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登陆港交所 顺丰同城的\\「顺丰同城跑腿」

互联网 2023-03-13 13:15:06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成功登陆港交所 顺丰同城的\\「顺丰同城跑腿」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成功登陆港交所 顺丰同城的\\「顺丰同城跑腿」,希望能帮助到您。

近日,顺丰同城登陆港交所一事颇受市场关注。

招股期间,顺丰同城已获1.9倍的超额认购,但即便如此,带着亏损上市的顺丰同城也未能躲避破发的命运。12月14日,顺丰同城以16.42港元的发行价在港交所挂牌,开盘即破发,盘中跌幅一度超11%,截至当日收盘,较发行价下跌7.43%。

在新消费时代下,以外卖为起点的即时配送行业,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成长为超千亿并向万亿市场规模迈进的产业。同城即时配送领域,已经跑出像达达、顺丰同城、UU跑腿、闪送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平台。

随着顺丰同城的上市,投资者再一次将眼光聚焦于即时配送赛道。本文将对比国内外即时配送赛道的发展现状,来探讨国内这一市场的发展价值,以及未来顺丰同城这类玩家是否有机会跑出更高估值。

千亿赛道下的“八仙过海”

事实上,国内即时配送行业发展的很早,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和洗牌,只不过受制于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配送场景相对局限。

2009年,外卖平台陆续上线,即时配送开始在摸索中改进,但配送场景相对于局限在餐饮外卖等领域。随着以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为首的“外卖大战”展开,即时配送行业开始吸引到不同玩家的加入,2014年,闪送和达达上线;2015年UU跑腿上线;2016年顺丰同城进场。

到2016年左右,随着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和火爆,即时配送领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加之电商巨头注入资金使得行业获得快速发展,闪送、达达、UU跑腿等项目都迅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但资本的疯狂涌入,也加速了即时配送行业“整合期”的到来。

· 2016年,京东宣布,旗下O2O平台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

· 第一家开展众包配送业务的人人快递也已倒下,投身于快递江湖中。

· 美团、阿里则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同城即时配送的“战场”。2017年,美团上线跑腿功能,饿了么在收购了百度外卖后,正式“花落”阿里,随后美团、饿了么针对同城即时配送领域的动作不断。

· 2019年,达达更名为达达集团,旗下的本地即时配送平台更名为达达快送。

· 顺丰同城也是在2019年,从顺丰内部脱离出来,正式成为子公司,开始独立运营。

2020年突如起来的疫情,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来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接触服务的倡导下,人们切实认识到同城即时配送这个“宝藏”服务,市场对即时配送的需求越发迫切,这也给予了同城即时配送行业及创业者们更多的机会,同城即时配送行业迎来爆发期。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现存的同城配送相关企业达到3116家,今年前10个月累计新增了302家相关企业。

但入场时间相近的玩家们,为争夺同一片市场,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顺丰同城定位偏高端市场,客单价相对较高,从合作商家的选择上就能看出,目前,顺丰同城已经与一些连锁品牌达成合作,包括喜茶、麦当劳、丝芙兰的等等,顺丰同城想通过与这些有效客户及商流,来保持自身在中高端市场的客单价。

达达的特点就是拥有京东到家、京客隆等大型平台的稳定客单;美团、饿了么则是背靠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这个大流量池;闪送更强调一对一服务,从取件到配送只服务于一个客户;与这些玩家相比,UU跑腿避开一线城市即时配送市场的正面竞争,主要投身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服务中小商户和C端用户。

当面向个人的即时配送行业同时满足市场需求,以及骑手资源时,这个行业自然而然地也就迅速发展了起来。

即时配送的效率之争

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国内同城即时配送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以美团、蜂鸟、达达为首的平台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根据西南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整个市场中,美团配送日均订单数2780万,蜂鸟即配日均订单数达到450万,达达日均订单数达到290万,三者位居行业前三,但这些平台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背后,关键还是在于拥有美团、饿了么、京东等中心平台的稳定商流,能够保证平台拥有有效客单来源。

不过,国内即时配送虽是三足鼎立的格局,但不同于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美团、蜂鸟和达达的主要业务还是在一、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城市还是其他即时配送平台的发展基地。

也就是说,如今的即时配送行业,还不至于像快递行业形成被洗牌收割和寡头垄断的势头。现在的即时配送行业还是人人可进的,但想要从中分得蛋糕,还需各家平台打出更好的牌。

回归本质,即时配送,讲究的是提供一个城市内从A位置到B位置的物流配送,核心在于效率最大化,这也是为什么在快递行业,顺丰的客单价高但依然又不少商家及用户选择顺丰快递的原因所在。

对于即时配送平台而言,抓住即时配送的效率,提升用户的即使配送体验时效,或许才是实现差异化取胜的关键,但与其他两类物流形式不同的是,即时配送的时效一般30-60分钟为“标准服务”,最快时效达到10-15分钟甚至更短。

