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共享电单车最新消息「上海哈啰单车运营区域」

互联网 2023-04-24 19:28:20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杭州共享电单车最新消息「上海哈啰单车运营区域」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杭州共享电单车最新消息「上海哈啰单车运营区域」,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天来了,一时暖阳斜照,一时春雨滋润,桃红柳绿一派繁荣。与这片景象一起悄然壮观的,还有共享电单车。

共享电单车抢夺杭州宇宙中心

从杭州的“宇宙中心”未来科技城往西,百来辆草绿色的街兔电单车整齐排列在阿里西溪园区南门附近,绵延数米,都排到斜对面的海创园了。

因为蚂蚁金服投资哈啰出行这层关系,一星期之前,阿里园区的附近一直是哈啰出行的大本营。

如今,从“宇宙中心”到整个杭州城西,各类办公园区的大门,路的两旁,都能看到一片彩虹色争奇斗艳,其中以蓝色与绿色隔空对峙最为强烈。停车点,蓝绿阵营或犬牙交错,或并排而立。

蓝营的哈啰电单车,于哈啰出行品牌升级后,开城投放,始于2018年9月,如今已经攻下100余座城市。

绿色的街兔电单车,营运方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滴滴出行内部孵育的一个重要项目,生于2018年1月。

官方未透露开城数量,但有知情人预测,已被哈啰后来居上。不过最近,街兔电单车在泉州、石家庄等城市投放,发力迅猛。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在杭州的宇宙中心,文一西路 “独角兽森林”,创业氛围最浓的10公里范围内,互联网各大玩家在共享电单车这条赛道上,正掀起一场新的竞赛。

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更多的是春风吹暖共享电单车的和煦。

老李是哈啰电单车的运维人员,他骑着三轮车围着未来科技城转,一个白天要给两三百辆电单车换电池。老李说,哈啰的一辆车满电能跑50公里,但一般电量剩下百分之二十左右就该换电池了。

最近,他感觉这片区域的共享电单车越来越多了,他朴素的想法里甚至觉得这是共享单车的升级品,“ofo都不行了嘛,还有那个什么拜现在看到也越来越少了。”

每天在停车点梭巡,50多岁的老李有一番自己的观察。他告诉「电商在线」,除了肉眼可见的街兔涌上街面,他还发现 “小溜”、“雷风行”、“小蜜”这些各式“杂牌”共享电单车最近也在这片区域出现。

一街之隔的餐饮店百汕石锅鱼门口也复制着同样的迹象,老板娘黄珍对这种现象观察敏锐,“今年过完年,除了街兔、哈啰之外,五颜六色的电单车都出现了。”

这种趋势延伸到了余杭区高教路、溪望路以及常二路一带,在海创园、阿里西溪园区周边达到顶峰。数百辆共享电单车排排停,草绿色的街兔混入几辆绿色的雷风行,或是蓝色的哈啰里夹杂着颜色相似的骑电。

有共享出行领域的知情人士告诉「电商在线」,未来科技城创业氛围浓,有阿里、海创园,互联网基因的开放和包容,使得众多玩家率先将此作为投放的试点。目前,算上摩拜电单车和黄色的小遛、小蜜,杭州已经有7种品牌的共享电单车入局。

不仅杭州,浙江宁波、台州、还出现了猪八戒、筋斗云、响骑等多种本土化的共享电单车,颇有当年七彩共享单车的情势。

滴滴哈啰入局,已有人赚到钱

共享电单车是在质疑声中尴尬诞生的。

两年前,共享单车还是宠儿,“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需求,似乎无可辩驳,无论是资本、政策还是口碑,一片追捧。一字之差的共享电单车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命运。

首先需求就被质疑。与最后一公里不一样的是,共享电单车起初的目标被认为是三到十公里的出行难题,这种需求在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的夹缝中十分尴尬,“若要解决最后一里路可以选择共享单车,若需远途出行可以使用网约车。”

产品的设计和成本问题也被认为是短板:“充电是个问题”、“造价和维护成本高”、“租金高、性价比低,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与打上“环保、健康、高效出行”标签的单车相比,对共享电单车的讨论几乎没有正面的声音。

更严峻的,是政策的管控。与单车不同,电单车从各个维度的安全隐患成为它的原罪,政策由此站在了它的对立面。

2017年1月,7号电单车在深圳上线,仅1天就被叫停,已经投放的400辆车被责令收回;

2月中旬,小蜜公共电动单车出现在北京市海淀区街头,仅两天后,就被海淀区交通支队约谈,要求全部收回;

3月28日,共享电单车小鹿单车也在天津玩了一次“快闪”,上线仅12天就停止了用车服务,退出天津市场。

政策禁令如同水波涟漪,从一线城市传导到其他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多地有关部门陆续叫停共享电动自行车。去年8月,多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动车,这相当于给共享电单车下了一道判决书。

