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芽母婴平台「蜜芽宝贝加盟店」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蜜芽母婴平台「蜜芽宝贝加盟店」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蜜芽母婴平台「蜜芽宝贝加盟店」,希望能帮助到您。
来源:搜狐网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母婴行业的热度逐渐升高,各大母婴平台争奇斗艳,看上去为这个行业带来了许多可能性。
可这一片繁华依然掩盖不住各大平台的丑闻,贝贝网、蜜芽、宝宝树……这些母婴行业的代表平台无法避免的问题,也反映着这个行业的不成熟,从本质上来看,它们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多到让人头疼。
泄露用户信息,贝贝网玩死了自己
不久前,知名母婴电商网站贝贝网被曝出泄露用户信息。包括个人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等等信息,消费者们惊出一身冷汗。
作为垂直电商,贝贝网在母婴领域可谓是春风得意。2014年至今,先后获得IDG资本、高榕资本、今日资本、北极光等数亿美元的投资。2017年时,贝贝网估值就已经来到了数百亿美元。
然而在消费者信息遭泄露之后,陷入“诈骗门”的贝贝网已经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多达数百万。
来看一个例子:2018年11月11日,一名消费者在贝贝网买了6瓶蚊香液,迟迟未收到货之后他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需要提供购买信息和订单号,进而退货退款。
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提供银行卡号以及验证码之后,没过多久自己账户里的八万元不翼而飞,而贝贝网却没有对此事做出任何实质性回复。
12月10日一名买了婴儿内衣的消费者也接到了同样的电话,“工作人员”称内衣甲醛超标,在准确说出消费者信息后赢得了信任。再之后就是一个套路,点击链接输入信息,夫妻二人的财产全部丢失。
贝贝网的建议只是截图留据,然后向警方立案。
对此,贝贝网表示是自己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存在漏洞,从而被不法分子钓鱼。三言两语甩了个干净,但这些不痛不痒的发声,又怎么能让消费者满意?
除了信任危机,贝贝网的经营模式也备受质疑。
比如策划许久的贝店。
贝店以“自用省钱,分享赚钱”为运营模式,宣称开贝店就相当于开一家自己的网上超市。无需囤货也不需要担心货源问题,这种“自营 品牌直供”的模式看上去和当下的社交电商相吻合。
可贝店店主的盈利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拉人头、发展下线,依靠团队销售额与邀请新人产生佣金来盈利的方式。贝店也屡屡被消费者投诉涉嫌传销。
转型受挫融资乏力,屡上黑榜丢失人心,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过去三四年多次收到用户对贝贝网的投诉。其中,用户卢先生2016年10月31号在贝贝上购买了花王纸尿裤,订单号:330555837775781281。一周后到货,使用没几天女儿私处就出现红肿,为此11月7号在贝贝上又购买了木瓜膏,擦拭了脖子后出现红肿痱子,觉得不对劲先是查了纸尿裤是否正品,跟网上说的一对比及跟之前从京东买的对比发现有问题,每个花王纸尿裤的魔术贴上,有很多小兔子的图案,正品花王的小兔子是可以重合的。但是贝贝的花王纸尿裤并不符合,京东购买的花王纸尿裤符合,并且使用没有出现问题。找了平台,平台不承认产品是假货,只同意退货退款,现在木瓜膏又出现问题……类似的问题近年来贝贝网屡屡被投诉,产品存在仿冒品,也会让用户对平台产生抵触情绪,一旦在危机中失去信任,将很难挽回此前的口碑。实在难以想象贝贝网要如何重拾人心。
蜜芽深陷传销罗生门
深陷传销的还有蜜芽网。今年三月末,蜜芽被投诉:蜜芽利用营销多级分销返佣获利,缴纳399元成为会员,涉嫌传销,产品虚假。
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开通蜜芽的399plus会员,成功之后他会获得100元佣金。他的上级则会获得150元的佣金,再网上一级则有80元佣金,层层递进让人不禁想起传销。
只是这种拉人头的方式更隐秘一些。
而且399只是一个入门的门槛,当你的业绩达到6万元时,直接邀请的会员人数达到50人、或者直接邀请20人,间接邀请80人,你可以升级为蜜芽的“铂金培训师”,享受的待遇和分成也会随之不断增加。
100万元就是终极boss,如果你的团队当中有10个铂金培训师,其中一半是你自己培养的,团队会员数达到1000人,业绩达到100万元,那么你就是蜜芽的钻石服务商。权益自然会更加丰厚,比如邀请一个人就能有280元的佣金。
这一手利用客户拉去客户的牌打得是真不错,月入过万也是蜜芽最吸引人的地方。只不过这种体面的疑似传销已经是游走在法律边缘。
什么是传销?
