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最新动态「天津市自贸区」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天津自贸区最新动态「天津市自贸区」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天津自贸区最新动态「天津市自贸区」,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七年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强改革统筹谋划和推动,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放管服”改革、贸易投资、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系统集成式创新,培育新经济、新模式、新动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赋能 贸易自由
● “保税 ”产业蓬勃发展
● 汽车全产业服务链不断升级
● 生物医药产业佳讯频传
● 跨境电商龙头项目集聚
赋能 金融创新
● 首创五位一体供应链金融创新体系
● 首推联合租赁等40余个创新模式
● 商业保理资产规模2840亿元
赋能 运输自由
● 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步稳蹄疾
● 国际海铁物流枢纽功能日趋完善
● 华北地区最大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基地地位进一步确立
深入探索 产业蓬勃发展
贸易自由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保税 ”产业、平行进口汽车、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和综保区双区联动成效凸显。其中,在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方面,全国首创境外飞机保税维修形式申报、境外飞机航程内保税维修绿色通道等政策,有效支持促进了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发展。目前,机场片区是我国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多、政策创新最密集的区域。2021年,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158.91亿元,同比增长73.79%,实现维修产值超21.8亿元,维修收入超2.2亿元。在推动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发展方面,结合天津口岸优势和综保区功能,天津自贸试验区推动海关出台全国首个保税展示交易操作规程,实现冻品、跨境电商商品等多品类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助力由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
围绕国际汽车贸易中心建设目标,天津自贸试验区持续深化汽车贸易配套制度、政策、功能创新,着力打造汽车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基地,初步打造形成“一口岸三中心”,即汽车贸易、消费口岸;整车及零部件物流中心,新动能培育中心,汽车租赁中心的汽车大流通体系。平行进口汽车三包责任险共保体、大贸车保税仓储、二手车出口海外展销模式等创新举措不断涌现,汽车贸易全产业服务链不断升级。2021年,天津口岸进口平行汽车超2.5万辆,进口额225亿元,全国占比达60%以上;北方二手车出口基地成型。
生物医药产业佳讯频传。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委托生产模式等一批创新举措,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准入许可,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建设京津冀“细胞谷”,推动启动细胞治疗专项立法,区域内汇聚200多家生物医药健康企业。2021年9月,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本市首单用药申请,标志着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
跨境电商产业迸发活力。天津自贸试验区先后完成北方首单宠物粮食类目突破、首单B2B出口试点、首单1210保税出口业务等创新落地,集聚龙头项目,积极打造跨境电商进出口双向海港口岸。
闯出多个“全国首单”
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一直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重头戏”。以供应链金融为例,天津自贸试验区搭建数字金融一体化平台,与金融机构系统对接,以冷链贸易为切入点,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全国首创的“数字仓库 可信仓单 质押融资 大宗商品市场 场外风险管理”五位一体供应链金融创新体系,可信仓单创新模式已经实现数仓改造并试单成功。
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是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两张“名片”。据了解,天津自贸试验区全国首推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飞机、船舶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租赁SPV共享母公司外债额度等创新,首推联合租赁等40余个创新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商业保理融资模式和会计核算规范、商业保理融资成本抵扣等持续政策创新,为商业保理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截至2021年底,区域内共有各类保理企业531家,商业保理资产规模达2840亿元。
赋能运输自由 打造行业生态
在推进运输自由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高质量发展,完善国际海铁物流枢纽功能。组建航运交易、航运资产管理平台,整合航运经纪人才资源,创新船舶供应模式,打造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同时,出台《关于促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油气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21年,完成保税燃料油供应3209票、204.79万吨、货值9.72亿美元,同比增长47.13%、68.22%和90.14%,进一步确立华北地区最大船用保税燃料油供应基地和分拨中心地位。此外,东疆片区在全国首创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综合服务系统,延伸至运输装备服务、成品油电子商务网络零售等上下游领域,与汽车租赁、商业保理、航运物流和二手车出口业务形成联动,积极打造行业生态。
深化改革,人才先行。在推进人员自由探索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措施,成立特色产业人才联盟。
制度创新红利愈发凸显、“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创新可圈可点……在昨日举行的“天津自贸试验区 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介绍了天津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复制推广成效,海关部门在制度创新方面的成效,进一步解读了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情况和举措,以及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服务“制造业立市”方面所作的尝试和未来的努力方向。
制度创新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成果
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商务局局长沈蕾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七年来,累计实施制度创新502项,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一批首创性、突破性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深化改革离不开顶层推动和机制创新。天津自贸试验区在领导小组 管委会 3片区的基础上,创新增设了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和2个联动创新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作为全国首个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于2020年6月正式设立,负责全流程、全链条制度创新、产业促进和企业服务。成立近两年时间,制定综合性改革方案5个,在国家层面争取创新政策14项,已经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策源地。2021年8月,滨海高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正式挂牌,进一步丰富拓展了自贸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滨海新区“全域自贸”。
