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收购文思海辉「中电文思海辉是外包吗」

互联网 2023-01-31 17:21:27

最近很多人关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收购文思海辉「中电文思海辉是外包吗」,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收购文思海辉「中电文思海辉是外包吗」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大美女貂蝉一样,作为中国四大软件外包企业之一的文思海辉,近年来屡屡被资本和巨头盯上,数度转手。

日前,文思海辉的归属又有了新的变化。

1月16日,文思海辉股东海航与中国电子达成股权购买协议,文思海辉成为中国电子旗下成员企业。

关于这笔重磅交易的标的金额,行业猜测纷纷。有消息透露交易总价为7.5亿美元,但海航和中国电子方面对此未予确认。

当然相比交易金额,我和我周围长期关注文思海辉的小伙伴们,更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于:多次转卖,中国电子能否为文思海辉最后一站?

8年内4次换装 文思海辉身世浮沉

要探讨这个话题,我们有必要简单梳理下文思海辉“卖身历程”。

2012年8月,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两家大型软件外包企业---文思和海辉,正式1:1对等合并。合并后的员工达到23000多人,合并后在2012年全年净营业收入为3.59亿美元。

2013年10月,文思海辉宣布,该公司已同意由黑石集团牵头的财团所发起的6.25亿美元私有化要约。由此,文思海辉进入黑石时代。

2016年10月,黑石集团以6.75亿美元现金将文思海辉出售给中国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生态科技集团。包含债务在内,这笔交易对文思海辉的估值约为9.3亿美元,按此计算黑石在这笔交易上获得的回报率超过1.5倍。

然后就是这次的2020年1月,文思海辉成为中国电子旗下成员企业。

不难看出,仅仅七八年时间,文思海辉经历了从合并--黑石--海航--中国电子四个时代,可谓身世浮沉雨打萍。如果此次7.5亿美元的交易金额为真,那么算上通货膨胀以及和行业发展速度对标的话,文思海辉估值实际上已经大幅缩水。

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依然“大而不强” 亟待提升边际效应

2012年文思海辉合并后,被业务誉为开启了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的新时代,有望借助双方合力带来的品牌&技术优势,通过边际效应的提升来升级竞争力,进而和印度同行在国际舞台同台竞技。

8年过去了,我们遗憾的发现业界的期待值成为了幻影。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依然要靠富士康式的人海战术来完成客户订单,艰难生存,人均产值没有本质的提升。

当然这里没有特指文思海辉,也包括中软、东软、软通动力等几家企业的软件外包板块,莫不如此。

关于这个维度的讨论,我在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的《丁道师:文思海辉将贱卖凸显中国创新匮乏》一文中, 已经做了阐述,我觉得今天放在这里也不过时。

丁道师在接受《上海商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6.6亿美元的价格过低,这个价格背后凸显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大而不强”的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行业整体处在缺乏创新、粗放式、模型化开发的地步。

丁道师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数量多、素质差、收入低”导致形成了“要价低、产品次”的恶性循环,未来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亟需和印度等同级别国家学习,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勇于面对低质开发要求说“不”,使得行业步入健康循环的快车道。

现在看来,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们,亟待通过技术的升级来提升边际效应,做大做强。

做一个大但的判断:中国电子将是文思海辉最后一站

这两天朋友们和我探讨中国电子收购文思海辉一事时,有人认为中国电子也只不过是文思海辉的“行宫”,过几年还会被售出。

我反驳了这个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电子将是文思海辉最后一站。为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2013年黑石收购文思海辉,是一个金融行为或者资本动作,不是与业务协同的战略动作,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笔低买高卖的投资行为。

这一笔投资从注资到出售的经历,很好理解,无需多解释。我们重点聊聊文思海辉和海航的姻缘。

2016年海航从黑石手里买下文思海辉,是海航多元转型的重要一环。当时的背景是,全球航空业看到发展的天花板,海航率先开启了多元化经营,收购或者准备收购一大批科技互联网企业,除了文思海辉,还有轰动一时的当当。

关于此,我之前接受《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采访后,写了《海航并购当当持续“去航空化” 完善多元场景布局 》一文,分析了海航的布局。我认为这几年当航空业整体发展放缓之际,其他企业都在想办法继续在航空范围内提升营收和利润率,而海航却宣布500亿投入下去,拥抱产业互联网,转型“人的移动场景旅行服务”模式。

按照当时我们的预期,海航将会和文思海辉的婚姻将会持久,因为这次收购不是资本行为,而是融入海航发展的战略行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海航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遇到了很大的危机,被迫甩卖资产,中止了多起收购,同时出售包括路透社总部大楼、填海地产项目等等资产。同样,文思海辉也难逃海航的甩卖潮。

那为什么我会认为中国电子将是文思海辉最后一站,原因很好理解。第一,双方都是科技企业,天然上就有很多业务可以互补,文思海辉甚至有望和中国电子体系中的各大企业形成战略协同;第二,中国电子不差钱,不太会因为市场的波动甩卖资产求生,进而影响到其决策部署。

总之,中国电子从海航手里接手文思海辉不主要是金融资本行为,而是业务战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