1.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2. 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牟取非法利益的;
3. 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结合《禁止传销条例》的内容,再来看蜜芽的plus分级制度,可以确定传销无疑。
但蜜芽方面对于传销却是讳莫如深,在微信和微博里找不到任何相关内容。如果你想了解何为plus会员制度,蜜芽也不会给出清晰明确的概念。说实话,这种“借刀杀人”式的传销,甚至比诈骗还可恶。
蜜芽CEO刘楠曾表示:如果蜜芽没有特色,随时可以被大平台取代。当有了特色,就有了给用户创造不一样价值的机会。我们解决流量被垄断的方法是用会员制,我们解决供应链没有差异的方法是精选品。
但如果你的特色是变相传销的话……一个成熟的电商平台开始玩分销返佣,那已经足以说明它的业绩、用户增长情况。
蜜芽的发展策略有两点,一是精选品,海淘起家的蜜芽主打海外精选,与各大奶粉婴儿辅食巨头合作后,逐步站稳了跨境电商的阵脚;另一点则是会员制,采取拉人返佣的方式进行裂变,甚至不惜冒着传销的危险。
这样的生存之道有失偏颇,虽然2016年初蜜芽开始进行线下布局。发展了乐园、母婴店,异业赋能培训机构、月子会所、孕产医院等,但蜜芽还只是停留在2016年10月份的E轮。一番作死之后,不仅融资和上市遥遥无期,就连前景也蒙上了一层浓雾。
流血上市的宝宝树,恐沦为阿里导流工具
而有着“互联网母婴第一股”之称的宝宝树,在过去三年亏损20亿后流血上市。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宝宝树2018年营业收入7.6亿元,毛利为5.99亿元,增长30%,经调整利润净额2.01亿元,同比增加29.7%。
这是宝宝树17年后首次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广告业务的增加。相应的,宝宝树电商业务18年同比减少59.3%,仅占据总收入的17.8%。
2018年6月,宝宝树与阿里巴巴谈判后减少了直销的商品采购、清理库存以及减缓供应商的收购及续约。
2014年宝宝树开始涉足母婴电商领域,推出了“美囤妈妈”这个主打C2M平台,这么一个主打低价产品,完全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模式似乎更能俘获消费者的心。但市场的发展却让一起垂直电商梦想逐渐枉然,在这么一个快消费时代,C2M的低价能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但却无法对零售行业形成影响。
2017年时,以京东天猫为代表的综合电商母婴渠道占比62%,垂直电商份额仅占19%,相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劣势。
而现在的宝宝树将电商业务托养在阿里巴巴,未来甚至极有可能关闭自营电商业务,完全导流到阿里旗下的平台。这样一来,手握巨大流量池的宝宝树,似乎要沦为阿里巴巴的导流工具。
宝宝树的变现模式主要分为电商、广告以及知识付费三大块,虽然他们一直宣称社交和内容是自己的支柱。但实际上2018的知识付费仅为0.28亿元,占总收入3.4%。
那么电商业务被调整,知识付费可以忽略不计,广告就会成为宝宝树的主要收入来源。事实上,过去四年里,宝宝树的广告业务占比均超过五成。尽管这几年当中宝宝树一直在寻求破局之法,但从目前的盈利结构来看,宝宝树还是无法改变自己营收单一的问题。
而且阿里巴巴除了涉及宝宝树电商版块之外,对广告部分的占比也在逐渐增大。数据显示,宝宝树与母婴并无直接相关的广告收入占比已经由2017年的22.8%增长至2018年的27.4%。
2018年宝宝树源于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为44.9亿人民币,占广告总收入7.5%。随着宝宝树和阿里关系的进一步深入,这个比重或许还会不断增加。
如此看来,以母婴立足于行业的宝宝树在上市之后,似乎开始逐渐转型成为阿里巴巴的广告工具。电商业务与广告业务均被阿里所用的宝宝树,似乎未来只能沦为后者的引流工具。
母婴电商难自救
事实上,不仅上述这几个平台,整个互联网母婴行业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内忧外患。
宝宝树上市之后,中国的母婴电商行业似乎被踩了一脚刹车。近八个月来没有一家平台获得融资,而对于这些互联网企业而言,一旦离开了资本市场的支持,那和半只脚踏入地狱无二。
首先是大环境的不利:
二胎应该是最好的环境背景,2018年中国出生的宝宝多达1523万人,再加上3岁以内的孩子的话,小孩子的数量和消费需求完全可以支撑起这个行业。据统计,中国母婴电商市场规模已接近3万亿,奶粉、纸尿裤、童装玩具等产品的消费频次和价格都很高。
