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 那个非典肆虐下的中国电商人「非典造就了电商」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17年前 那个非典肆虐下的中国电商人「非典造就了电商」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17年前 那个非典肆虐下的中国电商人「非典造就了电商」,希望能帮助到您。
17年前,那个非典肆虐下的中国电商
2003年,阿里巴巴的一个员工找到时任阿里巴巴CEO的关明生,要管他借2000块钱。
关明生问他,你要2000块钱干嘛?
他说,我已经有电脑了,要2000块钱搞个宽带,这样就可以在家上班了。
关明生给了他2000块钱,员工还现场打了白条。
陆陆续续的,有很多同学在那段时间找他借钱,他都给。据关明生回忆,他借出去的钱加起来大概有30几万,在当时来说是一笔巨款。
与关明生相反,2003年的俞敏洪在到处找朋友借钱,当时政府要求学校停课,大批学生在新东方门口排起长龙,从四楼办公室一直排到楼下,只为退款。
这意味着新东方要退还2000多万的资金,俞敏洪找朋友借了2000多万,这才把学生退款的事情解决。
然而,成本还要继续支付,在危急的时候,新东方的现金流只够支持一个星期。
俞敏洪四处奔波,又借到700万,这才勉强撑住。
这两件事情都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那就是17年前的“非典”时期。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状态,没有人知道能不能挺到明天,事实上,大部分企业都死在了黎明到来之前的黑夜,能够九死一生看到曙光的企业,屈指可数。
17年之后,当我们身处另一种疫情肆虐的今天,回首那段时光时,依然有些惊心动魄。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曾经这样说,如果没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没了,“非典”给阿里巴巴做了最大的推广,当时是每个人被迫用互联网的。
这段话看起来难免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嫌疑,关于非典,马云的看法就要客观得多:非典是挑战,不是机会。非典时期,谁都不应该想到,这是一个机会,而应该想到,大家碰到什么麻烦,我们能够怎么帮助到大家?
当年,马云派遣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赴广州参加广交会,而那位员工也成为了杭州首例非典型肺炎的患者。
这件事像炸弹一样,不仅引爆了整个阿里巴巴,还引爆了整个杭州市。
当时,整个杭州的媒体都报道了此事,连人民日报都专门刊发社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而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隐去阿里巴巴的名字,只用某网络公司替代。
舆论在持续恶化,当时阿里的办公地点在杭州市的华星科技大厦,大厦里的其他公司视阿里为公敌,他们认为是阿里巴巴把非典带到了杭州。于是,阿里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除此之外,阿里的业务也面临严峻考验。当时阿里的员工有600多人,而且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员工们每天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如果要全员隔离的话,阿里很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然而,在如此紧迫的时局下,阿里还是进行了全员隔离,在隔离之前,阿里又联系杭州市电信部门,确保员工家里网络畅通,并能接入公司系统,公司出钱。
正如卫哲所说,非典给阿里带来了巨大的增长,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被全球熟知。
同时,阿里的另一个重要产品淘宝也在风暴中降生。当时的淘宝是一个秘密项目,马云认为to C的电子商务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但几乎所有的高管都表示反对,理由非常简单:当时的eBay在中国如日中天,几乎是不可撼动的存在。
在激烈的反对声中,马云秘密组建了6人研发小组。上线之前,阿里内网有员工提醒公司高管:有一个特质像阿里的网站,可能会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5月10日,淘宝上线,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很快,在特殊的疫情环境中,淘宝获得了大量用户,后来击败了当时的电商巨头eBay,发展成今天的超级巨无霸。
乘上电子商务东风的不止淘宝一家。
非典时期,京东的名字还是“京东多媒体”,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线下零售企业,主营光盘、刻录机等光磁产品的代销业务。那时候,京东已经是该领域最大的全国代理商。
非典来袭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刘强东手里的12家商场,一时间生意全无,无奈之下,刘强东关闭了所有柜台。
随后的20多天,京东亏损了800多万,账面资金仅够维持2-3个月。
随后,有人向刘强东提议:既然线下不能成交,能不能通过互联网交易呢?
于是,刘强东还是尝试在QQ群和BBS里推销商品,发帖回帖,甚至亲自给周边的用户送货。
2004年,刘强东建立了网站“京东多媒体”,同时砍掉所有线下业务,全面转型电子商务。2007年改名“京东商城”,向全品类电子商务平台迈出第一步。
2013年京东年会上,刘强东抚今追昔,明确地指出:2003年,我们因为非典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如今,京东已经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电商巨头。
有人说,是非典成就了阿里和京东。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负责任。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非典只能说是中国电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催化剂,没有这场挫折,中国企业一样可以在时代机遇中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