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新就业「互联网时代浪潮」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互联网时代的新就业「互联网时代浪潮」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互联网时代的新就业「互联网时代浪潮」,希望能帮助到您。
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新能源汽车会是下一个风口吗?在互联网教育、游戏、租房等业务经历一波又一波毕业之后,互联网打工人开始寻找新的行业机会。
今年年初,原天猫国际市场营销总经理陈赐靓加入哪吒汽车任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原高德地图产品副总裁陈永海加入小鹏汽车担任互联网中心负责人。不只是高管,不少互联网打工人都在观望新能源行业的机会。
脉脉发布的2021年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2021年,以职位供给量的环比增长率计,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增速均超过300%,成为增速最快的领域。在主要公司人才净流入排行榜中,字节、阿里、快手等互联网大厂尽管持续霸榜,但下半年流入指数均大幅低于上半年,OPPO、贝壳找房、 橙心优选等跌出TOP20榜单,小鹏、理想、吉利等车企在下半年成功上榜。
社交媒体上,“互联网程序员想转行新能源汽车可行吗”、“30岁从BAT跳到车企”等话题讨论不断。在各大厂纷纷掀起“毕业潮”之际,行业内避风港难寻,新能源汽车正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打工人的新目标。
互联网新风口难寻 新能源产业链政策稳定高速发展
“活下来,让寒气出传递到每一个人”。任正非“寒气论”过后,华为某某业务线开始裁员的消息立刻在各大平台传播开来。连财务状况相对稳健的一线大厂华为都将经营目标调整为“活下来”,任正非这波内部讲话不仅让华为员工感受到了“寒气”,更让全体打工人重新审视自己所在的公司、行业潜在的风险。
其实无论从数据层面还是实际的就业环境感知,近两年打工人早就感受到了足够的寒气,互联网教育一年前刚刚经受了一波巨大的冲击。李祥2016年大学毕业之际加入学而思,四年间从基层老师做到管理层,后跳槽至另一家刚刚起步发展在线教育的平台,轻松实现年薪百万。但随着政策调整,百万年薪变得不再可持续。
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十几年间,一波又一波互联网打工人对诸李祥一类的互联网造富案例屡见不鲜。身处其中的从业者非常清楚,想要迅速获得职级和薪资待遇上的提升,首先得选一个处于风口上或者至少是迅速发展中的行业,再叠加自身的努力。但回到现实,互联网教育、游戏、金融、团购、跨境电商等一度疯狂扩张的业务或受政策影响、或已被验证业务模式跑不通,逐渐回归理性。
“今年跳槽机会本来就不多,30%的涨幅更是难上加难”,试图跳槽的王睿表示。正如很多行业内人士所说,早年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从业者都默认跳槽就有30%甚至更高的涨幅,如今行业发展放缓,工资水平也很难跟从前一样疯狂。
互联网行业之所以人人争当“跳跳蛙”,就在于公司内部晋升本身就没有跳槽升职来的容易,如今随着行业扩张减速,新入局者的晋升空间更受到限制。在美团工作近四年的赵昱表示,现在公司能带人、带团队的都是工作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资深员工,在公司内部虽然我的职级已经不低了,但是想带团队基本没什么机会。今年早些时候她拿到了某D轮能源解决方案企业的offer,最吸引她的点就是该公司承诺入职后她将作为一个小团队的leader。
无独有偶,毕业就进入字节跳动工作了近三年的李俊也表示,入职以来职级是有提升的,但自己依然是团队经验较少的成员,业务内容也没有太多的变化,一直是比较初级的内容。尽管李俊从入职以来就明白,大厂更强调人的螺丝钉属性。但彼时他认为,对某一块业务的深入了解能让他变得更专更精,再加上大厂背景,也是一条比较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而如今停滞不前的现状让他有些焦虑。
相对于互联网,制造业的政策导向则稳定的多。在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汽车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始终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政策层面上支持的基本态度短时间内不会变化。这意味着对从业者来说,干着干着行业消失了的窘境不会重现。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在3060目标下,交通领域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点,新能源汽车浪潮在全球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一方面经过前期的政策引导与市场培育,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成为市场推动增长的产品。另一方面近期国常会明确将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双重利好下,新能源行业整体前景乐观。