但这个庞大的市场却并没有支撑起垂直母婴电商平台,宝宝树18年总营收7.6亿元,育才网络1.1亿元,两家公司的营收增速都在20%左右徘徊。
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但整个母婴电商平台的营收连营收规模的1%都达不到,用户到底都去哪里了?综合电商平台还是他们最放心的选择,比如京东和天猫国际。业内甚至有人戏称,哪怕选择代购,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为孩子和自己选择母婴产品,都可能不太考虑垂直电商,最重要的参开标准就是靠谱与否。看起来,这是母婴电商业务死循环的开始。
其次是平台的内忧外患:
国内的垂直母婴电商平台非常多,贝贝网、蜜芽、宝宝树、辣妈商城等等。用户在这些平台挑花了眼,但是品质也毁誉参半。尽管宝宝树、育儿网都已经上市,但其他平台却不承认二者的龙头位置,行业内部竞争非常激烈,大家也在行业规范和产品品质、用户服务等方面屡屡出事。
外部,母婴电商们还要面对来自京东、阿里、苏宁、国美等综合电商的竞争压力。
事实上,与垂直电商比起来,综合性电商的优势也要更大一些。
首先是他们有着稳定的客流,这要得益于他们在C端的基础优势,因此B端商家也更愿意和他们合作。而在各个场景方面,例如支付、物流以及售后方面,他们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可以选择,肯定还是大平台要更放心些。
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母婴品类交易份额排名中,天猫的份额超过了整体市场的一半,以52.9%排名第一;京东位列第二,市场份额为17.7%;苏宁红孩子的市场份额为7.5%,排在第三位。唯品会、当当、亚马逊、1号店、聚美优品分列第四到第八名。由报告可见,从整体格局来看,大型电商依然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垂直电商平台份额很小还没有进入前八名。2019年618期间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京东超市母婴品类累计售出1000万罐婴幼儿奶粉;苏宁易购尿不湿、奶粉、儿童玩具等母婴产品同比去年增长150%;天猫母婴则是开售两分钟,成交额破亿,十七分钟突破五亿大关。
最后是品控引出了更多问题:
由于竞争激烈,同款商品各大平台的价格差距非常大。为了吸引消费者,平台只能把商品价格一降再降,最终入不敷出,产生亏损。
那么当价格战打响之后,平台难免会疏于管理,导致商品质量不佳,售后服务也不尽人意。在这方面和各大综合性平台相比,自然会落入下风,大大降低消费者体验度。
为了挽回颓势,母婴电商平台们也开始自救,比如玩社区、自营和内容等等。
贝贝网、蜜芽网开始效仿拼多多推广拼团商品。除此之外,垂直母婴电商平台也开始涉足社群电商,以社群来撬动消费需求。这看上去是可行的,毕竟很多宝妈经验欠缺,孩子会推动她们去进行互动,人人可做店主再结合自由发布的购买内容,二者似乎能为母婴电商们带来新的春天。
可结合到母婴的特殊性,这一切就没有那么美好了。
内容方面,母婴的产品质量是重点,一旦用户在某个平台上买到了残次品,任你内容玩出花来,我也不会再去选择你的商品。同时好口碑变坏,坏事传千里,社群方面就像上文提到的,做不好就是传销,游走在法律边缘。
而在品牌自营方面,它对于供应链的要求极其严格,物流售后都是考验的点,自营产品想打破消费者的认知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这对于店小利薄的母婴平台而言,挑战很大。
事实上,2019年的母婴市场还在变得更有想象空间。2018年年末,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已经达到近三个亿,相较2012年增长了11.28%。2019年极有可能继续增长,需求拉动和各大平台布局的情况下,中国母婴电商市场规模很可能进一步扩大。
那么对于垂直母婴电商平台来说,好好调整自己,才能跟得上行业的发展。既然线上的运营模式以及产品质量成为无法避免的痛,那么布局线下似乎也是一条出路,把控好商品品质,提高线下消费者的体验度,很有可能带来新的惊喜。
线上问题被频频曝光的时候,母婴平台不妨换一条思路,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京东曾宣布要在全国布局5000家线下母婴店,宝宝树也曾宣布要在全国建立3000家早教中心,经历电商爆发期之后,把目光转移到线下运营是可以尝试的。
也只有寻求新的方式,他们才有可能在巨头打压、竞争激烈的格局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