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我国」把握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 2014-04-15 17:56:37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技术我国」把握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


“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产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唯有准确把握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重视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兼顾不同层次的创新需要,从而真正实现以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阶段特征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从生产能力追赶到技术追赶的过程,产业技术进步从模仿制造、引进技术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结合。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技经费筹集额和研究开发(R&D)支出的增长速度均超过GDP的增长,产业技术发展和创新进入转型阶段,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科技支出总量进入世界前列,但研发强度与创新型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R&D支出总量居世界第二,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超过部分高收入国家水平,但与创新型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制造能力居世界前列,创新能力为中上水平。
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一;根据相关组织发布的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在141个国家中,我国位居第34位。
三是创新要素逐步向企业集聚,企业创新能力呈二元结构。
一方面,企业已经成为创新投入的主力军。2002至2012年,企业执行的R&D支出占全社会的比例从61%增至74%,高于美、英、法等国。另一方面,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始分化。少数创新型企业与多数跟随企业并存。一些行业排头兵企业如华为、中兴等的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世界水平,在部分领域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但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技术跟踪和模仿制造,以及低端加工制造和低价竞争阶段,难以较快积累足够资金和技术能力。
四是市场力量驱动企业多种形式创新,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创新为主。
近些年,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投入力度,产业技术进步从依靠跟踪模仿和引进生产能力逐步转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研发相结合。
五是不仅高技术产业需要创新,我国传统产业亦具有创新优势。
目前,尽管企业R&D支出相对集中在中高技术行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传统的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创新优势大于高技术制造业。我国要继续保持传统产业的制造和创新优势,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六是部分领域从技术追赶走向局部赶超。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在从量变到质变,在部分领域从模仿、追赶者变为同行者,少数领域实现赶超。如,目前中国制造的白色家电产品已超过全球市场的60%,海尔、格力等行业排头兵的R&D强度与国际同行基本相当。在电信系统设备制造领域,华为、中兴跻身世界同行前五位。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等系统技术应用已成为世界的领跑者。少数企业已在部分国际标准中拥有话语权。如,我国已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
七是我国仍是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净进口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性较大。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大部分企业通过模仿制造和技术改造,在做大企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逐步积累创新能力,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
其一,在技术成熟的产业领域,从模仿制造到自主研发。
在技术比较成熟的传统制造行业,大部分创新型企业经历了从引进生产能力和技术,通过反向工程,逐步形成自主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能力;创新模式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到自主创新。如,格力电器从一个手工制作窗式空调的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排头兵。目前,格力电器拥有国内外专利6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300多项。又如,华为是从制造电话交换机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电信设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跻身全球电信设备制造领域的第二位。
其二,依托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国产化和工程项目运行自主化。
国家有关部门专门设立了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计划,利用我国市场规模大的优势,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进行集成创新和改进创新,部分领域步入国际前列。目前,我国在大型水电站、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等重大工程技术应用和成套装备的应用能力已达世界领先地位,一些特大工程技术项目的建设提升了我国在制定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
其三,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科技体制改革与创业环境建设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与市场结合,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了兴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氛围。同时,搭建服务平台和创造良好的园区环境,推进创新创业企业成长。近些年来,国家批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为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在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方面先行先试。
其四,以引进技术起步规模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确定了七大战略性产业。在各级政府推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部分行业的生产规模进入世界前列。总体看,我国是依托国内市场规模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基本与国外处于同一起跑线,目前我国的风机产量、风电装机容量、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都居世界第一,生物燃料的生产能力等也进入世界前列;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等系统技术的工程应用规模和水平进入世界领先地位。
其五,集中力量实现国家战略领域的技术突破。
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战略地位的领域,难以通过引进获得技术,必须集中力量自主研发。如,我国在航天、深海等领域已进入世界前列。这些技术突破实现了国家战略目标和用途,提升了相关高技术产业的水平。未来,要继续加强这些战略领域的深入开发,逐步实现其在民用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其六,具有中国元素的突破性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性创新大都是有中国元素的创新。民营企业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北大方正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等。这些突破性创新大都是民营企业实现的。他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国这类具有较大影响的突破性创新还很少。


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启示


综上所述,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几点启示。
第一,产业技术创新以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应分类制定战略与政策。
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处于技术追赶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不同。面向广大消费者市场的产业技术创新,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主要通过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普遍性政策予以支持。在战略性领域和技术被封锁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则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如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等战略领域的技术突破都是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市场换技术,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引进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方面,政府营造各种园区环境和提供服务,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此,应根据现阶段产业特点和外部环境分类制定战略和政策。
第二,创新不是为了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应强调市场的适应性。
实践证明,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创新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凡是能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效益的创新都是适应广大市场需求的创新,包括根据市场需求对已有技术进行适应性改造、商业模式创新等。因此,既要克服追求显示度,而不顾市场效果的倾向;也要防止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人家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第三,创新能力是长期积累的渐进过程,应兼顾不同层次的创新需要。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创新处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进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的阶段,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向自主创新转化,对基础研究和行业共性技术的需求增加。因此,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应考虑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需要。
第四,不仅要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还要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创新优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创新优势大于高技术制造业。随着要素成本上升,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加强技术、管理创新,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因此,创新政策要克服重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轻传统产业的倾向,对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一视同仁。
第五,市场是重要的创新要素,应加强创新的需求政策。创新政策不仅要鼓励增加创新投入,更要重视需求侧政策。要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以多种方式为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通道,使企业创新能够在市场上获利,是对创新的最大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 吕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