新能源产业工资水平有提升 经验匹配度、行业文化差异或成阻力
高速发展变革中的新能源行业正在打破传统制造业薪资待遇无法与互联网匹敌的尴尬境遇。蔚小理上市后缔造了新能源造富的新神话,被称为互联网造车的新势力不仅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用户、品牌运营思路,也带来了新的雇主文化。
以广州为例,猎聘网上,小鹏招聘的3-5年经验的传感器融合算法工程师给出的薪资待遇为20-35K*15薪,而百度招聘的同样要求的类似岗位开出的薪资待遇是18-35K*16薪。吉利、长城等大力向新能源转型的企业中,新能源、智能网联相关岗位也开出了动辄15K以上的工资。整体来讲,尽管薪资水平不高于互联网行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肯定是风口,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饱和了,在走下坡路,所以我也在看机会”。就职于某智能手机大厂负责品牌相关工作的李莉说,“入职以来工作强度还是挺大的,基本上晚上11、2 点才到家,但始终这么卷也看不到什么前景。还是想换到更有前景的行业去。”
不过几经挑选,李莉最终没有行动。因为她所在的城市新能源汽车相关公司并不多,有限的选择中,开出的工资与她现在的收入水平相去甚远。“降薪跳还是比较难接受,可能现在各行业研发岗位薪资水平相差不多了,但是我们这种偏职能的还有很大的距离,再观望个一两年吧”。李莉略显无奈的表示。
职能类岗位跳槽至新能源企业的确需要更大的勇气。于个人来讲,这个抉择就像当初企业要不要进行新能源转型一样犹豫。现在的工作尽管空间有限,但目前依然收入不低。换个赛道是否就赌对了,能否发挥自身优势都是问题。
经验匹配程度也是互联网人跳槽去新能源汽车的难点。 即使车越来越智能化,但碍于使用场景、终端的区别,智能座舱、车机系统与很多互联网产品的整体逻辑有很大差别。在字节跳动抖音业务线的做内容推荐的产品经理张旭表示,考虑过理想等新势力,但是他们没有和我现在做的内容比较接近的岗位,他们更需要有座舱相关经验的PM。
不仅是产品岗,部分研发岗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快手做后端开发的孙桐桐原本计划在北京工作几年后回家工作,老家的大型车企成为她的首选。但在投递过程中他发现,在互联网中很多核心业务线都有后端岗位,但在车企中后端岗位主要在企业系统建设等相关业务中,看起来比较边缘。“很多车企与互联网的工作模式也不太一样,在这类业务线中一般没有产品经理这一岗位,需要开发自己跟项目对需求” 。面对完全不同的工作流程和业务,孙桐桐也陷入了纠结。
脉脉上关于企业文化的讨论也引起了孙桐桐的注意。“车企其实跟互联网行业的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制造业,很多车企延续了以往师带徒的传统,比较强调上下级观念。而很多互联网企业强调平等,不讲title,所以企业氛围不太一样”。脉脉认证为某车企HR的用户表示。
孙桐桐、李俊等人表示,企业文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职业选择,作为一毕业就进入互联网大厂的打工人,几年下来习惯了互联网行业这种弱化领导、提倡创新与质疑的企业文化。很难评判两种风格孰优孰劣,但骤然切换,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文化冲击”。
从宏观的人才流动来看,2021年纯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互有流动,但纯互联网向新能源汽车的流入指数为8.6,略高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流出到纯互联网的指数7.5。某种程度上,打工人也在用脚投票选择他们认为有前景的行业。
当内卷、同辈压力、毕业成为年轻人口中的热词,也就很容易理解打工人在职业判断、行业选择方面的谨慎与焦虑。无论互联网打工人是否选择跨行业跳槽到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已成定局。但能否容纳更多的其他行业人员流入,还要看随着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
*文中出现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