造成这种物流方式的原因在于,全网快递及仓配模式的履约方式为点对多,即时配送履约方式为搭建运力进行点对点即时履约,这也就决定了想要提升即时配送的效率,关键还是在于对即时配送运力组织的把控。通过不断提升骑手规模以及改善运营模式,强化这种点对点的及时配送,同时也决定了规模效应无法在即时配送行业体现。

这也是即时配送行业与传统快递行业不同的地方,传统快递能随着日均件量提高,对应的单件成本逐渐下降,但将即时配送平台的骑手成本作为单件成本来对比的话,日均件量越高,单票成本不变甚至走高。这一点从美团、饿了么身上就能明显看到。据西南证券测算,以美团和中通为例,近年来,中通快递的单件成本有下降的趋势,而美团的骑手成本则有走高的现象。

作为即时配送业务范围更为专一的达达以及顺丰同城,也是颇有感触。近年来,顺丰同城不断通过增加骑手规模,提升效率以及扩展覆盖范围,但这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顺丰同城的亏损,招股书显示,顺丰同城的人工成本占比接近总成本98%。

不过,这种亏损放在业内来看属普遍现象,目前达达三季报显示,其亏损达到了5.42亿元。

虽然顺丰同城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但从净亏损变化来看,正在收窄。截至今年5月末,毛利率已收窄至-0.9%,调整后净利润率已收窄至-9.8%,这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组织决策及运营模式正在不断得到改善,同时也验证了其打法的有效性。

如今,随着顺丰同城的上市,国内即时配送行业再一次受到了资本及投资者的关注。在消费者对这一需求愈发加强的趋势下,未来国内即时配送平台又将有着怎样的想象空间?

透过Instacart看国内即时配送的“新价值”

从国外即时配送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受益于疫情加速消费渗透率提升,高配送体验发展以及品质服务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根据杨鑫交运观点报道,预计到2025年,美国杂货零售线上销售额将会超过2000亿美元,渗透率达到21.5%,国外即时配送出现一波快速发展的浪潮。

通过对比Instacart在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上来看,与国内即时配送平台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Instacart为沃尔玛和山姆这类商超提供O2O服务,同时,在配送环节,Instacart同样使用众包模式,为用户提供1小时达的服务。

受益于疫情加速了线上渗透率的提升,不少投资者们看好Instacart的发展前景,最新一轮融资过后,资本市场及投资者给予其估值接近400亿美元。

那么,未来国内即时配送平台有没有可能获得Instacart一样的高估值?

从国内即时配送行业来看,尽管近年来的布局者不断增多,但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懒人经济”的趋势加强,国内即时配送行业的配送场景将会向更广的范围延伸,满足用户不同配送需求。

公开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643亿单,2020年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2.3%,国内即时配送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具体到平台,这里我们以顺丰同城作为对象来剖析.

随着消费升级以及用户需求的转变,即时配送行业的配送场景已经从原先的餐饮外卖,拓展至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四个场景。顺丰同城也已经演变出了更为细分的配送场景,针对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根据不同即使配送场景,找到有效客户。

就拿同城零售来说,顺丰同城已经与永辉、lady M等知名商超及零售品牌达成合作,这些平台的即时配送业务也多由顺丰同城承接。行业普遍认为,顺丰同城提供“全品类、全时段、全距离、全场景”的服务,满足丰富多样、且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需求,是其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从客单以及流量来看,顺丰同城拥有较为稳定的刚需商流,通过来自要服务的商家、货主,构建同城供应链生态。目前,顺丰同城已经与山姆会员店、老娘舅、天虹、海澜之家等品牌达成合作,招股书透露的信息,顺丰同城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达到60%以上,这意味着商家货主能为顺丰同城提供稳定的客单来源。

同时,随着C2C赛道的潜力释放,顺丰同城也是最有机会的即时配送服务品牌。顺丰同城背靠母公司顺丰,已经通过长期的积累,在C端用户中已形成一定品牌效应,在C2C赛道,能成为顺丰同城的天然流量池。

与其他即时配送平台不同的是,顺丰同城拥有的骑手在今年达到了240万 ,包括了专业和众包骑手,这意味着顺丰同城拥有更高的履约率以及业务覆盖范围。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与闪送、达达等平台相比,顺丰同城的骑手粘性是最高的。随着未来竞争的加剧,加上一些高附加值的即时配送慢慢出现,平台企业也会寻求与稳定合作伙伴合作,顺丰同城的专业骑手价值将会慢慢体现。

综合来看,在市场巨大的需求下,未来国内即时配送玩家有机会获得更高估值,但在这个赛道上,要想跑得更快创造更大价值,也势必是那些拥有自身的差异化护城河的玩家。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