天津自贸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一批首创性、突破性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七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制度创新502项。先后向商务部上报了6批改革试点经验和4批“最佳实践案例”,其中“保税租赁海关监管新模式”入选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最新一批“最佳实践案例”。“目前已有32项改革试点经验和6个‘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沈蕾介绍说,天津自贸试验区向京津冀地区自行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五批次共118项,发布创新实践案例7个、金融专项创新案例100个,有效发挥了天津自贸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和服务辐射功能。
天津自贸试验区在为国家试制度的同时,把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聚焦前沿新兴领域,围绕海关监管和外汇管理开展深层次创新探索,融资租赁、平行进口汽车、保税维修等产业迅猛发展,居全国领先地位,制度创新红利愈发凸显。
2021年4月,天津获批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在全市范围与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实现优势叠加、功能互补。同时,提出的很多创新举措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及联动创新区的产业定位高度契合,更有利于形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自试点实施以来,116项试点任务全面铺开,落地实施近六成。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615.37亿元,同比增长6.7%。
2020年10月,《天津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全面实现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协同创新。提出77项创新任务,目前已经完成64%。2021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0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同时,本市先后两次发布全市各区域与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政策性文件,支持各区结合发展定位开展对接合作,共享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全市协同创新效果进一步增强,天津自贸试验区载体和服务功能更加丰富,为“制造业立市”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培育
深化“放管服”改革惠及企业
据天津海关关长赵革介绍,天津海关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着力在“放管服”改革、贸易便利化、新经济培育等领域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七年来,累计实施创新举措138项,向全国复制推广借鉴12项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天津海关设立集中审批审核中心,通过一个窗口“通受、通办、通签”,大力推行“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企业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鼓励企业“主动披露”,自我管理,引导守法自律,构建多元化合作监督机制。取消自贸试验区海关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许可、集中受理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业务申请事项,便利企业。
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天津海关实施“两步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区港联动”“空检海放”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大幅提高了进出口货物口岸通关效率;实施“航空产业全链条集群监管”“AOG航材管控”“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无疫通行”等一系列创新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2021年,天津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4.93小时、0.74小时,较2020年分别压缩17.3%和48.6%,均位居全国主要海运口岸前列。
天津海关实施融资租赁监管制度创新,解决了租赁资产交易、海关异地监管、税款担保方式等问题,促进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继爱尔兰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实施平行进口汽车保税仓储、海关集中验估、第三方结果采信等制度措施,每车平均节约物流成本1000元左右,天津口岸进口平行汽车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融资便捷
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李云山表示,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立足天津功能定位、特色产业,申请落地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实现租赁专项创新政策多个全国“第一”,指导银行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电商人民币集中收款业务,办理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有力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贸易投融资更加便利高效方面,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积极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跨境融资渠道,在区域内开展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试点,累计借用外债102.32亿美元。实施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允许银行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支付命令函》办理收入支付业务,试点以来区域内企业累计办理近2.4万笔,支付金额折合9.03亿美元,业务办理时间由2-3个工作日缩短至1日。实施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政策,允许银行在坚持展业原则的基础上,为优质企业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便利化业务,凭企业的收付款指令等直接办理相关收入支付,并将政策由天津自贸试验区扩大至全市。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探索跨境电商收款新模式,指导银行开展跨境电商人民币集中收款业务,解决以往通过境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收款清分模式中资金结算慢的问题,服务小微电商企业超400家,累计办理业务近21万笔、金额超60亿元。推动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落地,解决区域内保理公司收款难、收款慢问题,企业资金周转时间缩短约60天。
在深化FT账户功能应用,扩大政策辐射效应方面,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深化FT账户功能应用,发挥FT账户本外币合一、账户内资金可兑换、可使用离岸汇价的优势,推出“白名单”机制、“分公司”模式、FT项下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制造强区
全力服务制造业立市
市商务局局长、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沈蕾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重点围绕加快构建“1 3 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全力服务“制造业立市”。
以制度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在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与综保区联动创新,推出在自贸试验区和综保区内外的多种保税维修业务新模式,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获准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产品涵盖飞机、船舶、海工装备、工程机械等品类。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加速培育生产性服务业,解决制造业企业发展瓶颈难题,打通企业经营堵点痛点。天津自贸试验区通过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FT账户分公司模式、商业保理差额纳税模式、人民币国际保理业务突破等政策创新,切实便利企业融资,最大限度降低制造业企业经营成本,服务制造业创新升级。同时,瞄准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的服务业发展新赛道,以制度创新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增值服务等价值链高端发展。
来源:滨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