变现得到的。

第一次,其将连接能力赋予自身,从QQ表情秀开始摸索,拓展到游戏、视频、音乐、阅读等数字文化产品,以此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收入成为腾讯营收的顶梁柱。

2005年,腾讯首次在年报中单独披露“增值服务收入”,当年为8亿元;2020年,这一板块贡献营收2642亿元。15年,超过300倍增长,解决了腾讯根本性的生存问题。

第二次,其将连接能力开放给互联网盟友。

这次连接,以股权为纽带,以流量资源的赋能为核心,腾讯这一时期的金句是,“把半条命交给了合作伙伴”,京东、拼多多、美团等都从中受益良多。正是在微信的流量加持下,拼多多用户数量得以反超淘宝,上演“不可能的逆袭”。

通过这一轮对外开放和共享式的赋能,腾讯至少获得了三重收益。

其一,形象脱胎换骨,在3Q大战时期被全行业杯葛的腾讯,以投资替代模仿,其“安静”而“隐形”的投资风格,获得了刘强东、王兴、黄峥、王小川等个性十足大佬们的认可。

其二,在这轮开放赋能过程中,腾讯云、金融支付等B端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让其2018年后的转型成功试水。

其三,收获丰厚的投资收益,为下一步转型的试错期“广积粮草”。仅京东一项投资,腾讯实现浮盈千亿,而通过向全体股东分配京东股权,实现利益共享,减少了直接减持带来的震荡,颇受市场认可。

第三次,就是现在,腾讯选择将与12亿消费者的超强连接能力,和背后的大数据、AI技术一起,开放并赋能给中国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

2020年末,企业微信服务超过550万名企业客户,使其实现更好的内部沟通,并与超过4亿微信用户连接。

而2021年半年报显示,微信小程序的日活用户已经达到了4.5 亿,日均使用次数稳步增长,相较2020年提高32%。

2021年,微信带动就业岗位数达到3684万个,在2年时间里新增超过1400万个。

正如腾讯所意识到的那样,“社会价值就像是一片土壤,它是整个企业发展的根基,根扎得越深,长在上面的用户价值和产业价值,才能更加枝繁叶茂”。

技术和流量“下乡”,标准产品率先赋能

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解决社会痛点。

腾讯所擅长的,是流量,是连接能力,这背后归根结底是人才,是技术,这是众多传统企业所匮乏的,也无力支付的。

当腾讯转身拥抱实体经济,意味着高端人才与技术的全面下沉与扩散,这对提升经济效率和社会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为了呼应振兴乡村的号召,腾讯招聘了出生于农村的农业博士,下地种田,站在农民与AI之间,思考并设计在AI种植、产品销售及普惠贷款上,腾讯可以如何发力,全面联动。

每一次技术的下沉,都意味着社会的某个环节变好了一点点,而正是点滴向好的汇聚,促成整个社会价值的增长。

这也是腾讯拥抱实体经济的初心,“我们希望以服务用户的能力,助力实体经济中的个体和小微;深耕产业解决方案,为实体经济中各行各业提能增效;推动社会可持续创新,助力化解实体经济中的难题”。

在疫情中,微信、QQ、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共同助力开会、开工、开业的民生问题,解决复工、复产的问题。

免费的标准产品赋能全社会,快速扩大用户市场,服务于“daily work”,而付费版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负责创造营收,如腾讯会议企业版已在能源、医疗及教育行业提升了渗透率。

弯下腰来,深入千行万业

在腾讯文档、腾讯会议这类标品之外,腾讯还弯下腰来,深入各行各业,当好数字化助手,满足各类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AI赛道上,腾讯已成功与富驰高科、宁德时代等联合开展AI工业质检。

富驰高科为苹果、华为供应链厂商,为国内MIM龙头,每年生产的零部件多达数亿个,产品形状结构复杂,有很多异形,普通设备难以检测,此前高度依赖人工质检,产能高峰期,需要超1500名质检人员,对人力招聘形成巨大挑战。腾讯优图AI实验室深入到其生产环节,利用视觉计算、AI技术,提供工业AI质检方案,最终实现比人工质检效率提高10倍,缺陷检出率达99.5%,每年可节省56%的成本。

2021年,腾讯又牵手宁德时代合作成立了创新基地,主攻新能源AI质检领域。其中,腾讯云提供数据中心、私有云、AI算法平台等基础设施;助力宁德时代提升研发效率、加快电动电池技术能力储备等。

5G落地的一大应用场景就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在全域服务上,腾讯先后服务成都天府绿道、机场(深圳机场、昆明机场)、广州轨道交通等项目。

将文娱内容与地方旅游相结合,也是腾讯发力的方向。

在张家界、凤凰、芙蓉镇等地,结合王者荣耀的历史文化背景,推出“游戏IP 文旅”融合的经典合作案例,助力当地文旅升级。相关文旅产品上线153天,销量227万,对比同类型产品高34%。

在上海、深圳、长沙等一二线核心城市,则陆续落地电竞项目锦标赛等,将文娱内容与城市活力人群结合起来,这是腾讯文娱优势的自然延伸。

C端流量钱好赚,一款游戏上亿人可以玩,而B端每家需求不一,落地中考验服务能力,赚的是辛苦钱,腾讯习惯吗?

我们不妨从财报中找答案。

目前,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的毛利率,的确是低于传统业务,而且,该业务的成本占收入之比达68%,远高于增值服务(47%)、广告收入(51%)。

但腾讯依然在加码。据桔子IT的数据,2021年腾讯的301笔投资中,企业服务相关项目占比高达23.3%。

有人有钱,定位清晰

助力实体经济的腾讯,有三个理由对其未来感到乐观:有人,有钱,有定位。

12亿用户就是底气。无论是B端,还是政府机构等S端,最终都是服务于C端,而腾讯强大的TO C基因帮助其在面向CBS三位一体的发展中,具有更好的优势。

8万名打过硬仗的员工也是底气。每次转型,腾讯固然选对了赛道,但团队执行力和运营能力,才是最终胜出的关键。

而在千亿新公益、花式减持京东、西城男孩在线直播演唱会的各种创新举动背后,腾讯始终保持“悦纳未来”心态的管理层,更是底气。

钱来自哪里?即使看起来业务营收增速放缓,但腾讯依然有厚实家底。

2021年Q3财报显示,腾讯账上总现金为人民币 2,895 亿元。腾讯通过2.0版本的赋能,吃到了移动互联网完整的时代红利,也让其具备了足够的粮草,备战转型时代。

对自我发展定位的清晰,则是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最重要的一个因子。

在央视发布“助力实体经济”的宣传片后一周,马化腾的一段讲话冲上了热搜。他说,腾讯是国家发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础服务,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未来,腾讯在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要做到不缺位、做到位、不越位,做好助手、做好连接器。

社会和经济要健康发展,腾讯这样主动后退一步,弯下腰来助力实体经济的公司,何妨多来几家?

来源:新财富(ID:newfortune)

编辑:叶舒筠

直播预告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