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不喜欢招35岁以上的职场人才「35岁还能进互联网公司吗」

互联网 2023-04-26 21:45:1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不喜欢招35岁以上的职场人才「35岁还能进互联网公司吗」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不喜欢招35岁以上的职场人才「35岁还能进互联网公司吗」,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作为一个超过15年互联网资深从业者,深度揭发一下行业的潜规则,全方面的剖析为什么对大龄职场人不友好,先看本质再想怎么避坑。

一、经验变得不再值钱

互联网,实际上就是加快了信息流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的一种工具。但是互联网又没有对原本的行业有重大改变,比如说零售店,变成网上商店,仍然是卖货,只是经营的地方改变了,消费者依然是那个消费者,供货商仍然是那个供货商。

那么本质上仍然逃不掉寻找需求的试错。一般传统行业,“试错”是建立在经验与继承之上的,比如说一家面店,汤好不好喝,面够不够劲道,怎么发面才叫完美,这里可能需要一代人反复研究,第二代人练习继承。在这种情况下,资历越老意味着面能做得更好,但是互联网行业虽然没有逃“试错”这个循环,但是因为有风险投资的介入,让原本小概率事情一下子就变得简单了。原本一道面店配方跟煮面工艺可能是几十年的反复调整。现在有风险投资,不需要考虑成本,只需要做好一道“金融公式”,一次性做几百种面,给几千个人吃就可以快速得到最优答案。

这里也是为什么大厂很喜欢赛马机制,很喜欢抄袭不同的产品。这并不是领导人没创意的表现。只是没人知道创业是不是成功,试错一定是要做的。做了就会找到其中一个成功。而且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因为风险投资干的事情就是给企业缩短试错周期。用钱直接得出答案。

这样瞬间原本经验是一次次失败宝贵经验的总结,现在反而变得不重要了。自然资深职场人的可代替价值也就在减弱了。

二、拉不开差距,个人积累少。

互联网行业所用到的知识方面都是应用型的知识。比如说研发类的岗位,学会基本的语法之后,都是上手的实操(比如用户的界面交互,一些业务数据存储),绝大部分的公司面向用户的产品(APP)高门槛的内容不多。很多复杂的问题其实CSDN或者GitHub上面都有对应的答案。

技术大牛肯定是需要的,毕竟是少数。但是入坑的技术人员却非常多,这里就变成一个不好的现象,很多技术人员工作3-5年会转向管理岗(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持续深度学习研究新技术、黑科技的人非常少。

这里就直接催生了新的内卷,管理岗内卷...

项目管理很难吗?

其实如果深究的话,确实也有不少专业类的资格/水平考试。但是大多数公司用不上,因为公司内也有对应的沟通机制跟项目跟踪方式,最近几年兴起的钉钉、飞书等让项目跟进、跨部门协同变得更简单。让项目管理这个工作变成售前管理了。实际上这一轮内卷,就变成如果项目经理没有客户资源,那么很容易就被同样工作经理2-3年的人所代替。

产品设计很难吗?

产品设计目前主流分商业模型及落地策略设计、用户交互流程设计。先说商业模型及策略。这一块其实大家都是看着国外想国内。毕竟对未知领域对探索风险高,一个打工人哪敢去背,就是二轮三轮的创业者也是保守态度,毕竟创业本身已经是小概率事情。因为保守心态,整个行业产品总监们普遍的套路都是对标国外,落地策略也是基本上三板斧。另外一个就是交互流程设计,这里无论是toC还是toB都会有一相对公式化的设计规范。这里就跟画画一样,一旦点播出门道了,基本上按设计规范完成就好。toB还需要对使用人的业务做深度研究。但目前基本上甲方说的算。

一旦规则熟悉了,做产品几乎都是大同小异,这就导致了产品岗工作3-5年同样也拉不开差距,也让产品设计岗的从业者变得对创新事物不敏感进一步失去竞争力。

三、行业变化快,知识储备无壁垒

如果上面说3-5年差距拉不开,是很残酷,还有一个更残酷的,那就是互联网大概3-5年就会有新一轮的行业物种变化,比如说2000年的新闻门户到了2003年猫扑崛起。或者2013年的o2o电商到2014年的滴滴大战。但是两者从用户的体验、交互操作,商业模式均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了面对新物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学习快慢。

综上所述问题,就不难看出为什么互联网行业歧视大龄职场人,经验作用被削,容易被代替,个人所积累的价值不明显。

再加上年龄歧视等社会歧视问题叠加,就变成现在这种求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