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华体育利好「舒华室外健身器材价格表」
最近很多人关注舒华体育利好「舒华室外健身器材价格表」,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舒华体育利好「舒华室外健身器材价格表」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只关注体育
城市 · 赛事 · 品牌 · 传播
公众号 | 互联网 体育
作者 | 林嵩
12月15日,舒华体育(以下简称:舒华)迎来上市一周年纪念日。梳理舒华在这一年取得的成就: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中国健身器材供应商、与华为在鸿蒙技术层面达成合作、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自主研发出速度与力量反馈系统……
与此同时,外部竞争环境激烈,以爱康、乔山、泰诺健等为主的国际大牌牢牢占据中国健身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也有英斯派、金陵体育等本土品牌与之抗衡;线上市场更是挤满了上百家小微企业;再加上keep、小米等这些坐拥亿级用户的互联网健身巨头的入场,健身器材行业可谓僧多肉少。
舒华在这种情况下杀出重围,赞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无疑将对品牌增添不少能量。
— 1 —
入驻三大冬奥村健身中心
据舒华官方介绍,三大冬奥村健身中心目前已经建设完成。舒华体育根据比赛项目类型、运动员特点、健身中心场地空间等,量身定制了专业、科学的健身训练解决方案。入驻产品全面覆盖了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等完善的相关运动健身器材,包括跑步机、动感单车、多功能拉伸机、力量训练器械等,并因地制宜完成了空间规划布局与运动功能分区。
张家口冬奥村健身中心
针对冬残奥运动员的特殊性,舒华对一些产品进行了人性化设计,例如舒华此次配备的“擎天系列力量器械”,可以满足运动员单侧力量的训练,对于需要重点提升下肢或手臂力量的运动员非常有帮助,也可以满足运动员多维度肌肉拉伸。
而针对冬奥会三大赛区的比赛项目类型,舒华也配备了不同的产品。例如北京赛区以短道速滑等冰上比赛为主,对于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与耐力有极高要求,除了综合训练框架、分动式力量设备外,北京冬奥村健身中心还配置了更多以下肢为主导的有氧训练器材。
据舒华体育品牌总监王伟伟介绍,舒华为冬奥村健身中心配备的训练器材,都是经过上市考验后的成熟产品,并且公司针对竞技体育职业运动员一直都配有独立的产品线,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北京冬奥村健身中心
事实上,在入驻冬奥村之前,舒华产品就已经先后入驻索契冬奥会、里约奥运会以及平昌冬奥会的“中国之家”,后又入驻了国家体育总局多个国家队训练基地,并在东京奥运会时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训练保障和服务。
— 2 —
六大产品线覆盖全场景服务
在冬奥会的荣光背后,舒华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商业版图。2020年,舒华在上市之际确立了“三大领域、六大产品线”的基本框架,“三大领域”是指To C、To B、To G,“六大产品线”则覆盖家庭健身、商用健身、全民健身、体能训练、老年健身、校园体育的全场景健身服务。
而在此前,舒华体育一直以 C端的家庭健身器材为主,主要营收来自于室内健身器材和展示架。在其后的调整中,舒华开始向商用健身、企事业健身领域发力,开拓全民健身、体能训练、老年健身、校园体育等六大版块。产品全面覆盖“从室内到室外,从青少年到老年,从普通用户到专业运动员”等各个细分领域,实现全场景覆盖。
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舒华体能馆
针对这一转变,王伟伟表示,由于国内健身器材各细分市场相对体育鞋服装备市场容量偏低,单一集中于某一细分领域,企业销售规模会大受限制,更难以支撑规模化研发支出和品牌化经营运作。
另一方面,健身消费行业几乎每年的业务方向都在发生变化。早在几年前,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对To G的厂商来说就是个很好的红利期,但到户外健身器材全面普及后,这个红利就不明显了。而近两年疫情的影响、今年“双减”政策等不可控因素,都导致行业每年的市场动态和方向变动较大,想要迅速跟上市场变化就需要全面出击。
此外,由于体育市场集中度不高、碎片化严重,消费场景也越来越细分,不同细分群体的运动类型、运动诉求都更加细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抢占细分市场,只能做专项业务输出,才能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
随着商用健身和全民健身版块等To B和To G业务的兴起,新的产品线确实为舒华来了一些新的商机。
以全民健身版块为例,舒华承接了温州“百姓健身房”项目,为温州市建造了200多家“百姓健身房”,参与了浙江湖州章家埭、上海祝桥镇、天津丁字沽等多个国家体育总局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试点,以及西安浐灞全民健身园区、湖北省多个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西安浐灞全民健身园区
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这对舒华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新的商机。
另外,舒华的六大产品线,也填补了青少年健身和老年健身这两大领域在供给端的空白。关于青少年健身和老年健身的市场需求,前者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势必会生长出一个新兴市场,而后者,老年人作为国内主流健身群体,甚至比年轻人更有钱有闲,毅力更强,可挖掘空间也不容小觑。
