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经济周期理论解释分析中国目前经济状况「「相对论·大国年报」三个关键判断 解读中国经济未来走势」

互联网 2023-03-25 18:53:0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结合经济周期理论解释分析中国目前经济状况「「相对论·大国年报」三个关键判断 解读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结合经济周期理论解释分析中国目前经济状况「「相对论·大国年报」三个关键判断 解读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1,中国全年GDP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这份成绩单,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2022年,会走出“艰难的时刻”。

8.1%中,5.3个百分点是消费拉动。

是不是疫情防控松一点,经济就可以增长得快一点?从国外的情况看,事实并非如此。

提振消费,要更加注意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过去一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破6万亿美元。

全面反转。

将继续支持世界经济的恢复。

1月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中国经济年报。下午,央视新闻《相对论》邀请来自国家统计局、经济学界和战疫一线的多位嘉宾“破圈”解读,给出三个关键判断。

“过去两年我们都实现了正增长,特别是2020年,我们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两年平均增长5.1%,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抵御住了冲击,没有造成严重的失速。”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吕峰作出上述分析。

展望2022,他提到,从2021年第四季度,特别是11月、12月的数据来看,经济已有两个“小趋势”的改善迹象——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说明保供稳价的政策持续显效发力;投资回落幅度逐步收窄,12月新开工项目也有明显增加。“最起码,四季度的经济表现不逊于三季度。从这些迹象来看,2022年有希望取得一个比较平稳的开局。”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元春判断,2022年中国经济会走出“艰难的时刻”,呈现出“前低后稳”的态势。他笑称,预测很艰难,但也很重要,“虽然不能照亮所有前程,但能指明大家的方向”。

【视频】权威专家解读经济年报:三大“稳”力量和两个小趋势

“一季度的压力依然很大”,刘元春告诉央视新闻《相对论》,虽然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升,但还是相对疲软。第二季度,中国经济面对着美联储加息和疫情的挑战。不过,他认为,进入三四季度,预计会相对平稳,“总体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实施手段”。

刘元春补充说,2022年中国经济稳定的核心力量有三——202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起到了稳定预期的强劲效果,是短期经济稳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会议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作为核心,相应举措能对目前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进行对冲;此外,中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在加速,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2021年GDP同比增长8.1%,其中5.3个百分点是消费拉动的。稳经济增长必须要把消费稳住,当下的居民收入增长和生产供给能力趋势,都体现出积极的因素。”吕峰在连线中作出上述判断。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不过,受散发疫情等影响,2021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转负。如何提振?市场普遍关注。

“首先还是精准防控,在不搞‘一刀切’的前提下,把疫情控制好。”吕峰留意到,近期有声音提出,是不是防控松一点,经济就可以增长得快一点?他表示,从国外的情况看,事实并非如此——防疫政策放松后,多国在奥密克戎侵袭下,出现用工荒、用工难问题,生产端受到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如因政策放松致确诊人数激增,社会将出现恐慌心理,“即使消费场所不关,大家也不敢去。”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告诉央视新闻《相对论》,奥密克戎的重症化是在下降,但是它的毒性仍然不可忽略。如果病例持续激增,可能造成社会医疗资源的挤兑。“你如果真的是什么都不做,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吕峰提出,未来还要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其中,他强调要更加注意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相较于高收入群体,这一群体在收入增加后,新增用于消费的比例会更高。

刘元春也提醒,造成消费变动的原因很复杂,只试图通过短期政策加以解决是行不通的,“所以中央提出,我们要把扩内需、扩消费作为一个战略,‘短中长’相结合部署实施。”

2021年,中国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谈及2021年中国外贸表现,刘元春给出“全面反转”四字评价。他说,西方曾有论调渲染中国遭遇所谓外资逃离、出口寒冬,事实上,全面反转。

这一年,以美元计价,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吕峰在接受央视新闻《相对论》采访时进一步判断,2022我国外贸增长仍有不少有利因素,不仅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而且将继续支持世界经济的恢复。

【视频】中国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破6万亿美元背后:“全面反转”和“超级能量”

刘元春认为,中国外贸之所以能逆势上扬,成为全球经济和全球化的稳定之锚,一靠中国的抗疫模式,二靠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在复工复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显示了中国制造的超级能量。”

在他看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虽然在传统模式下有脆弱性,但也有强大的生命力,“未来,很多国家在关键环节会出现本土化,但一些日常用品依然会遵循传统市场原则,在全球供应链基础上生产,部分西方国家想利用疫情与全球化脱钩是很难的”。

此前有分析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及疫情态势的变化,中国外贸会从高点回落。吕峰在央视新闻《相对论》中回应,压力存在,有利因素也在积聚,“我国现在是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世界经济态势的总体恢复会极大拉动需求;奥密克戎的加速演变导致国外用工依然紧张,我们可以发挥产能优势,来支持世界经济的恢复。”

吕峰还提到,外贸政策也将持续发力,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将为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扫码回看直播 ↑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庄胜春 汪洁

记者丨庄胜春 王晓沛

主编|尚晓煜 张宗尧

编导丨郝薇 谭瑶 王洪春 单楚玉 孟柯言 杨吉儿

技术丨夏文 牛永毅

视觉丨王少华 于江

视频|金竹音 杨青

摄像|毛国龙 刘旭 杨光

统筹丨纪方

扫描下图二维码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看更多新闻