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app卖鞋「毒的股东」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毒app卖鞋「毒的股东」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毒app卖鞋「毒的股东」,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章航英
2020年1月1日,国内最大的球鞋转卖平台“毒”APP改名了,新的名称叫“得物”APP。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得物APP注册用户1个亿,DAU大约800万,目前其估值也超过10亿美金,在球鞋交易细分领域中处于领先位置,可谓一家“毒”大。
作为一个具有庞大用户基数的平台,改名不可谓伤筋动骨。那么,“毒”改名的逻辑是什么?
创业四年,估值超10亿美元刚刚过去的2019年度关键词,一个“炒”字众望所归。而炒鞋,也成为这一年最火的生意。这一年,“AJ”被搜索了3900万次,“炒鞋月入百万”“4天暴涨900%”撩拨着人们狂热的神经。
这一波炒鞋潮,也催生了一个估值10亿美元的“毒”角兽。据企查查,得物APP最新一轮融资是在2019年4月获得DST的A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
得物APP历史上,获得过虎扑投资的天使轮投资,及王思聪旗下普思资本的Pre-A轮融资。
2015年,得物APP脱胎于虎扑社区,一众“直男”消费群体与球鞋文化是其天然的温床。这之后几年,踩中潮鞋文化爆发的节点,再加上王思聪不遗余力站台,利用其微博影响力推广,得物APP以在线鉴定交易的模式迅速成长为国内球鞋交易第一大平台。
得物APP是典型的C2B2C模式的球鞋交易平台。买家拍下球鞋后,卖方自己发货到得物APP平台,经过平台鉴定师鉴定后,再由平台寄送给买家。据悉,得物APP的盈利模式是抽取佣金——约为卖方成交价的7.5%-9.5%,以及收取买家的鉴定费(5元/件)。买家有一次免费鉴定的机会。
目前,得物APP已经累计鉴别超过42175740件货品。
得物APP上,每天平均在线约50名鉴定师,这之中,有的鉴定师日均鉴定数量超过1000件货品,普遍有几十至几百人排队求鉴定,等候一位AJ鉴定师鉴定的排队人数甚至超过1000人。
简单换算一下,鉴定师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最快可以1分多钟鉴定一双鞋。
过去的一年,得物APP曾陷于不少“假货风波”。而得物APP的解释是,鉴定过程中不免出现少量误差。
要做男版“小红书”?作为最直观的品牌认知,改名的风险不言而喻。不过对于得物APP来说,似乎已有准备,势在必行。
首先,张口读一下就会发现De wu du,“得物”与“毒”字在发音上具有强关联,正如有网友表示的“四舍五入等于没改名”,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记忆成本;
另外,得物APP团队调研发现,新用户第一次看到“毒”的时候,对其提供的服务是模糊的,希望通过改名为得物APP加强它的商品属性,给外界带来更清晰化的品牌认知。
据了解,得物APP改名后仅用于品牌名称升级,业务定位与服务均不变,核心服务依然是潮流电商和潮流社区两大类。
另一个关键信息是,新的一年,得物APP将不断扩充潮流品类。它正在持续引入头部运动潮牌入驻,比如罗志祥、汪峰、陈赫、李晨等明星将在得物APP发售其主理品牌。
2020年,得物APP的目标是打造面向年轻消费者的“潮流网购社区”。怎么看,都像是男版“小红书”。
小红书的定位是年轻人生活方式平台,“美好生活分享社区”,女性购物种草平台。2018年6月,小红书获得超3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30亿美元。
如果你对得物APP的印象还停留在“炒鞋”上,那么它想在新的一年彻底打破这个界限。
得物APP主页是热门话题推荐,分享包括了健身、穿搭、咖啡、手游等。在商品品类中,除了球鞋外,还有潮搭、潮玩、手表、数码、箱包等多个类目,最明显的便是多了“美妆”类目。
得物APP创始人兼CEO杨冰表示:“品牌升级是得物APP打开新十年的方式。进入新的20年代,消费升级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题之一,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世代正在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年轻用户在满足了衣食住行这样的基础生存需求之后,对附有文化价值消费品的需求是必然选择,潮流文化和时尚消费是年轻用户消费升级的重要选项。”
过去的一年,伴随着“炒鞋”火热,争议也随着而来。比如,得物APP平台上的假货问题,鉴别高佣金受质疑、更严格的监管等困扰着这个平台。去年,得物APP还首次提出“鞋穿不炒”的倡议。
除“鞋”之外,得物APP显然还想探索更多年轻用户潮流文化的消费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