— 3 —
全方位布局迎接新挑战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全场景健身业务的覆盖,涉及产品品类较多,对舒华的产品创新、研发投入、各个业务营销投入,以及品牌化运营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王伟伟甚至直言,健身器材行业各个业务板块都竞争激烈,这将特别考验公司的管理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面对这种综合能力的挑战,舒华也在各个环节加强了布局。
在研发方面,舒华开发体能训练和商用健身业务线后,对产品研发要求更高,公司目前在产品研发投入上遵循的是三七法则,也就是用70%的研发经费投入到30%的产品上来。舒华方面表示,与2016年相比,2020年舒华的研发投入增长了近4.6倍。
舒华智慧健身体验馆
在销售渠道方面,舒华在全国建立了近千家线上线下销售和服务一体化渠道,全球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建立了优秀、稳定的销售队伍和人才体系。截至今年6月,舒华已发展经销商 230余家,经销商以专卖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和超市中设立店中店等多种形式覆盖各级市场。同时在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平台开设直营旗舰店。接下来,舒华将进一步打造“线下 线上 异业联盟”三位一体的销售体系。
在课程内容运营方面,舒华着重打造健身直播式的课程内容,并根据家庭健身、校园体考、户外健身等多场景来设计科学有效的健身课程,同时开展ACSM培训服务,研发和制作适合家庭用户、老年长者、青少年等“课程 器械”的整体训练计划。
在品牌方面,舒华通过明星代言、网红KOL合作、短视频、直播课、罗永浩直播带货,以及赞助综艺节目等方式,进一步建立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并通过与中国奥委会、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中国健美协会等顶级资源合作,打造品牌IP,以及通过参与国内外专业展会打造标杆案例等,来进一步塑造品牌实力与信任感、建立品牌忠诚度。
在服务方面,舒华已建立了近千家线上线下销售和服务一体化渠道,拥有专业、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可快速响应市场服务需求。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能够对售前、售中、售后的各类问题进行一站式管理,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7*24 ”小时无忧管家式服务。
— 4 —
走适合自己的路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舒华也逐渐从传统健身器材生产商转变成一个专业、科学的运动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并确立了“产品智能化,运动娱乐化、运动科学化”的发展思路,与国内外权威机构,以及华为、腾讯、阿里等科技型企业合作,打造全场景智能健身解决方案,实现“让运动更简单”的企业使命。
据介绍,在确立三大领域和六大产品线后,舒华体育的下一步是要逐步打造成“硬件 软件 课程内容 专业健身教练”的健身平台化企业。以硬件为支撑,配套软件和课程服务,后期再引入线上健身教练,为用户打造一套完整的健身系统。
从实体到平台,这种转型路径在国内这些年的经济社会中越发常见,是很多传统企业谋求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很多国际案例中,很多巨头的发展路径与本土企业不太相似。以全球当前市值最高的健身器材企业——PELOTON为例,主要是通过课程来驱动硬件销售。
尽管课程消费已是一种趋势,但目前国民在健身器材上的购买欲望依然不高,从国内一些类似的平台型健身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目前在变现方面的尝试并不是很成功。
国民对健身器材的消费意识还不够高,具体到数字上的表现又如何呢?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健身器材的整体规模700多亿,其中400多亿属于出口,剩下近300亿里还包含着众多国外品牌。而在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大牌垄断的情况下,留给本土品牌的市场空间少之又少。
而据《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美国运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3%以上。相比之下,中国的健身人口渗透率仅维持在5%左右,与美国相距甚远。当然,中国若能达到23%的运动人口占比,其健身器材市场规模预计将超3千亿元。
此外健身器材每年的增长量也非常有限,不像鞋服每年有20%~30%的增长,器材行业每年大概只有10%的增长,可以说整个行业依然增长缓慢。
由于中国的健身市场并未被充分激活,很多人即使有运动健身的习惯,却未必有健身消费意识和习惯,因此很难指望通过线上健身课程来带动硬件设备的销售。在这种情况下,舒华只能选择以硬件为核心,课程作为配套服务为硬件赋能。
从一家传统的实体企业转变成平台型企业,舒华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其优势在于有稳定的营收变现渠道在先,但转型之路同样充满挑战。
而目前,我们能够憧憬的,一是还远未触碰到“天花板”的增量健身市场,一是智能化技术所能描绘出的新的健身场景,或许能够大大激活健身群体的消费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