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装夏卖已经成为商家反季节销售的利器「当当商品调货中要多久」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冬装夏卖已经成为商家反季节销售的利器「当当商品调货中要多久」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冬装夏卖已经成为商家反季节销售的利器「当当商品调货中要多久」,希望能帮助到您。
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11月1日零点,今年“双11”预售的尾款正式开始支付。实际上,从10月20日起,各大电商平台都已经开启了2021年“双11”预售活动。为了在“加长版”的“双11”获得更好的经营业绩,绝大多数商家都搞了预售活动。
商家在线上平台预售商品已经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为了争夺消费者市场,减少库存损耗,快速回笼资金,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预售商品发货时间长、出现不退不换的“霸王条款”等。预售模式中存在的乱象,如何规避?又如何规范?
杭州的杨女士在网上看中一条裙子,100多元的售价倒是不贵,但从下单到拿到货,让她足足等了半年的时间。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可能以后不会再考虑预售商品,因为等待的时间有太多不确定性。
杨女士说:“买的时候,我看预售期大概两到三个月。结果六七月份下的单,十二月份才收到。这是去年的事情。”
如今,电商平台上类似预售商品现象越来越普遍。西安的郭女士说,如果买的是服装,从下单到收货,跨越季节是常有的事。“这种预售经常会遇到,有的是10天预售期,有的是15天,还有更夸张的预售期是30天。我那次是夏天买了个短袖,等寄过来的时候,秋天该穿毛衣了。”
但多位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下单时,网络页面和店家如果事先提示这是预售商品,还可以接受,但有时商品的到货日期需要下单后才能显示出来。
郑州的段女士说:“我是11月1日在网上下单买了一件大衣,但是下单之后显示是12月16日之前发货。这种购物体验还是挺不好的,因为钱已经花出去了,但是货物迟迟拿不到手。”
一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销售服装的卖家告诉记者,按照平台规定,预售期一般不能超过20天或者30天,不同的平台规定有差异,如果超过约定时间就要罚款。但一些平台的监管并不严格。“看他买了多少,买几十万的(商品),那层次就不一样了。如果只是买一两件,这种情况是经常有的。这是个乱象,(无非)就是罚款。”
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商预售越来越普遍,在他看来,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外贸订单涌入,因为外国疫情,订单都跑中国来了,再加上面料各方面跟不上。其实商家也想发货,但是他实在搞不出来。因为每个商家的能力不一样,比如有一些是今天卖明天做,但是他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导致发货慢,甚至发不出,比如面料买不到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开启预售模式。眼下正值“双11”临近,这两天很多平台都在搞活动,预售模式更是成为收割消费者钱袋子的有效销售策略。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是大的电商平台,还有一定保障,如果是小的商家,轻则遇到霸王条款,严重的可能就会遇到电商欺诈。
业内人士说:“如果大商家就无所谓,小商家碰到这种可以打擦边球的(机会),肯定要搞一搞。如果说你是按正常价格去买,他还有一定利润的话,一般是不会存在欺诈的,就算是欺诈,他也不是故意的,他只是想逃避一点自己的责任而已。”
业内人士还表示,在电商平台上,越是价格低廉的商品越要长个心眼,如果这件商品是以预售的方式对外销售,就更要留心。“比如鞋,正版的要卖3000元,他就挂50元,有1万个人买,他说100天以内发货。有的人就觉得50元我给你就给你了,万一给我发了呢。然后过了15天,自动收货,钱到手,他拿这个钱跑了,这种事太多了。这种百分百是有风险的,人家玩的就是这个套路。”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一些商家以电商预售为主,这些店铺的“购买须知”里大多写着:“一旦拍下,不接受任何无理由退款、换款、换色以及更改尺码,中途退款者强制发货,恶意退款、跑单、中差评一律不再交易。”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对消费者来说,预售模式存在一个销售的时间差,从支付预售款到收货的过程,消费者会遇到各种风险,应该谨慎选择。
陈音江指出:“本身这种销售规则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针对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有关监管部门,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也要及时对商家发出一些建议函,对消费者发布一些相应的消费提示。”
陈音江表示,对商家而言,这种新型电商销售模式往往违法成本低,而对消费者来说,维权成本比较高。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陈音江说:“消费者在选择这种预售模式的时候,首先要慎重、理性,尽量跟商家约定一个预售的发货时间。如果不按约定的时间发货,商家是违约的,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没有约定发货时间,确实对消费者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消费者真的遇到这种问题,首先是跟商家去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消协或者市场监管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