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大闸蟹市场「高淳螃蟹几月份上市」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高淳大闸蟹市场「高淳螃蟹几月份上市」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高淳大闸蟹市场「高淳螃蟹几月份上市」,希望能帮助到您。
澎湃新闻 孙湛 综合报道
2021年9月18日,南京高淳区固城湖边,蟹农柳云来也迎来了大丰收,开心地举着刚从水里捞上来的大闸蟹。
2021年9月18日晚,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自9月15日固城湖开捕以来,南京高淳区的螃蟹市场夜夜灯火通明,前来交易的蟹农络绎不绝。
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我国大闸蟹主产区,江苏固城湖的蟹农们也在这个金秋迎来了收获季。相比以往,如今的蟹塘边多了一道新风景:蟹农将手机一架,这头是新鲜上岸的大螃蟹,另一头则是挤在电商平台直播间等待第一口鲜的消费者。
2021年9月16日,南京高淳区,一名主播在船上直播蟹农喂养大闸蟹。
2021年9月18日,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等待收蟹的蟹农们。
在这个丰收节,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腿上有泥、心中有光的农业从业者,致敬所有为乡村振兴而努力的建设者。
“纵横连爪一尺长,秀凝铁色含湖光。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
金秋时节,稻香蟹肥,美味的大闸蟹上市了。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畔,蟹农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一只只青壳、白肚、金爪的壮硕大闸蟹被捕捞出水,它们不停地吐着泡泡,挥舞着毛茸茸的蟹钳,一副生猛模样。
2021年9月17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蟹笼里的大闸蟹。
固城湖水域方圆百里,出产的大闸蟹是中国知名水产,有“蟹中之冠”美誉,曾获评“中华绒螯蟹典范品牌”。自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开始养殖大闸蟹以来,养殖面积已经连续18年超过20万亩,据介绍,今年固城湖大闸蟹再次喜迎丰收,高淳区螃蟹养殖面积达21.2万亩,放养了2亿只优质蟹种,总产量达1800万公斤。
2021年9月19日,南京高淳区东坝镇,收蟹基地内忙着扎蟹的村民,扎一只蟹可以赚得4毛钱,旺季时每人一天可以扎千余只大闸蟹。
为庆祝中秋佳节和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17日,第21届中国·高淳固城湖螃蟹节在固城湖畔开幕。这个属于蟹农们的节日,在我国正式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1年举行,更显意义深远——固城湖畔的蟹农早已告别过去“放—喂—捞—卖”的传统经营模式,他们有成熟的电商平台助力,有完备的物流体系作保障,有品牌、产业营销思维作支撑,走上了一条新时代的创业之路、致富之路。
2021年9月17日,南京高淳区,蟹农赵山山在自家蟹塘内查看大闸蟹的情况。
2021年9月16日,南京市高淳区,蟹农赵山山在蟹塘喂蟹。
在蟹塘边,蟹农赵山山正在给即将上市的大闸蟹投食。他的蟹以精品级为主,平时用冰鲜海鱼投喂,确保大闸蟹吃得好、长得肥、品质佳。今天的农民深知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重要性,为打造“精品”不断学习、钻研,用科学方法为生产提质、增效。
2021年9月16日,南京市高淳区,一名主播在蟹塘旁进行直播带货。
蟹塘的另一边,一位网络主播已经调试好了灯光和网络,开始在直播间为固城湖大闸蟹进行带货直播。该主播所直播的电商平台为大闸蟹产区提供了流量倾斜、资源对接等支持,并用“百亿补贴”等措施助力蟹农销售。手机屏幕的两端,电商平台上的用户和蟹农实现了零距离对接,也让蟹农们感受到了电商带来的无尽商机。
2021年9月18日,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等待收蟹的蟹农们。
2021年9月18日晚,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刘女士在查看收蟹明细,她的店铺在当晚要收近万斤的大闸蟹。从事大闸蟹生意30多年的她直言今年的蟹品不错。
2021年9月18日,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蟹农高女士卖完蟹后在店外数钱,今天卖蟹赚得2万元,今年大闸蟹的品质较好,趁着节前的好行情,蟹农们纷纷将自家品相较好的蟹拿来市场售卖。
在固城湖螃蟹市场,一群蟹农卸下肩上沉甸甸的蟹篓,等待经销商收货。螃蟹产业在当地发展壮大,形成集聚效应和产销链条,捕来的蟹可以趁着鲜活出售,通过物流迅速流转到水产店、农贸市场和电商手中,既减少了损耗,也降低了运输成本,蟹农们的收入提高了,负担减轻了。
2021年9月18日,南京市高淳区,赵亚云将收来的2000斤蟹从车内拿出。
2021年9月18日,南京市高淳区,验蟹师小孔对收来的大闸蟹进行分级,一直做着蟹农的小孔在三年前经朋友建议开始学习做验蟹师,打理着自家20亩蟹塘的同时,他也兼职做验蟹师,这份工作可以让他每年增收5万元。
在市场内,验蟹师小孔正在快速查验收来的大闸蟹。他从事的是一种新兴职业,依靠丰富的螃蟹养殖经验,为大闸蟹商家做好产品分级和品质管控。这个职业在收获季给他带来丰厚的收入,一年可增收5万元以上。
2021年9月19日,南京市高淳区,全国人大代表、高淳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邢青松与客户电话交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属于农民自己的节日里,固城湖的蟹农们收获的不只是财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他们看到的是产业、人才、科技赋予农业的喜人变化,看到了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史训锋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