撬动禁令、回应质疑,唯有面对问题本身。

“当前市场上投放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普遍超标。”交通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建议各地方审慎对待共享电单车时,指出问题关键。

“最高时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整车质量不超过55公斤,对脚踏骑行功能进行强制规定”,一年过去,按照新国标生产的共享电单车迎来了涅槃重生的机会。

有相关人士表示,当初对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不鼓励,反过来可能也会促进这一行业的良性发展。这一预测正在变成现实。

哈啰出行的负责人告诉「电商在线」,哈啰电单车一开始是按照欧标生产,各项指标都在国标要求的范围之内。

2018年9月哈啰电单车开始了第一批的投放。

在一线城市,2块钱的显性价格对于用户并不特别敏感,有的平台仅北京一天的订单数就高达数万级;在二三线城市,电单车弥补了网约车、专车的空白区,大受欢迎。

“共享电单车相比单车有固定停车点,所以我们的运维更加科学有效。”哈啰出行负责人说。目前单车和电单车在哈啰出行内部分属两条业务线,独立运营。哈啰成熟的网格化管理复刻过来,目前数百辆共享电单车配备一个运营维护人员,因为位置固定,加上折损率更低,所以成本反而得到压缩。

巨头冲入共享电单车,除了在大出行领域的布局,极具诱惑的财务模型为一关键。虽然造价高昂,但车的翻台率和收费更高,目光所及的未来盈利期许,吸引着他们不断冲入这片只涨不跌的蓝海。以哈啰为例,一辆电单车造价约5000元,计费规则是30分钟 2元(现调整为20分钟2元),粗略按一天16小时的使用来算,一辆车一天收入64元,不到100天便能收回成本。即便摊上运营成本,实现盈利也不是难事。

「电商在线」联系上述两家企业,街兔对目前是否盈利保持沉默,哈啰出行则坦然承认,目前哈啰电单车的业务在全国已实现盈利。

镣铐下的群舞

“滴,还车成功,请查看车筐,不要遗忘随身物品,欢迎再次使用街兔电单车”,王晓在海创园上班。原本是典型的单车用户,自从公司附近共享电单车多起来以后,她再也没有骑过单车。

对她来说“不费力气”的体验比多出来的一块钱车费重要多了。如果距离再长一点,打快车也是一个选择,但在杭州城西叫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等上20分钟的话,骑电单车直接就过去了。”

王晓喜欢骑电单车,但忠诚度不高,她同是哈啰和街兔的注册会员,“附近的都是这两个品牌的车,其他的没这么多就不会考虑了。”

用海量的投放,迅速教育用户,拿下份额,互联网玩家熟稔地掌握市场的节奏,但电单车不同,除了定点停车以外,政策的风险是那把悬在头上的达摩斯克之剑。

划好运营区、配备专属运营人员、为每一个用户买好保险,入局的玩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逐渐进化。

但限制仍然存在,3月开春,滴滴的街兔在泉州刚上线便被约谈,哈啰电单车相比于单车业务也只覆盖了三分之一的城市。在杭州,也只在更为包容的余杭区有大量投放,尚未有加大投放的计划。针对未来科技城附近街兔电单车数量的显性增多,滴滴的负责人也只保守回应:属于正常运维调度。

在政府更明确的指导意见出来之前,共享电单车仍有种“地下作战”的感觉,开城只能先强推再协调。但行业内的人士表示,他们是期待监管更快地落到实处的,“这对整个行业,对企业、还有对消费者都有好处。”

有共享单车的经验在前,部分地方政府也从禁止、不鼓励松动为支持电单车的规范发展,未来似乎颇值得期待。

在这段尚有回旋余地的真空期,一些共享电单车蓄起野蛮生长的劲头,只等政策落定的号角吹响。头部的哈啰背靠蚂蚁金服,支付宝扫一扫,信用分免押金,出行门槛大大降低;街兔也在滴滴更新的版本中有了自己的专属入口,而其他共享电单车都在寻求自己“创新”路径。

以小遛共享为例,“领养”成为它的新模式,用户交上几千块钱成为“城市合伙人”,不仅可以免费骑电单车,而且其他用户骑车还可以得到分红。在宁波,小遛仍然创造了40万用户的漂亮数据,日均骑行超9万次。

小蜜电单车则推出共享、月租、年租等多种出行的使用方式,在Appstore中,如今的小蜜单车有1.5万个评论。

此外,经历了2017年“大清退”的共享电单车也一直在寻找更多样化的场景和方案,与校园、景区的签约合作成为重要的模式之一。

但略显野蛮的玩法如在危险边缘试探,小溜和小蜜电单车从外形上就没有达到“强制配备脚踏板”的要求,“领养”模式也涉嫌集资。

尽管市场足够大,哈啰电单车作为头部也已实现盈利的表率,但接下来共享电单车的赛道是实现共赢,还是进入新一轮的红海厮杀尚未可知。2019开年,好戏刚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