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吃不惯「接完电话菜已经吃完了」

互联网 2023-02-11 13:47:45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上海菜吃不惯「接完电话菜已经吃完了」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上海菜吃不惯「接完电话菜已经吃完了」,希望能帮助到您。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关不羽

从划江而治,到全域静止,上海市民的民生供给成为持续的槽点。民生多艰,市民有情绪。朋友圈、社交媒体上大量的求助,确实让人忧愤。

情绪压力总是寻找最直接的答案,民生难的矛头指向了基层的腐败。一时间“九天赚了908.82万”、“救援物资被倒卖”之类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广为传播,街道、居委会等基层工作人员成了千夫所指、众矢之的。

▲上海基层工作人员在打包蔬菜(图/视觉中国)

那么,真是基层工作人员腐败、不作为造成了物资匮乏吗?

01

民生保障既要有物资,也要有物流。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民生问题主要就是物资匮乏,这也造成了几代人的思维定式,重物资、轻物流。

其实,上海目前的问题不是缺物资,而是物流堵塞。

要说上海的民生物资储备,连一个月也顶不住,显然不符合实际。上海的商业高度繁荣,大大小小的商家都有存货。而且,上海还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仓储业发达,也提供了额外的储存物资。即便这些都不够,上海地处丰饶富足的长三角,周边城市的物资储备也很丰富。

因此,上海在全域静止不到一个月就出现民生困难,不可能是因为物资匮乏,而是因为物流全面受阻。

▲静止状态前,上海三大农副市场占据上海城市供应的大额(图/微博)

首先是本地的商业体系在全域静止后失去了保障供应的功能。

3月25日,上海三大农副批发市场还在正常经营,16个区的菜场依旧开放。三大批发市场供应了上海七成的蔬菜、六成的荤菜副食品和五成的水果。不管还有多少存货,只要这三家被封,市民餐桌的主要供应渠道就从源头上被掐断了。

三大批发市场哪天被封的,不得而知,但是肯定被封了一段时间。因为4月7日正式宣布“上海将建保供白名单,将部分批发市场、电商大仓等解封出来”。也就是说,4月7日前三大批发市场和电商大仓是被封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源头就这么断了。

除了源头被断的影响,运力大幅受限也是物流系统崩溃的重要因素。道路封闭、司机被封,物流车辆大减。

▲网传上海有人倒卖抗疫物资的谣言(图/网络)

有物资却没有物流渠道的现实情况下,“倒卖物资九天赚了908.82万”显然是谣诼。

按照那则谣言声称的“每份250元利润”计算,9天卖出近4万份荤素礼包。每份算10公斤,那就是足足400吨。400吨荤菜蔬菜,运输分装要动用多少人力、车辆?通行证要开一堆,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这些都要涉及多个部门,难度极高。

就算为车辆上路、通关承受极高的腐败风险,花了不菲的腐败成本,要把4万份荤素礼包送到居民手中也是高难度动作。

02

由于严格的封控措施,物流连接社区的最后100米成了物流的“断头路”。

而这也成了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招怨”的主要原因,很多居民想不通明明有物资,为什么居委会不及时分配呢?因此,居委工作人员“不作为”深受埋怨,也为基层腐败影响保供提供了想象空间。

其实,居委一级的基层工作人员不是“不作为”,而是有心无力。上海不少大型社区的居委会也就十个人左右,对应的是四五千居民。就算加上一些志愿者,大规模分配物资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更何况,全域静止后,居委承担了大量工作,诸如频繁的检测工作的组织维护、社区秩序的维持、对特殊弱势群体的照顾,各种统计和信息收集上报等等。大规模分配物资,能指望他们做多好呢?

▲上海街头正在配送物资的外卖小哥(图/视觉中国)

基层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全域静止状态下的民生保障工作,是不匹配的。根据2018年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上海日常从事批发、零售、交通、物流、餐饮等各类商业和生活服务的人员,有389.9万人。正是这389.9万人,为城市的物流体系提供了保障。

而全上海“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一项下的人员,仅有29.1万人。要29.1万人承担389.9万人的工作,能做到吗?能做好吗?就算加上志愿者、物业等编外社区服务人员,也得一个人力顶三五个吧?这比996的压力大多了。

而且,面对传播能力超强的奥密克戎,这些基层一线人员是高危人群,变“阳”造成减员后,工作压力更大。各路上级部门、有关部门的规定动作都力不从心,还能给“倒爷”送那么多菜,挣得动那钱吗?

所以说,不是腐败造成了物资匮乏影响了民生保障,而是全域静止防控造成物流受阻,导致了民生保障乏力。缺菜缺肉不是因为没有“物”,而是“流”不起来。

正因为“流”不起来,“大规模倒卖物资”的腐败很不现实。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小规模、局部地物资“黑市”是有可能的,但这并不是居民物资匮乏的主要原因。

03

长时间全域静止的民生保障难,是城市物流体系崩溃的结果。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城市进入全域静止状态后,都会出现民生保障难。时间越长,民生保障的问题就越是凸显。这是系统性问题,这是全域静止防疫模式必然付出的代价。

全域静止的防疫模式是为了“清零”,是非药物的物理隔离手段,就是以最大限度降低城市的人流、物流水平。限制人流、物流是必选动作,而且越是要实现“快速清零”,限制力度就越大。所以,上海高度紧张地切换为全域静止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民生保障问题。

即便封城前期,市内有充足的物资储备,物流一断也就用不上了。然后就陷入了两难。

增加参与物资保障服务的人员,比如大量征召志愿者,意味着人流增加,必然会加大病毒传播的风险,影响清零目标。

增加物流渠道,既要增加人流,也增加了物流,更会加大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样影响清零目标。

影响的程度还受到病毒传播能力的影响,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是武汉新冠病毒的数倍以上,加剧了减少民生代价和快速清零之间的张力。清零优先,那么社区团购等物流渠道就会高度受限。但是,因此造成的物资匮乏情况加剧,又会刺激“黑市”渠道出现,这也是难以避免的。

▲4月11日,浦东交警支队高速大队民警准备对即将进入的车辆进行检查(图/视觉中国)

上海人口基数庞大,本来清零难度就很大,严控物流,更进一步加剧了民生困难。基层工作人员也就成了众矢之的,这让他们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之外还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这个死结该如何打开,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诸多难题之一。

至于我们普通市民,应该理解基层工作人员的艰难处境。避免技术问题、系统问题的道德化,更不能以污名化基层工作人员的方式宣泄情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还是彼此体谅、相忍为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