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半导体之争「半导体韩国」

互联网 2023-04-27 15:29:3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中韩半导体之争「半导体韩国」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中韩半导体之争「半导体韩国」,希望能帮助到您。

大家还记得前几日发的“彭博社:意外了,全球20家增长最快的芯片公司竟有19家来自中国大陆”吧?

这篇文章多少还是聚焦在行业数据,对于一国的整体情况,描述不多。

但是可巧不巧,韩国来用自己的经验数据做了个验证。

6月20日,韩国中央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中低端半导体逆袭,韩国27年来首次出现对华贸易逆差”。

据该文报道,韩国今年5月对华出口额为134亿美元,而进口额为145.8亿美元,逆差超过11亿美元。

这是韩中贸易在时隔27年零9个月之后出现的首次逆差,而且情况似乎还在持续中,因为截至6月10日,韩国当月已经出现了6亿美元以上的逆差。

随着红灯亮起,韩国贸易协会北京代表处对此展开了调查。

这么大的变化当然是从权重最大的部分开始查起。

韩国对华进口产品排名第一的是半导体(16.5%),其次是用于电池材料的精细化学品(10.3%)、计算机(5.5%)等。

调查结果显示,果然是半导体进出口出现了逆转。特别是5月份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半导体为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9%。

相反,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排在第一位的虽然也是半导体,但同期出口增长率仅为11%,增长势头仅为进口的1/4。

显然,半导体进出口变动幅度是韩国对华贸易出现逆转的最大原因。

那么,中国半导体产业到底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自中美贸易战升级以来,半导体成为中美对抗的关键领域,中国没少在这方面吃亏。

为摆脱美国的牵制,中国将半导体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攻坚,其重视程度堪比“两弹一星”。

2015年,中国就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新一代IT技术和半导体列为十大战略产业的首位,并成立了国家半导体大基金,募资2041亿元予以支援。

据中国半导体协会透露,截至2019年,中国向制造、设计等排名前50的半导体企业资助了1387亿元。而国务院则对外表示称,到2025年将陆续投入1万亿元人民币。

集邦咨询本月9日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导体IC设计公司排名,中国韦尔半导体首次跻身全球第9位。

在中国集中力量的重点突破中,半导体行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韩媒对此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半导体设计技术的提升。

台湾市场调查公司集邦咨询(TrendForce)本月9日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导体IC设计公司排名,中国韦尔半导体(Will Semi)首次跻身全球第9位,加入了美国高通、英伟达、博通、超威(AMD)等响当当的国际技术企业行列。

二、人工智能(AI)相关半导体技术的强势崛起。

中国在面部识别、平面识别(指纹)、语音识别功能等方面的竞争力很高,这在防疫设备以及无人驾驶方面都有所体现。

中国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教授李宇根对此表示,“现在中国正在大幅增加对传感器和AI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今后可能会一飞冲天”。

此外,韩媒还总结了第三点,它称之为低价半导体的“人海战术”。

它的意思是说在三星和台积电之后,中国以中芯国际为首的半导体企业正在以量取胜。

不过我觉得韩媒危机感过重,这明显言过其实了。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多是没有用的,况且我们还不多。

我们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中芯国际。

虽然中芯国际经过3年的努力,把生产制程从28纳米推进到了14纳米,但距离台积电的3纳米还有很远的距离。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还没有乐观的资格。

不过,无论如何,中国在半导体方面的进展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才会给韩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对比前几日彭博社的芯片行业报道,韩媒这一篇算是从亲历者的角度来补充了一下彭博社的报道。

每个人的体感温度跟整个宏观的真实温度未必一样。

然而毕竟是体感温度在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们,是我们的全部,所以个体就会很容易受到小环境和情绪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今年以来,受上海疫情和动态清零的影响,中小企业和打工人的经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个体的小环境,甚至让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方向也遭到巨大挑战。

不过,跳出个体视角,从宏观的整体数据来看,情况总的来说对我们是有利的。

经济格局还在迅速变化,预期转弱的趋势也在逐步扭转,大家对未来发展要抱以希望。

延伸阅读:意外了,全球20家增长最快的芯片公司竟有19家来自中国大陆

点击「链接」,欢迎关注塔哥F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