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代工厂和硕「2019年压减钢铁产能」
最近很多人关注苹果代工厂和硕「2019年压减钢铁产能」,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苹果代工厂和硕「2019年压减钢铁产能」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译 | 知淮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4月13日消息,据《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报道,受上海疫情影响,全球第二大iPhone代工厂和硕(Pegatron)将暂停上海和昆山两家工厂的生产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暂停生产活动的这两家工厂,是和硕目前仅有的已经投产使用的iPhone代工厂,产能占全球iPhone产能的20%到30%。另有消息称“和硕”在印度的工厂,预计也将在本月开始生产iPhone 12。
截至目前,和硕方面并没有给出这些工厂复工的具体时间,仅仅表示“能否复工取决于两家工厂是否获得政府批准”,同时苹果方面也并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一、疫情冲击下,苹果大陆代工厂接连受挫3月初国内疫情的反扑,已经开始逐渐影响到苹果在大陆这些代工厂的生产活动。不只是和硕,在此之前,负责生产MacBook的广达(Quanta Computer)和Apple Watch、iPad的仁宝(Compal Electronics)都因为疫情的原因相继暂停了位于上海和昆山的工厂活动,而早在3月14日,富士康就已经宣布将暂停深圳iPhone代工厂的相关生产活动,但好在3月24日,富士康方面称深圳的工厂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运营”。
和硕作为第二大苹果iPhone 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专业电子代工服务)代工商,是华硕集团(ASUS)的下属子公司,其正式投产的工厂目前只分布在上海和江苏昆山,为苹果代工制造iPhone和iPad。和硕于2014年起正式代工大小iPad,并在苹果积极扶持第二供货商的策略下,开始逐步增加iPhone组装代工的业务比重。
直至2014年,和硕已经拿下了约三成4.7寸iPhone 6的订单。在此之后,由于当时大屏幕iPhone开始逐渐挤压iPad mini的市场,于是在2015年,和硕虽然仍旧正常出货iPad mini,但是已经在计划逐步关停iPad mini的生产线,将产能更多的投入到iPhone的生产中。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预测和硕复工要到4月底或者5月初
此次由于上海疫情波及到与之距离较近的昆山,目前昆山政府已经命令和硕暂停为消费电子制造商生产设备,一起被暂停生产的还有纬创(Wistron)。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认为,乐观估计,和硕复工可能也要到4月底或者5月初。
二、供应链分散化帮助苹果缓解压力,未来代工或将向印度偏移有不少人担心在这波疫情的冲击下,中国大陆的“果链”代工厂纷纷关闭,会对苹果产品的产能带来冲击,结果可能并不乐观。在全球范围内,截至目前苹果的组装代工厂一共有18家,其中14家位于中国、2家位于美国、1家位于南美、1家位于欧洲,大陆地区占比大,且多分布于上海、昆山附近,这波疫情的冲击势必会对苹果产品的产能和交付时间带来影响。
另外,根据数据机构TrendForce的分析,目前人员配备、物流和运输问题正迫使代工厂们更加依赖自己的可用库存,才能勉强满足生产线的需求,但长此以往,由于各零件的库存数量不同,最终真正能够相互匹配,组装出整套产品的“零件套数”,要比单一零件的库存数少得多。
即使受疫情影响的地区解封,工厂恢复生产,短时间内工厂的大量出货以及工厂为了追赶产能而激增的采购零件,都会让海关系统异常繁忙,导致出现潜在的交货延误风险。并且因为疫情导致的频繁“封城”、“封小区”,消费者已经开始将消费重心转移到日用必需品的囤积上,所以对iPhone的需求也可能会降低。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苹果凭借着强大的供应链和各方关系,可以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日前苹果确认已经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13,这或许能缓解大陆代工厂因疫情而受到的产能缩减问题。未来,苹果或许会将更多的代工组装业务向印度倾斜,扩大供应链覆盖的地区,以此来应对疫情所带来的各种突发情况。
结语:疫情之下,供应链分散化需求凸显一直以来,全球的手机制造公司和芯片制造公司都高度依赖中国和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生产力,而在如今疫情尚未稳定的情况下,任何突发的疫情问题,都会让那些供应链地区分布比较集中的企业措手不及。受此次疫情影响的台企不止有和硕,据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称,截至4月7日,共有161家台资上市公司报告在上海和昆山停业,其中41家是电子产品。
疫情期间,供应链问题持续不断,影响着各行各业。比方说,特斯拉就不得不关闭其上海工厂以遵守政府严格的防疫措施,全球芯片短缺则使得购买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变得难上加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那些“供应链分散化”的企业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去处理相关的突发情况,就像“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那样去分散风险。而已经受到波及的企业,也应该开始去思考今后应该如何扩充自己的供应链,因为在疫情之下,“供应链分散化”的优势和需求已经日渐凸显。
来源:Nikkei Asian Review、Reuters、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