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做简历真的好用吗「简历代做」

互联网 2023-04-10 17:11:46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花钱做简历真的好用吗「简历代做」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花钱做简历真的好用吗「简历代做」,希望能帮助到您。

来源:北晚新视觉

毕业季到时来,对于不少应届毕业生来说,准备好一份简历,是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敲门砖。但写好简历这件事,对于不少求职者来说并不在行。近日,天府早报记者发现,在电商平台,主打“代写简历”的商家越来越多。他们的收费从百元起步,从交易量来看月销量都已过万。不过,有些惊讶的是,为帮求职者打造一份漂亮的简历,不少商家还会虚构部分项目经验。资深HR业内人士告诉天府早报记者,虽然对于企业对于简历造假并非一票否决,会进行综合分析。但还是提醒求职者爱惜自己的羽毛,以免与理想的工作失之交臂。

一个现状

网上找人代写简历增加面试机会

眼下已是六月中旬,这不仅是应届生找工作的旺季,对于想要跳槽的职场人士来说,也同样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日子。目前在一家公司做新媒体编辑的王倩(化名),想要换一个更大的平台,并朝新媒体运营这个方向去转,但简历挂在网上很久都无人问津,这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她说,“我工作经历有3年了,现在的公司平台也还可以,项目经验虽然偏弱,但不至于这么‘惨淡’啊”。

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让王倩明白,需要在简历上花功夫。研究了网上众多简历模板后,她决定在电商平台付费找人写简历,结果让她满意,“花了一百多块钱,最后出来的简历确实比我以前写的好。简历强化了项目经验、公众号吸粉这些跟运营相关的事例。换上新的简历后,现在也开始有公司发来面试邀约了。”

记者打探

代写简历百元起 但也存在造假情况

天府早报记者发现,在网上输入“简历代写”,销量前几位的代写机构,月销量都已破万。从商品描述来看,这些商家大多表示简历是由资深HR一对一指导,简历原创、润色、中英文简历写作,覆盖所有行业。

至于价格,虽页面标明的价格不一,但细聊后发现,实际价格大多数都在百元起。

天府早报记者联系了其中一位商家,客服在询问了工作年限、目前从事的工作及想要换的工作方向后,很快报出了价格180元。该客服表示,“正常简历制作周期是2天,急的话可以选择加急另收取费用。下单后会选择相对应的HR一对一制作,直到满意为止。”当记者表示需要对比下价格时,客服很快回复,“下单给您算150”,并表示“有个好的简历也会给您争取个好工作”,话术营销让人很难拒绝。

而从页面的评论来看,求职者对于这样的简历代写,满意度也非常高。该页面最新点评里,一位网友就对简历代写赞不绝口,“老师很专业,挖掘了一些工作的亮点与业绩贡献,写出的简历让我感觉精练到位,会推荐朋友再来。”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代写能让简历看起来更漂亮,是增加了一些项目经验及数据等内容。但实际上,这与很多求职者的真实情况并不符合。研究生刚毕业的小梁告诉天府早报记者,自己在网络找的简历代写中,对于自己参与的一个项目,指导者就将其包装成为项目主负责人,以期获得更多面试机会。

资深HRD这样说

常遇到项目经历造假 会对意向求职者做背调

韦群是北京一家公关公司的资深HRD(人力资源总监),从业二十年。她坦言,简历造假在公关行业是比较普遍的事情,“如项目经历造假、作品造假、任职期限造假、职级造假、薪资造假、离职原因造假等。”遇到这样的情况并非零容忍,“通常需要结合候选人的有效表达和心理因素综合分析,比如最常见的离职原因造假,有时候是怕简历不好看,但离职并非因为个人问题。”

资深HR第一时间会对意向简历直接在行业内背调,比如根据圈子问到该公司HR,或者候选人直接上司,然后才会约见。但韦群坦言,即便如此,仍会有被蒙蔽的时候。

对于项目经历造假方面,韦群表示,自己遇到过比较多的情况就是“移花接木”型,即把别人主做的项目包装为自己的,以为求职增加砝码。不过,“通常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就会露出马脚,因为逻辑对不上”。

她举了个例子,“有一次我们招一个策划岗,一位求职者履历很漂亮,也写了自己做的几个漂亮案例。我们提交给客户总监后,客户总监发现她的案例每个文字风格都不一样,不太像一个人写的。其实我们知道是哪家公司在做这个项目,就把案例发给了相关公司,相关公司明确告诉我这个项目不是求职者所在的公司在做。”韦群说,最后该求职者也承认自己并未参与该项目,最后她也落选该职位,“这跟她简历造假的关系很大。”

代写简历形成产业链 遏制简历造假失信成本亟待提高

从企业角度来看,他们对于个人简历造假行为也是非常反感。

一家创业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一个人在简历中造假,那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工作中造假,而且有理由怀疑此人是否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造假的可能。”

“另一方面,一旦将简历造假的人招进团队,就是对其他凭真材实料进来的同事不公平,这对团队本身也是一个伤害。简历造假是原则性问题,连个人简历都造假,诚信从何谈起?”这位负责人说。

简历造假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能够瞒天过海,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对此已经早有戒心。

张楠坦言,他所在公司的技术部门,所有面试者需要参加好几轮面试,包括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每一个环节都由一线人员亲自面试,面试时间也基本在一小时以上,其间任一环节不过关,面试都将中断。

“去年面试过一个求职者,简历写得特别好,说是参加了很多项目,技术能力也很突出,我们就邀请她来面试。但当我问及简历项目里的具体内容时,她都答不上来,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明显有很大水分。”张楠说。

当被问及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怎么处理时,张楠说,虽然没有当面拆穿,但很快就结束了面试,并对此人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沈理认为,简历造假虽不可取,但在确保诚信的基础上,求职者可以通过一定的简历编写技巧全面反映个人能力,增加成功获得理想工作岗位的筹码。

“在简历制作中,应该根据求职岗位写作简历内容,无需弄虚作假、添枝加叶,但应该让面试官一眼就能看出你具备应聘这个岗位的能力。如果简历内容杂乱无章,很容易淹没重要信息,给自己和招聘单位都造成损失。”张楠说。

“求职者应该把心思花在怎么让简历更全面反映个人能力上,不应该刻意追求好听的名头。”沈理说。

沈理建议,应聘者要有确定的职场目标,目标确定之后,提前接触相关领域,寻找机会多参加实践,平时不断提升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认为,全社会都应该对简历造假持零容忍态度,提高失信成本,降低失信收益,确保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让失信者付出相应代价。同时应该树立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理念,加大执法力度,消除执法盲区。

“简历造假关键在于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有些时候,失信收益高于失信成本。再加上目前在个人简历方面还存在监管漏洞和盲区,一些用人单位也尚未形成对求职者简历进行公示的制度。”刘俊海说。

刘俊海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存在虚假内容的简历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或许能带来更好的职位和更多的薪资,即使被发现也只是面临被解雇的后果,付出的代价似乎小于收益。但从法律角度看,简历造假属于欺诈行为,情节严重者甚至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全社会都应该加大对这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要从源头上对求职者的失信行为进行根治,否则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